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抗生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赵文杰

月刊

1001-8689

siiacjap@126.com

028-84216021

610052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中国抗生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mpL蛋白功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崔嘉伟豆梁丁赵西林王岱...
    60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MmpL(Mycobacterial membrane protein large,MmpL)蛋白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类重要外排泵转运蛋白,主要参与底物转运,也能介导耐药发生,是潜在的抗结核靶点.本文从MmpL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耐药机制、蛋白抑制剂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MmpL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分枝杆菌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建议.

    分枝杆菌MmpL蛋白耐药机制蛋白抑制剂

    抗生素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卢宇欣陈雪帆
    61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抗生素在早期取得了成功,但由于耐药细菌的出现和传播,目前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仍然是全球最严峻的健康挑战之一.改进现有的抗生素药物传递系统是当下克服该问题的最有前途的研究策略之一.近年来,脂质体载药系统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炎症部位抗生素的局部浓度,改善药物生物学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抑制细菌诱导耐药性的产生,并有利于减小全身给药剂量,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本文对脂质体作为抗生素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脂质体作为抗生素载体的优缺点,以期为抗生素脂质体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脂质体抗生素载体抗生素耐药性靶向

    抗感染药物导致血糖波动的研究进展

    董高秋张学丽胡琳璘何杰...
    619-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需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然而,抗感染药物可能引发血糖波动,导致患者血糖管理负担加重.为了预测和减少因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造成血糖波动的不良事件发生,本文检索了近5年的国内外文献,探究抗感染药物造成血糖波动的可能机制与后果.抗感染药物造成血糖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抗感染药与降糖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对健康人群胰岛产生损伤从而阻断胰岛细胞正常功能,在年老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出现难以解释的血糖异常升高或降低及其他并发症等.综上,本文建议临床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并应用合适的疗程,对于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的特殊患者应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抗感染药物造成血糖波动引起的不良后果.

    抗感染药物血糖波动糖尿病降糖药物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抗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刘仟茜王茹蔡磊殷军...
    627-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发酵提取物的抗细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数据并与文献数据对比进行确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化合物抗菌活性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从真菌LW152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7-脱氧-7,14-二脱氢水杨酸(1)、7-脱氧-7,8-二脱氢水杨酸(2)、pseudaboydin B(3)、(Z)-5-(羟甲基)-2-(6'-甲基庚-2'-烯-2'-基)苯酚(4)、aspergillusene A(5)、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6)和1-亚油酸单甘油酯(7).结论 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LW152能产生具有抗细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4和5对6种致病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7对青枯雷尔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海洋真菌曲霉属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

    氧化白藜芦醇抗诺卡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孙细欢巫心怡黄东红
    634-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OXY)的抗诺卡菌活性,明确其抗菌效果,同时初步探索其抑制诺卡菌的机制,为筛选新型抗诺卡菌药物提供更多理论基础.方法 借鉴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收集的12株诺卡菌进行OXY抗菌活性筛选;通过测定OXY对诺卡菌的MIC值和MBC值,明确其抗诺卡菌活性;通过测定A620的方法,评价OXY对诺卡菌的生长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明确OXY对诺卡菌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最后通过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和钾离子的含量探索OXY对诺卡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 通过借鉴纸片扩散法的筛选发现25和50 mg/mL OXY都能较好地抑制12株诺卡菌的生长,12.5 mg/mL OXY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诺卡菌的生长;OXY对12株诺卡菌的MIC值和MBC值分别为0.2和0.4 mg/mL;A620的结果表明0.5×MIC OXY和1×MIC OXY都能显著抑制诺卡菌的生长;OXY作用使圣乔治教堂诺卡菌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菌皱缩、变圆、细胞壁变粗糙,细胞发生破裂;OXY还能破坏诺卡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上清液中AKP和钾离子含量随着OXY作用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OXY具有较好抗诺卡菌活性,其MIC值和MBC值分别为0.2和0.4 mg/mL,OXY可能是通过破坏诺卡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发挥抗菌作用.

    氧化白藜芦醇诺卡菌抗菌活性抗菌机制

    美洲大蠊肠道菌株WA5-1-7的初步鉴定及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汪洁余田甜陈雪琴赵嘉怡...
    64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具有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美洲大蠊肠道来源菌株WA5-1-7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 采用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 rRNA,通过其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并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发酵后经乙酸乙酯溶剂萃取获得粗提物,粗提物经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HPLC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数据与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菌株WA5-1-7初步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从粗提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SF2738F(1)、SF2738D(2)、环(脯氨酸-亮氨酸)二肽(3)、SF2738A(collismycin A,4)、环(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5)、SF2738C(6)、1H-吲哚甲醛(7)、大豆黄酮(8)、放线菌素X2(9)、放线菌素D(10),其中化合物4、9和10有较强抗菌活性.结论 本研究从美洲大蠊肠道来源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为深入探索美洲大蠊肠道菌奠定了基础.

    美洲大蠊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

    冬季油樟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和挥发性成分分析

    刘雯雯刘晓凤沈爱军冯瑞章...
    650-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挖掘油樟内生真菌资源,从冬季油樟根、茎、叶中筛选产黄酮菌株并对其抗氧化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鉴定油樟内生真菌,借助显色反应和NaNO2-Al(NO3)3比色法筛选具有产黄酮能力菌株,利用清除自由基初步评估产黄酮最优菌株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菌株的发酵产物成分.结果 共获得61株内生真菌,隶属于3门23科29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门,肉座菌科(Hypocreaceae)和小丛壳科(Glomerellaceae)为优势科,木霉属(Trichoderma)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属.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茎部菌株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且茎部和叶部相似性系数最高.通过产黄酮筛选到WG5(Trichoderma)和WG15(青霉属,Penicilium)2株内生真菌,其中WG15总黄酮含量较高且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分别为0.52和0.49 mg/L.挥发性物质分析显示,2株菌株代谢产物存在共性和差异,主要包括酯类、酸类、醇类和酚类等物质,共有苯乙醇、2,6-二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成分.结论 WG15具有较好的产黄酮和抗氧化能力,可用于后续其他功能的开发,为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研究提供了菌种资源.

    油樟内生真菌物种鉴定功能探索多样性

    赤霉酸GA4+7产生菌的诱变选育研究

    徐旭左建英熊仁科
    662-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GA4+7产生菌制备菌丝悬液和原生质体悬液,用紫外照射叠加氯化锂诱变的方法进行迭代诱变,诱变处理后的菌液涂布平板,通过摇瓶培养筛选平板上的单菌落,最后得到一株突变菌GX34-4,相比出发菌株GA4+7,GX34-4的摇瓶效价提高约25%,50 L发酵罐效价提高约40%.与出发菌株的外观和效价不稳定性相比,突变株GX34-4遗传稳定性较好,连续传代5次,产量无明显降低,在50L发酵罐上亦表现稳定.

    原生质体紫外线氯化锂迭代诱变

    管碟法测定硫酸新霉素效价的方法优化

    吴雨珊孙冰清张妤姜芹...
    667-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硫酸新霉素含量管碟法测定方法,增大新霉素抑菌圈直径大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按照《中国兽药典》2020版一部附录1200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的实验基本要求,设置菌液麦氏浊度(0.5、1、2、3和>4 mcf)、培养基pH(7.6、7.8、8.0、8.2和8.4)、磷酸盐缓冲液中NaCl添加比例(0、3%、4%、5%、7%和9%)等变量进行含量测定,比较抑菌圈直径大小和可信限率等指标.结果 在添加0.5%的菌液麦氏浊度为3 mcf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培养基pH为8.0、缓冲液添加5%的NaCl条件下,高剂量抑菌圈直径扩大至20 mm左右,抑菌圈边缘清晰,且符合《中国兽药典》可信限率的要求(不大于5%).通过多产品多厂家的实样验证此条件稳定可靠.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硫酸新霉素常规效价含量的测定.

    新霉素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效价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于PK/PD理论评价奥马环素治疗3种细菌感染的给药方案

    赵雪梅葛婷悦
    673-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结合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以AUC/MIC为PK/PD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6种给药方案对上述3种病原菌的达标概率(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 奥马环素等6种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靶值下模拟),都能达到CFR>9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靶值下模拟),仅600 mg po q24h和多剂量C组(负荷剂量450 mg poq12h,维持剂量450 mg poq24h)达到CFR>90%;但对大肠埃希菌,所有给药方案的CFR均不达标.结论 奥马环素的说明书推荐给药方案(负荷剂量200 mg iv,维持剂量300 mg po q24h)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大肠埃希菌,6种给药方案均达不到预期疗效.

    奥马环素蒙特卡洛模拟药动学/药效学累积反应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