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陈贤义

月刊

2096-4528

zglcyszz@pmph.com

010-5978720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创刊于1972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期刊。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习平台。内容突出新颖、实用,使读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吸呼比对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许卿雅邓岩军王琛
    793-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监测不同吸呼比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肺通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0例,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it1∶2组(I∶E为1∶2)和Ait1∶1组(I∶E为1∶1)。采用简易雾化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雾化驱动氧流量均为6 L/min,雾化药物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g/2ml+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250 μg/2 ml。利用EIT监测雾化前后局部肺通气的变化,记录雾化开始前10 min(T0)及雾化结束后30 min(T1)呼气末肺阻抗(EELI)变化、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氧合指数(OI)。同时记录雾化前及连续雾化3天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PR)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雾化后,两组患者总ΔEELI均升高,但Ait1∶1组高于Ait1∶2组,并且Ait1:1组患者的ΔEELI在感兴趣区(ROI)1、ROI2及ROI3均高于Ait1∶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ROI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Pmean、Cdyn、OI均有所升高,但Ait1:1组患者各指标均高于Ait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it1∶1组患者Ppeak有所降低,而Ait1∶2组则略有升高,组间比较,Ait1∶1组患者Ppeak低于Ait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3天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CPR及PCT较雾化前均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吸呼比1∶1通气模式下进行的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吸呼比1∶2的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吸呼比雾化吸入治疗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血清和肽素、糖化血红蛋白、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许鹏边兴花
    797-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血清和肽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冠脉支架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行PCI治疗的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将其中发生ISR的32例患者作为狭窄组(病例组),未发生ISR的166例患者作为非狭窄组(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血清和肽素、HbA1c、sTREM-1水平,T2DM合并AMI患者ISR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和肽素、sTREM-1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T2DM合并AMI患者ISR的诊断价值。结果 198例T2DM合并AMI患者PCI治疗后1年内发生ISR 32例,发生率为16。16%。血清HbA1c、和肽素、sTREM-1水平升高为T2DM合并AMI患者IS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A1c、和肽素、sTREM-1对T2DM合并AMI患者ISR均具有诊断价值,其中sTREM-的诊断效能相对较高。结论 血清和肽素、HbA1c、sTREM-1升高为T2DM合并AMI患者ISR发生的危险因素,三者均具有临床诊断效能,其中sTREM-的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和肽素糖化血红蛋白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预测价值危险因素

    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胃早癌对患者胃动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兰芳陈旭秦蕾蒯君...
    800-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胃早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胃动力、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老年胃早癌患者,在组间一般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与B组。A组6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B组66例行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两组的胃动力指标(胃泌素、胃动素)、炎症反应(免疫炎症指数)、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临床疗效、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胃出血、切口感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胃泌素、胃动素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免疫炎症指数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4+、CD4+/CD8+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8+均降低,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胃早癌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胃动力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雷贝拉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早癌胃动力炎症反应免疫功能老年人

    基于定量CT不同年龄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利娇张利平贾小月田兆兴...
    804-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定量CT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完善定量CT检测体积骨密度和血清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患者600例,根据腰椎定量CT测量的体积骨密度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210例、骨量减少组151例、骨质疏松组239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并按照年龄分层分别分析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三组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女性所占比例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碱性磷酸酶更高、肾小球滤过率更低、血尿酸更低、25-维生素D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因素后,年龄为总人群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各年龄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阶段患者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年龄45~<60岁阶段患者增龄(OR=1。179,95%CI:1。013~1。372)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女性(OR=0。141,95%CI:0。042~0。471)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年龄60~<75岁患者年龄(OR=1。235,95%CI:1。087~1。404)、女性(OR=10。197,95%CI:3。223~32。260)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年龄≥75岁患者N-端骨钙素(OR=1。125,95%CI:1。013~1。249)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45~<60岁患者,年龄和性别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年龄和性别已经不是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N-端骨钙素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定量CT骨密度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因素分析

    田华李敏燕
    807-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性别、年龄、疾病的国际预后分期(ISS)、动员前的化疗次数、疾病状态及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含有来那度胺等因素对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果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动员前疾病状态与采集是否成功无关(P>0。05);ISS分期、动员前的化疗次数以及既往化疗方案中是否含有来那度胺与采集是否成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动员前化疗<6个周期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的有利因素(P=0。045)。结论 疾病的ISS分期、动员前的化疗次数及动员前化疗方案是否含有来那度胺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中的CD34+细胞数和采集是否成功有关。符合自体移植条件的患者,应尽可能在化疗<6个周期时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以此提高最终采集的成功率。

    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采集自体移植

    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与开胸肺叶袖式切除术对中心型肺癌的治疗效果对比

    肖博王冲刘洋王丰...
    81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比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与开胸肺叶袖式切除术对中心型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7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中心型肺癌患者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的28例患者作为胸腔镜组;接受开胸肺叶袖式切除术的43例患者为开胸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肺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肺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胸组,而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开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在中心型肺癌患者中显示出优于开胸肺叶袖式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可作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值得在中心型肺癌患者中应用。

    胸腔镜肺叶袖式切除术开胸肺叶袖式切除术中心型肺癌并发症肺功能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分析

    王丽娟贾楠王京京李玉凤...
    815-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1-2023年北京市平谷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392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4例DR患者纳入DR组(病例组),278例未患有DR的患者纳入NDR组(对照组)。比较不同尿白蛋白状态下DR不同分级的患病率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DR发生的预测价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R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肾病中DR占29。1%。DR组患者病程、血尿酸、尿白蛋白水平高于ND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CR(≥76。56 mg/g)及糖尿病病程是DKD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OR=3。411,P<0。05)。尿白蛋白预测DR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6,具有预测效能,但效果一般。结论 DKD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与DR发生密切相关,UACR水平升高是发生DR的危险因素,并且具有一定的预测DR作用。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清微小RNA-107、白细胞介素-18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王华刘海平白玲祝锦江...
    818-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RNA-107(miR-107)、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及其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46例)与非AKI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107、IL-18及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血清miR-107、IL-18与并发AKI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107、IL-18对肾移植患者后并发AKI的评估价值。结果 AKI组患者血清miR-107、IL-18、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107、IL-18、Scr是影响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AK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07、IL-18均具有评估并发AKI的效能,并且当二者串联时其效能明显提升。结论 血清miR-107、IL-18水平升高与肾移植术后并发AKI有关系,且二者对并发AKI均具有评估价值,串联联合应用时可提升评估效能。

    微小RNA-107白细胞介素-18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急性肾损伤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

    侯青王翀昊孙慧渊张慧娟...
    822-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MVD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P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睡眠状况、疼痛介质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随访6个月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 术后4周,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质量、入睡、日间功能、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各项评分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血清SOD、GSH-Px、Cor、MPO水平均较术前升高,相比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较高,血清Cor、MPO水平则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血清SOD、GSH-Px、Cor、MPO水平均比术前升高,相比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较高,血清Cor、MPO水平则均较低(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VD联合PSR有助于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减轻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其睡眠状况,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虚实挂线术后围手术期创面无痛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昕程一乘刘殿龙郑丽华...
    825-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虚实结合挂线法术后围手术期创面无痛修复治疗与创面清创换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高位马蹄形肛瘘并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术的住院的患者,在保证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创面无痛修复治疗)和对照组31例(采用创面清创换药治疗)。评估术后3、7、21、28d及3个月伤口和瘘管完全愈合率,同时观察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口分泌物、桥形愈合发生率、每次换药的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桥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7、21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8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5d换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WEXNER评分呈2~3级,术后6个月随着肛门功能恢复,两组患者WEXNER评分明显下降,评级均为1级,两组患者间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面无痛修复治疗可有效节省换药时间,同时换药疼痛轻,患者痛苦小,且并不影响愈合率。

    创面无痛修复创面清创换药高位马蹄形肛瘘虚实挂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