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言静霞

双月刊

1001-7143

journals@china.com

010-62572403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10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领先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公地——去中心化的科学出版机制

    颜兆萍石进邵波许天翼...
    1253-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将公地理论引入科学出版领域,探讨其在促进科学资源开放共享、优化科学出版流程方面的潜在价值,为构建高水平科技期刊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方法]融合去中心化、智能合约、激励机制等技术提出科学公地的系统框架,建立由作者、审稿人、学术编辑以及仲裁委员会等多元角色共治的科学出版机制.[结果]科学公地主要包含协同预印本与期刊的投稿机制、促进主体多元化的评审机制以及把控期刊质量的后评审机制,可改变传统的科学出版模式,将权力由出版商转移到科学家手中,实现科学资源真正的共享,并减少评审过程中非科学因素的干扰.[结论]这一创新性的出版模式为科学出版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其向更为开放、公平、自由和民主的科学出版体系迈进.

    科学公地学术出版去中心化开放获取预印本

    科技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汇交的发展历程分析及启示

    雷雪陈序文姚长青
    1263-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技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汇交是推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重用的重要前提.分析论文关联数据汇交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明晰我国汇交工作所处阶段与不足之处,并优化完善.[方法]通过网络调研与对比分析,梳理国际论文关联数据汇交的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演化路径,并分析核心参与主体及主要职责.[结果]发展历程可分为数据归档、数据出版、数据质量控制3个阶段,其中数据仓储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出版机构落实汇交规范及流程,资助机构支撑促进多主体合作,政府部门把控宏观政策导向,科研人员具体执行并提供反馈.[结论]对比国际发展情况,我国需加强数据仓储与科技期刊的关联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关注科研人员需求与反馈、强化科学数据质量控制等,以推进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工作的开展.

    科技期刊论文关联数据数据汇交发展历程

    全球重要学术期刊出版社开放获取转换政策与实践初探

    陈娟林月华
    1271-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我国图书馆尤其是科研密集型高校图书馆制定开放获取出版及转换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从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收录文章和出版社网站公布的转换实践入手,通过在线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开展全球重要学术期刊出版社开放获取转换政策调查,结合ESAC平台登记情况梳理亚洲地区已开展的开放获取转换实践.[结果]80%以上全球重要学术期刊出版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较为成熟的开放获取转换政策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目前我国转换政策相对不够明朗.亚洲地区的转换实践主要集中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其他国家/地区的实践相对较少.[结论]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是否具备开放获取转换条件、转换模式是否可行、转换时机是否成熟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国外数据库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应当充分发挥在我国开放获取出版及转换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当尽快调整业务和服务功能布局,与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

    学术期刊出版社开放获取出版转换协议政策与实践

    以Researching为例谈科技期刊英文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建设

    邓迎吕璇刘彧郑继承...
    1283-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中国激光杂志社实施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国际化战略的角度,总结Researching平台的建设方案先进性和服务刊群发展的有效性.[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分析现有英文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建设的不足.对Researching平台筹办、建设模式、核心技术、重要功能、刊群服务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梳理和分析.以期刊国际化发展为核心,分享Researching平台服务刊群出版与传播的有效举措.[结果]Researching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利用云服务模式,构建自主、安全、可靠、可扩展、可复制的英文数字平台.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Researching平台不断深化对集群化理念的实践,极大地促进光学学科优秀期刊的培育和发展.[结论]采用云服务架构和自主研发模式建设英文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既能有效利用现有平台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数据优势,又能积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同时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促进科技期刊集群的国际化发展,探索科技期刊集群"造船出海"的有效途径.

    期刊集群英文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国际化数字化云服务

    2023年国际预印本学术/社会影响力框架构建及分析研究

    王海燕杨代庆李静杨帅...
    1290-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扫描国际预印本发展情况,为中国预印本管理提供科学化决策依据.[方法]以Web of Science平台集成的预印本数据库为基础,以arXiv、bioRxiv、medRxiv、ChemRxiv、Preprints等主要平台发布预印本为数据来源,分析学科布局、机构分布,构建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指标模型,分析国际国内预印本发展态势及影响力.[结果]2023年国际主要平台发布预印本总量为26.0万篇,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领域,获得较多学术引用和社会影响.按照第一作者国家统计,2023年中国预印本总量为3.5万篇,较2022年增长81.2%,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学等领域.[结论]预印本已成为加快科学交流的有效渠道,中国预印本规模和学术影响力均快速增长.建议制定和推广预印本发表与引用政策、认可预印本作为科研人员代表性成果,以提升我国预印本影响力.

    预印本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我国高校期刊集群化建设的启示

    李侗桐谢雨晴曾桂芳
    1303-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校期刊集群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总结高校期刊集群化的必要性和建设措施.[方法]以高校期刊编辑人员、期刊中心/社及相关行政部门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了解高校期刊对于期刊集群化的态度和意向.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资料处理,归纳研究发现.[结果]高校期刊集群化在创办新刊、形成规模效应和建设编辑队伍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存在专业限制、传统期刊转变困难以及管理压力大等不足.[结论]高校期刊集群化建设具有必要性,应在充分尊重期刊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推动高校期刊集群化发展.

    高校期刊集群化必要性对策

    科技期刊资源要素分析及匹配性指标体系构建

    蒋东方方彤伍军红胡力...
    1309-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资源配置合理角度分析科技期刊的资源配置现状,提出科技期刊资源匹配性指标体系,并基于PDCA循环理论提出资源配置优化方法.[方法]综合PEST分析方法和价值链经典理论,将影响科技期刊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相结合,采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我国科技期刊资源要素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构建科技期刊资源匹配性指标体系.[结果]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外部影响因素入手,综合考虑科技期刊自身发展的价值链要素,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科技期刊资源匹配性指标体系.[结论]科技期刊以目标值为牵引,在运行机制、人才队伍、技术能力、内容及服务方面进行匹配性分析,按照PDCA循环不断改进,可找出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内外部关键因素,优化科技期刊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科技期刊办刊资源资源配置匹配性分析

    编辑初审阶段中文科技论文的创新性评价研究——以水产学科技期刊为例

    江睿艾红章丽萍闫帅...
    1317-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创新扩散理论和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两个角度,构建编辑初审时中文科技论文的创新性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助力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的完善和中文科技期刊的质量提升.[方法]在创新扩散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论文核心主题年度发文量曲线,对其创新性水平进行分类,对创新程度进行定性初判.根据4类13个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依托《南方水产科学》2017-2020年刊出论文的748条同行评议结果、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百度学术数据库,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6个既可保障论文质量,又可反映创新性的关键评价指标.进一步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初审时论文创新性评价模型,对论文创新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经验证,论文创新性评价模型可在编辑初审时,较为准确、高效地对单篇论文的创新性水平进行评价,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而基于创新扩散曲线的创新性判断,则可为初审论文创新性评价提供快速的定性分析.[结论]所构建的中文科技论文初审创新性评价方法合理且易于应用,能够对科技论文创新性评价领域进行补充.

    创新性评价模型中文科技论文编辑初审指标体系创新扩散理论

    基于Publons的医学领域审稿人群体特征研究

    雷燕涂爱仙
    1326-1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Publons大数据分析医学领域审稿人群体特征,以期为我国英文医学期刊同行评议提供参考.[方法]采集Publons平台所属领域为Clinical Medicine的全部期刊的审稿人信息,包括研究领域、所在国家/地区、发表论文数、被引频次、H指数、审稿次数、审稿期刊数等.利用SPSS 26.0统计软件描述性分析审稿人及其审稿行为特征;比较不同特征审稿人的审稿行为差异;探讨审稿人文献计量学指标与审稿行为特征内在关联.[结果]75.2%的审稿人有1~4个研究领域,83.1%审稿期刊数为1~3种.填写所在国家/地区的79424名审稿人中,56.1%来自11个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地区审稿人相比,其发表论文数量更多、影响力更大,审稿意见更长、审稿次数和审稿期刊数更多.审稿人学术影响力与审稿次数、审稿意见长度呈正相关.审稿期刊数>10种、过去1年审稿次数>50次的审稿人论文产出多、学术影响力大、审稿积极.[结论]医学领域审稿人呈研究领域数、审稿期刊数集中分布,但国家/地区分布不均的特征.审稿人特征可一定程度反映其审稿行为特征,帮助编辑识别合适的审稿人.

    同行评议医学期刊审稿人群体特征Publons

    助力学科建设深耕计量评价——丁佐奇博士访谈录

    梁永霞
    1334-1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