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孙瑞元

月刊

1009-2501

cjcpt96@163.com

0553-5738350,5739333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学术性刊物,以从事新药开发,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高中级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旨在报道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方面新进展及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靶向药物在哮喘气道黏液栓治疗中的价值

    牟朵刘可欣常春
    423-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道黏液栓是哮喘中常见的一种表型,通过引起气流阻塞加重而使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增高.鉴于其在哮喘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气道黏液栓的治疗或将成为控制哮喘进展、预防或解除致死性哮喘发作的策略.既往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T2型炎症等与黏液栓的形成有关,针对上述通路的生物靶向药物可能在治疗气道黏液栓方面发挥疗效.

    气道黏液栓哮喘生物靶向药物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过敏性气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王林林马圆陈智鸿计海婴...
    427-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是明确患者过敏原后,给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提取物,并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直到达到目标维持剂量,从而使患者对过敏原产生耐受,这是至今惟一一种可以调控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进而改变其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AIT临床实践和研究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AIT的作用机制、疗效和给药途径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慢性咳嗽与中枢神经因子调节剂的利用

    沙炳先白昊东李婉珍余莉...
    432-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精神和社会负担.虽然慢性咳嗽通常与基础疾病,如哮喘、胃食管反流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相关,但是部分患者咳嗽极难控制,并且难以明确咳嗽病因,其中许多患者表现出咳嗽高敏感性的临床特征,这为慢性咳嗽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对慢性咳嗽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法发展到新阶段.本文总结并讨论了中枢神经因子调节剂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机制以及临床证据,这些药物可能在未来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慢性咳嗽神经调节剂咳嗽高敏综合征

    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BDNF、IL-6表达的影响

    刘敏丁艳霞张业贵产翠翠...
    440-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每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成功后,天麻素组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10 mg/kg,1次/d,连续14 d;Nissl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表达水平.结果:Niss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纹状体神经元结构清晰完整,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出现明显的胞体萎缩情况,细胞排列疏松.天麻素组较模型组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也有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正常组与假手术组BDNF、IL-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天麻素对脑缺血导致的纹状体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炎因子BDNF、下调促炎因子IL-6有关.

    脑缺血纹状体天麻素BDNFIL-6

    黄芩微乳凝胶对小鼠慢性湿疹的疗效研究

    王珂牛晨冰常银霞秦雪梅...
    447-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拟在前期黄芩自微乳的研究基础上,制备黄芩微乳凝胶,并考察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选凝胶基质、保湿剂等,确定黄芩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Franz扩散池法评价微乳和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建立鼠耳慢性湿疹模型,测定黄芩微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度、肿胀抑制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考察对小鼠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黄芩微乳凝胶理化性质稳定,微乳凝胶相比于微乳具有更好的透皮性能,微乳凝胶中主要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微乳的1.85倍、2.77倍,且微乳凝胶的稳态流量和渗透系数显著升高,滞后时间明显缩短;药效学研究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微乳凝胶可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减少37%以上,相较于传统的以黄芩苷为主的水提物和水提物凝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作用更好.结论:黄芩微乳凝胶制备工艺可行,透皮性强,对慢性湿疹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黄芩素汉黄芩素微乳微乳凝胶透皮湿疹

    临床研究护士现状调查与分析

    陈黎明张海燕黄帆赵文艳...
    45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国内临床研究护士现状与需求,为构建研究护士培训体系、促进研究护士规范化培训以及实现研究护士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国内近70家知名临床试验机构的102名研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护士的一般资料、职业经历与工作内容、从事临床试验工作的成就感及培训需求.结果:参与问卷调查的102名研究护士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占92.15%,职称中级及以上者占53.92%.兼职研究护士占74.51%;在职业经历中,19.61%具有10年以上的临床试验经历;在临床试验分工中被授权参与过临床试验药品管理、样本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比例分别为47.06%、40.20%和21.17%.能够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获得较高成就感的研究护士占70.59%;在教育培训方面,研究护士认为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临床试验方案规范化实施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是最为重要的培训内容.结论:我国临床试验研究护士学历、护龄较高,但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创新药物和器械陆续注册上市与临床研究体系亟待完善的迫切需要,国内专业化的专职研究护士缺口较大,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护士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研究护士专业化水平,助力提升我国的创新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研究的数量与质量.

    临床试验研究护士培训培养

    去银合剂疗效的预测因素及其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中的增效作用

    杜娟林岚梅董灿彬颜克香...
    460-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去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分析其疗效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生物制剂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共396例银屑病患者,根据病史将患者分为生物制剂组(n=98)、去银合剂辅助生物制剂组(n=62)、去银合剂单用组(n=236).收集病史资料中患者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初始发病部位、瘙痒程度、复发与否及复发时间、是否长期吸烟、关节疼痛情况、银屑病家族史、指、趾甲损害、治疗方案及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体表面积评分(BSA).分析去银合剂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生物制剂联用的效果.结果:去银合剂辅助生物制剂治疗后,患者PASI90应答率升高至72.6%(P=0.014).去银合剂治疗应答PASI50的患者中,复发间隔超过半年较未应答者增多(50%vs.33.6%,P=0.045).银屑病皮损体表面积(OR=0.960,P=0.000)、长期吸烟史(OR=2.10,P=0.046)及银屑病类型(OR=2.47,P=0.015)皆为去银合剂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去银合剂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有增效作用,并在复发间隔大于半年的患者中更具优势.长期吸烟史、银屑病类型及皮损体表面积皆可影响去银合剂的疗效.

    银屑病生物制剂复发去银合剂

    环状RNA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党银霞沈富辉王生霞鲁霞...
    46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死亡及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亚低温治疗已成为常规手段,但目前治疗HIE的方法有限且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亚低温治疗无法及时应用,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或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探索HIE的其他有效治疗方法成为新生儿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证明HIE可引起神经系统在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复杂变化,环状RNA(cir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并参与调节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有望成为HIE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HIE中cir-cRNA对不同神经细胞的调控作用,旨在为治疗HIE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环状RNA神经细胞

    2024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474页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纤维化潜在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婷婷李俊峰张立婷
    475-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存在肝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调节免疫细胞及代谢等机制调控肝纤维化.因此,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为慢性肝病的一种无细胞治疗,为慢性肝病的治疗扩展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肝纤维化治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