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马廉亭

月刊

1009-153X

zglcsjwk@163.com

027-68878533

430070

武汉市武昌武珞路627号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体组织鞍底缝合技术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漏修补中的应用

    丁崇学高亮吴洁周凯...
    449-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组织鞍底缝合技术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漏修补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21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中开放鞍隔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均采用自体组织鞍底硬膜缝合技术重建鞍底,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感染率为9.5%;1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鼻出血.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9.3±6.6)个月,未见脑脊液鼻漏.结论 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中因开放鞍隔导致的脑脊液漏,术中采用自体组织修补加缝合术进行鞍底重建,可有效预防术后脑脊液鼻漏,且手术安全性良好.

    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自体组织鞍底缝合技术脑脊液漏鞍底重建

    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

    张晓杰成晓江于谦赵兴军...
    45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行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球囊扩张成形后责任血管出现夹层并发症4例,其中2例因前向血流良好,给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流稳定,未行支架治疗;2例因责任血管夹层、血流不稳定且血管弹性回缩,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治疗.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11例中,1例术后72 h发生非责任血管部位小脑出血,保守治疗好转出院,其余10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11例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30 d内未出现责任血管事件;术后90 d NIHSS评分[(2.36±1.57)分]较术前[(3.36±2.38)分]明显降低(P=0.008),mRS评分[(1.55±0.93)分]较术前[(2.27±1.42)分]明显降低(P=0.012);术后6个月颅脑CTA或DSA复查显示血管成形良好.2例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脑梗死等事件,NIHSS评分均为3分、mRS评分均为2分,影像学检查未见支架再狭窄情况.结论 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安全性疗效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王志刚陈吕安罗勇刘乔...
    458-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20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中共置入29枚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即刻DSA显示,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5例(86.2%),Ⅱ级1例(3.4%),Ⅲa级3例(10.3%).术后1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术后随访3~6个月,28例完成临床随访,mRS评分0分26例,1分1例,3分1例;18例完成影像学随访,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15例(83.3%),Ⅱ级1例(5.6%),Ⅲa级例2(11.1%),未发现载瘤动脉狭窄或迟发性血栓事件.结论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NeuroformAtlas支架安全性有效性

    脑膜中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

    黄伟潘起航马钊李俊...
    462-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行MMAE治疗的12例CSDH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为双侧血肿,9例为单侧.12例病人共进行15侧MMAE,其中9侧行单纯栓塞治疗,6侧行钻孔引流术后辅助栓塞治疗;栓塞剂为微球颗粒9侧,Onyx胶5侧,弹簧圈结合颗粒1侧.术后1例出现单眼永久性失明,2例出现下颌神经区域疼痛.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病人血肿体积明显减少或吸收,未见血肿复发.结论 MMAE是防治CSDH进展和复发的有效方法,但早期开展需仔细辨认脑膜血管变异与吻合,防止严重并发症.

    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栓塞疗效

    颅骨成形术后并发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

    刘晓亮李威威郎立峰杨树成...
    46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骨成形术后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塑形钛网进行颅骨成形术,术后7 d内发生癫痫发作诊断为术后早期癫痫,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癫痫的危险因素.结果 88例中,12例颅骨成形术后7 d内出现癫痫发作;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1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术区出血或积液为颅骨成形术后早期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94;95%CI 1.421~49.583;P=0.019).结论 术后早期癫痫是颅骨成形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术区出血或积液有助于降低颅骨成形术后早期癫痫的发生率.

    颅骨成形术术后早期癫痫危险因素

    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血清sLRIG3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袁少勇姜玲潘华
    469-472,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人类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3(sLRIG3)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BM)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收集60例GBM的肿瘤样本和血清样本,另外收集同期健康60例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LRIG3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LRIG3的表达.GBM病人随访至死亡或2023年12月31日,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GBM病人血清sLRIG3水平[(2.84±0.89)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2.16)ng/ml;P<0.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RIG3高表达38例(63.33%),低表达22例.GBM组织LRIG3高表达病人血清sLRIG3水平[(1.98±0.33)ng/ml]明显低于低表达病人[(3.33±0.72)ng/ml;P<0.001).60例GBM病人随访12~48个月,中位PFS为12.50(IQR:8.78~21.30个月);中位OS为16.40(IQR:10.13~24.70个月).肿瘤进展GBM病人血清sLRIG3水平[(2.74±0.84)ng/ml]明显低于无肿瘤进展病人[(3.92±0.72)ng/ml;P=0.004].死亡GBM病人血清sLRIG3水平[(2.42±0.71)ng/ml)明显低于存活病人[(3.47±0.76)ng/ml;P<0.001].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血清sLRIG3水平降低是GBM病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LRIG3水平<3.23 ng/ml的GBM病人的中位OS明显缩短(P=0.016).结论 GBM病人血清sLRIG3显著降低,与病人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胶质母细胞瘤可溶性人类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3(sLRIG3)血清生存预后

    吡咯喹啉醌对颅脑损伤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王凯王利伊西才王彦刚...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颅脑损伤(TBI)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PQQ组,每组20只.使用可控皮层冲击方法建立TBI模型.PQQ组伤前30 min腹腔注射溶PQQ(10 mg/kg),假手术组和TBI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24 h,采用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估小鼠神经功能,使用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采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caspase3、Notch受体胞内段(NICD)、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小胶质细胞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小鼠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IL-1β及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NICD、HES-1、IBA-1和活化caspase3达量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TBI组比较,PQQ组小鼠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脑组织IL-1β水平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NICD、HES-1达量水平明显增加,但脑组织IBA-1和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PQQ可减轻TBI小鼠脑水肿、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颅脑损伤吡咯喹啉醌炎症反应脑水肿神经元凋亡小鼠

    ITGB2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并受E2F2调控

    陈思思吴宇朱馨艺邓钢...
    478-482,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整合素亚单位β2(ITGB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25例胶质瘤组织样本以及其邻近的非肿瘤脑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ITGB2 mRNA的表达.体外培养正常人小胶质细胞系(HMC3)和胶质瘤细胞系(A172、T98G、U138-MG),转染E2F2、ITGB2小干扰RNA调控细胞基因表达,CCK-8法和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E2F2与ITGB2启动子区域的结合关系,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2F2对ITGB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瘤周非肿瘤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ITGB2 mRNA表达明显上调.敲低ITGB2表达抑制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周期阻滞.E2F2结合于ITGB2启动子区域,过表达E2F2促进ITGB2蛋白表达,敲低E2F2抑制ITGB2蛋白表达.过表达E2F2逆转敲低ITGB2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 ITGB2在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且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其高表达受E2F2调控.

    胶质瘤整合素亚单位β2(ITGB2)E2F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高流量氧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

    谢圳杭杨雪莲李萌徐柳荣...
    48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流量氧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40例采用气管切开面罩行普通氧疗(对照组),40例采用经气管切开高流量氧疗设备进行氧疗(观察组).分析两组氧疗后8 h、16 h、48 h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氧疗后8 h、16 h、48 h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氧化碳分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的病人,与面罩普通氧疗比较,经气管切开高流量氧疗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氧合效果,降低痰液黏稠度.

    重型颅脑损伤显微手术高流量氧疗气管切开术疗效

    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出院准备服务流程

    徐玲詹昱新许妮娜万雅莉...
    48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出院准备服务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8例脊髓损伤或脊髓占位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出院准备度服务流程,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出院计划及出院标准.结果 3例病人出院后恢复自主排尿;8例病人出院后行清洁间歇导尿,主要照顾者学会行清洁间歇导尿;7例病人出院后行清洁间歇导尿配合手法排尿.18例病人出院3个月随访均无泌尿系感染,无膀胱输尿管反流,无膀胱结石.18例病人自我管理量表评分22.2~25.4分,平均(22.6±0.56)分.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或脊髓占位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规范完善的出院准备服务流程有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出院准备度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