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温度下气调剂对常见储粮害虫控制效果研究

    夏丽媛王法刘北辰韩银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调剂通过消耗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对空间害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为了解不同温度下,气调剂对常见储粮害虫的杀灭效果,针对5种常见储粮害虫,研究了在20、25、30℃温度条件下,100 g气调剂在24 000 cm3密闭空间内对每种害虫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4 000 cm3密闭空间内,100 g气调剂3 d可使氧体积分数降至0。5%以下,且能维持氧体积分数≤0。5%,降氧迅速。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同时间下同种害虫的死亡率降低,其中,谷蠹和玉米象低温条件时LT99值明显增大,表明2种蛀食性害虫对低氧和低温耐受能力较强。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害虫对气调剂低氧环境下耐受力不同,玉米象耐受力最大,锯谷盗最低,5种害虫的低氧耐受力为:玉米象>谷蠹>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锯谷盗。

    气调剂脱氧剂储粮害虫低氧调节

    基于Bagging-WOA-SVR的粮堆温度场预测模型

    韩建军张梦琪赵道松郭妍妍...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阵列式分布的测温电缆检测粮仓温度变化情况,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预测粮食温度,用粮仓1年监测数据来预测粮堆未来27 d温度。传统的BP、RBF、RF、SVR单模型对粮堆温度进行预测存在误差大、泛化能力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Bagging集成的鲸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Bagging-WOA-SVR),并与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作比较。将影响粮堆温度的多种因素做灰色关联分析,选取粮仓内温度、粮仓内湿度、粮仓外温度、粮仓外湿度、粮仓平均温度、地表温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粮堆平均温度作为预测输出,选取3个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分析模型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Bagging-WOA-SVR模型相比之下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均方误差为0。24,相关系数为0。989 2。

    粮堆温度回归预测Bagging-WOA-SVR预测模型

    不同药剂对书虱的毒力及其复配与联用增效作用

    陈雨昂涂艳清冯华月王进军...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书虱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采用培养皿药膜法测定了 4种储粮保护剂对5种书虱的触杀毒力,并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 8种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活性。同时,评估了药剂复配及其与辣根素精油联用对嗜卷书虱的协同毒力。结果表明,书虱对马拉硫磷、甲基嘧啶磷、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表现出较高敏感性,LD50在0。041~0。977 μg/cm2之间,可作为敏感基线使用;辣根素精油对书虱的熏蒸活性最高。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复配体积比为4∶5时,增效作用最佳;而甲基嘧啶磷和高效氯氰菊酯配比在2∶1时,增效作用最佳。此外,辣根素与甲基嘧啶磷或高效氯氰菊酯联用均具有增效作用。

    仓储害虫储粮保护剂熏蒸剂辣根素

    基于GC-IMS技术分析天敌马六甲肉食螨挥发性物质对粮食的影响

    贡晨光薛丁榕刘兴泉伍祎...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粮害虫天敌应用对粮食气味物质的影响是评价天敌防控安全性的重要内容,马六甲肉食螨(Cheyletus malaccensis Oudemans)是我国粮仓中的重要天敌,本研究针对马六甲肉食螨在粮仓应用后对粮食挥发性物质的影响,采集天敌马六甲肉食螨、粮食和投放天敌的粮食,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提取样品的气味物质并形成指纹图谱,分析投放天敌的小麦和稻谷在不同储藏时期的挥发性化合物,以评价粮仓中投放天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纯马六甲肉食螨挥发性化合物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500头时检测出23种,纯小麦中检测出62种,纯稻谷中检测出89种。小麦中投放天敌未发现特异性物质,但发现26种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此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纯小麦中6种物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投放天敌的小麦也有3种物质含量产生变化。同样,稻谷中投放天敌未发现特异性物质,但发现38种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纯稻谷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5种物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投放天敌的稻谷则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8种物质的含量产生变化。粮食中投放马六甲肉食螨后,气味物质种类没有改变,仅气味物质浓度有所改变。

    小麦稻谷马六甲肉食螨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储藏过程中稻谷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酶活力变化的研究进展

    张鹏郑丹彭西甜陶明芳...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味劣变是影响稻谷品质和商品价值的关键问题。稻谷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与酶活力变化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稻谷储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酶活力变化的研究概况,重点讨论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香气贡献及前体物质。稻谷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烃、醇、酚、醛、酯、酮、杂环类7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对稻谷整体风味影响最大,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多、种类最丰富。除酚类化合物含量下降和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无规律变化外,其余几类化合物的含量、种类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稻谷储藏过程中风味劣变主要是脂质经脂肪酶(LPS)水解、脂肪氧化酶和脂氧合酶(LOX)氧化成己醛、丙二醛、异戊醇、糠醇等化合物造成的。稻谷储藏过程中,脂肪水解酶、脂肪氧化酶和LOX活性增加后下降,蛋白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呈降低趋势。储藏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酶活力的变化是减缓稻谷陈化的有效措施。

    稻谷储藏陈化风味物质酶活力挥发性化合物提取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主产区玉米品质分析

    常莉钱承敬史晓梅张巍巍...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我国玉米的品质情况,从全国13个玉米主产省(市)收集了 2022年收获的532份玉米样品,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玉米的容重、粗蛋白、赖氨酸、脂肪酸值、表观代谢能等11项品质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按照GB 1353-2018《玉米》判定,一等玉米占比38。53%,二等玉米占比37。21%,基于GB/T 20570-2015《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判定,样品均宜存;部分指标间呈明显的相关性,如容重与粗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淀粉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主产区间比较发现,西北地区容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北方地区玉米的淀粉含量较高,黄淮海地区粗蛋白含量仅次于西北地区;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北方地区与黄淮海地区两大主产区的玉米品质上有明显区别。

    玉米近红外技术品质分析主成分分析

    粳稻资源蛋白质组分及其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联研究

    鞠鑫月朱子业马兆惠程海涛...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适应辽宁省熟期且外观与加工品质符合育种目标的92份特异性粳稻资源为试材,分析其蛋白质组分与淀粉组分含量变异特点,以及这些组分与其他胚乳性状的关系。继而选择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高、回冷值低的16份材料作为食味优良材料,进一步研究了蛋白组分、淀粉组分与稻米食味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粳稻资源在蛋白质组分和淀粉组分变异丰富。其中,清蛋白含量高的品种AAC和Fb3较低,而Fa和Fb1+Fb2较高。清蛋白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回冷值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对于优良食味品种,谷蛋白含量与食味值、外观、黏度、平衡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硬度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发现,所研究的品种资源中,存在丰富的蛋白质组分及淀粉成分变异,且清蛋白对优良食味有促进作用,而谷蛋白含量则可能增加米饭硬度,降低米饭平衡度,从而劣化米饭食味。此外,崩解值和回冷值可作为预测米饭食味品质的有效指标。

    稻米蛋白质组分稻米品质

    超声辅助酶解制备大米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肽的工艺条件优化

    张薇李爱琳李书国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米蛋白为原料,研究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抑制肽,并对其体外功能活性进行评价。研究了蛋白酶种类、底物质量分数、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pH、酶解时间对大米蛋白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及酶解产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超声处理方式对酶解过程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为:采用碱性蛋白酶,底物质量分数5%,酶解温度为56 ℃,加酶量为8 000 U/g,酶解pH为10,超声功率70 W,超声酶解60 min,对所制备的大米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肽的功能活性进行了评价。在最优条件下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IC50为1。55 mg/mL,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0。49、12。48、3。88 mg/mL。

    大米蛋白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酶解生物活性

    模拟消化中小扁豆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能力变化

    李楠孙丞杨春杰李云杰...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小扁豆中活性物质在消化过程的变化规律,以白、红、黑、绿4种颜色小扁豆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口腔、胃和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黄酮和花青素等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表明:4种颜色小扁豆多酚在消化过程中逐渐释放,肠消化阶段释放量最大,模拟消化结束时,白、红、黑、绿小扁豆多酚释放量分别为1。76、1。91、1。94、2。56 mg GAE/g;黄酮和花青素在胃消化阶段释放量最大,模拟消化结束时,黄酮释放量分别为0。82、1。75、4。15、3。92 mg R/g,花青素释放量分别为0。06、0。15、0。19、0。20 mg/g;黑、绿小扁豆活性物质释放量高于红、白小扁豆。模拟消化过程中,不同消化阶段小扁豆消化产物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胃消化阶段4种颜色小扁豆清除DPPH·能力较强,进入肠消化后,DPPH·清除能力显著减弱(P<0。05),绿色小扁豆消化产物对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释放量和小扁豆抗氧化能力相关性更强,黄酮是小扁豆的主要抗氧化物质。

    模拟消化小扁豆多酚黄酮花青素抗氧化能力

    不同品种紫甘薯全粉挤压膨化圈品质特性研究

    邓少颖孙健朱红岳瑞雪...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以6种紫甘薯全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制备紫甘薯膨化圈,测定基本组分、膨化、糊化及质构等指标,评价挤压膨化对紫甘薯膨化圈品质的影响,以期预测不同品种紫甘薯全粉原料挤压膨化加工适用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后淀粉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与紫甘薯全粉相比,膨化圈的水溶性指数和吸水性指数均显著增加,其中徐紫薯8号、徐紫薯13号和徐薯D6-24增幅倍数最高;不同品种紫甘薯膨化圈的径向膨化率差异显著,徐紫薯8号、徐紫薯13号、徐薯D6-24具有更高的径向膨化率;徐紫薯13号和徐薯D6-24的糊化度、冷糊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较好,表明其具有更高的熟化度和更优质的口感;徐紫薯8号、徐紫薯13号、徐薯D6-24具有较小的硬度和咀嚼度,黏度适中。综合评价,挤压膨化能明显改善紫甘薯的加工性能和食用特性,其中徐紫薯13号、徐紫薯8号、徐薯D6-24膨化圈品质最佳。

    紫甘薯全粉挤压膨化品质特性加工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