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粮油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胡承淼

月刊

1003-0174

lyxuebao@163.com lyxuebao@yahoo.com.cn lyxuebao@ccoaonline.com lyxbao@126.com

68357507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全麦粉中DON含量预测方法研究

    邢常瑞赵双玲孙钰莹张洁...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DON是小麦中检出率较高、危害较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是小麦减产和品质劣变的主要威胁.本研究首先采集全麦粉中DON含量的短波红外高光谱信息,建立全麦粉中DON含量的预测模型,并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特征波长的选取,比较了全波长范围和特征波长下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全波长数据建立的全麦粉中DON含量的最优预测模型为SVM模型,对应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P 为0.640,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1 904.43 μg/kg,剩余预测残差(RPD)为2.00.基于特征波长建立的最优预测模型为Autoscale-SVM模型(SPA-Autoscale-SVM),模型对应的 R2P、RMSEP和RPD分别为0.716、1 640.41 μg/kg和2.06.预测值与测量值的回归系数R2为0.744 9,说明基于特征波长的Autoscale-SVM模型能够预测全麦粉中DON含量的变化.为验证所建模型的稳定性,重新挑选小麦样品进行高光谱图像采集,将独立验证集带入所建模型中,验证集的拟合回归系数为0.717 8,说明该模型能对全麦粉中DON含量进行预测.

    高光谱成像呕吐毒素小麦PLSSVM

    糙小米不同加工阶段多酚组分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苏情陈利容孙琳琳杨延兵...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糙小米(BM)经过发芽(GM)、挤压膨化(EM)和超微粉碎(UM)连续加工过程中游离多酚组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分析了糙小米多酚组分,并进行了体外抗氧化实验和秀丽隐杆线虫体内实验分析糙小米游离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加工阶段产品的游离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BM(P<0.05),GM比BM增加了 84.16%,EM和UM的游离多酚含量持续增加,UM含量最高为(26.37±0.40)mg/g DW.糙小米中共检测到18种游离态多酚,其中BM仅检测到8种,GM中检测到11种多酚组分,对比BM变化了 7种.EM和UM对比GM处理变化较小,可溶性结合酚类组分增加,但是肉桂酸和阿魏酸衍生物减少.GM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以及秀丽隐杆线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2.74±0.23)U/m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30.30±0.96)nmol/min/mL]、丙二醛(MDA)降低水平和12 d存活率都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EM和UM之间抗氧化活性差异不大,但均显著(P<0.05)高于BM.发芽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游离多酚的含量和组成,挤压和超微加工进一步促进游离多酚的释放,各个加工阶段产品中游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对照,多酚组分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大于含量.

    糙小米游离态多酚组分分析抗氧化活性

    不同复热方式对添加甘薯蛋白水解物的冷冻预烤制面包品质的影响

    曹俊陈嘉茹王锦惠涂瑾...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期研究表明,添加甘薯蛋白水解物(SPPH)能有效改善冷冻面团的品质.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面包的损失率、含水量、硬度和色差为考察指标,在解冻或非解冻的条件下,探究微波、蒸汽和烘烤3种复热方式下SPPH对冷冻预烤制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解冻组相比,非解冻复热后的面包品质均显著高于进行解冻前处理的面包.在相同复热条件下,SPPH组的冷冻预烤制面包具有更低的复热损失率,更高的含水量和更小的硬度,其中蒸汽复热组的品质最好,复热后的损失率仅降低了 4.29%,水分质量分数由36.98%增加至39.38%,面包皮的硬度仅增加了 0.27%.从色泽上看,烘烤复热组的面包表皮深褐色加深最为明显.综合各项指标,非解冻处理SPPH组的蒸汽复热方式复热效果最佳.SPPH的添加能够改善冷冻预烤制面包及其复热后的品质.

    甘薯蛋白水解物冷冻预烤制面包复热方式面包品质

    挤压工艺对核桃蛋白高水分挤压组织化特性影响

    朱志远许石骏黄子渝耿树香...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核桃粕蛋白资源利用类和丰富植物基蛋白产品,本研究以核桃粕蛋白为主要原料,复配大豆分离蛋白和谷朊粉,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高水分核桃蛋白基挤压产品.结合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法分析主要挤压参数对产品质构特性、色泽、组织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挤压温度为164℃、螺杆转速180 r/min、水质量分数56%、冷却水温度55 条件下,所获得的核桃蛋白基挤压产品内部结构光滑平整、纤维结构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定向性,感官品质最佳(得分83.9).其中,各挤压参数对核桃蛋白基产品感官品质影响大小依次为:水质量分数>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冷却水温度.

    核桃蛋白双螺杆挤压质构特性响应面

    促乙醇脱氢酶活性的小麦肽制备及其醒酒功效评价

    方颂平冯盼盼刘露王小露...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高醒酒活性的小麦肽,采用不同蛋白酶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酶解,以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对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率为指标进行酶解工艺研究.利用超滤和乙醇溶解分离技术,制备高促ADH活性的小麦肽,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醒酒功效评价.结果表明,胰蛋白酶酶解制备的小麦肽对ADH激活作用最显著,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质量分数(E/S)0.5%、小麦面筋蛋白质量浓度7.0 mg/mL、酶解时间2.3 h;采用超滤分离获得分子质量为1~3 ku组分对ADH激活率最高,达到85.49%,进一步采用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解分离,其醇溶组分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处理后对ADH激活率达到120.3%;小鼠翻正反射及旷场精细行为实验表明,制备的小麦肽具有一定的醒酒功效,对小鼠酒后不适感,具有缓解作用.本研究可为小麦面筋蛋白醒酒肽的制备提供参考.

    小麦肽模拟胃肠道消化乙醇脱氢酶旷场精细行为

    玉米肽螯合钙纳米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分析

    焦岩崔璐麟常影刘晓兰...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玉米肽与钙离子螯合纳米粒的结构与特性,以小分子玉米肽(CPT)为钙离子螯合载体,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制备玉米肽纳米螯合钙(CPT-Ca)复合纳米粒,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肽螯合钙(CPT-Ca)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玉米肽与氯化钙质量比40∶1,pH 7.0,螯合时间为60 min,温度为50,此条件下肽钙螯合率为(81.20±3.55)%.该螯合钙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96.0±8.0)nm,多分散系数为0.043,Zeta电位为(-22.6±0.7)mV,具有良好的纳米粒子微观结构特性;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吸收光谱(U V)和X射线衍射图谱(XRD)显示,玉米肽上的氨基与羧基提供结合位点以配位键方式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新的肽-钙螯合物;抗氧化实验表明,螯合钙具有较好的羟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自由基能力.玉米肽螯合钙纳米粒对于改善钙离子的结构分布和体内外传递吸收,开发新型玉米肽功能食品与钙离子补充剂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肽纳米螯合钙结构表征抗氧化活性

    烘烤温度影响油莎豆出油率及品质的机理研究

    段欣悦朱文学白喜婷罗磊...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莎豆为原料,从蛋白质二级结构、细胞结构和油脂体粒径角度探究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影响机理,并分析烘烤温度对油莎豆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氧化稳定性和流变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的改变对油莎豆出油率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了 2.06%~3.58%.在90~150 ℃烘烤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莎豆蛋白二级结构由α-螺旋和β-折叠的有序结构向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的无序结构转化,导致油脂脱离束缚,同时细胞结构受到破坏,促进油脂聚集和流出,油脂体由小油滴聚集成大油滴或连成片状结构.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油莎豆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加,氧化初始温度和黏度显著升高,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无显著性差异,所测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烘烤温度为120 ℃时,油莎豆蛋白质二级结构松散、破碎的细胞壁最薄、油脂体粒径最大,出油率最高,达到24.02%,且具有良好的油品质.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烘烤温度对油莎豆出油率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油莎豆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指导.

    油莎豆烘烤温度出油率机理品质

    油茶籽油滤饼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初步研究

    张鹏周波钟海雁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热风烘干和自然晒干处理的油茶籽压榨所得茶油过滤滤饼(H-CFC、NH-CFC)为材料,分别采用甲醇提取、酸水解和碱水解等方法对滤饼的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直接添加质量分数1%H-CFC可以显著增加热风烘干油茶籽过滤油(H-CSO)的氧化诱导时间,直接添加NH-CFC对自然晒干油茶籽过滤油(NH-CSO)的氧化诱导时间无显著影响.H-CFC和NH-CFC的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分别是油中的339.5倍和234.5倍.H-CFC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NH-CFC的1.45倍、1.75倍、1.19倍、1.97倍.酸水解H-CFC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碱水解样品的1.27倍、4.91倍、2.93倍和5.67倍;酸水解NH-CFC提取物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是碱水解的1.67倍、2.61倍、11.50倍和3.47倍.油茶籽油滤饼可以考虑作为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油茶籽油热处理滤饼抗氧化能力

    水酶法提取青金桔籽油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的研究

    朱鹏田燕白新鹏桥振栓...
    14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青金桔籽为原料,通过水酶法提取青金桔籽油,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分析其脂肪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首先,以青金桔籽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酶解pH值以及酶质量分数)考察了对青金桔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法确定出水酶法提取青金桔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时间为12 h、酶解温度为55℃、料液比为1∶6.47、pH值为3.30、酶质量分数为4.47%.其次,用气相色谱仪对以上工艺所得青金桔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青金桔籽油中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高达67%.最后,对青金桔籽油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青金桔籽油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对DPPH·、O2-·、·OH的半数清除率值IC50分别为0.76、2.55、0.23 mg/mL.

    青金桔籽油水酶法脂肪酸抗氧化活性

    食用植物油DNA提取方法比较及优化研究

    甘生睿王进英王淑珍杨芙蓉...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菜籽、芝麻和亚麻籽为原料,螺旋压榨法制油,采用乳化法、富集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法、树脂试剂盒法和冷冻干燥法提取植物油DNA,并通过超微量可见分光光度计、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微卫星(SSR)分子标记评价DNA质量.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浓度高、纯度好、耗时短、起始油量低、费用低、适合分子分析.选择CTAB法,考察起始油量、有机化合物添加、裂解缓冲液组成、裂解和沉淀时间的提取效率.优化条件为最低起始油量100 μL,有机化合物添加CTAB-氯仿:异戊醇(CTAB-C:I),裂解缓冲液组成为CTAB-β巯基乙醇-蛋白酶K(CTAB-βME-PK),裂解20 min,沉淀9 h.该方法在7种精炼植物油中提取到适合分子溯源的DNA,为植物油可追溯性和真实性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食用植物油DNA提取方法优化SSR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