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张福仁

月刊

1009-1157

skinmag@public.jn.sd.cn

0531-87515643、87298817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7397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卫生部主管,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和山东省皮肤病发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皮肤病与性病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误诊为痤疮的瘤型麻风一例

    尹丽娇张春雨余秀峰何乔晶...
    1-2页

    以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一例

    耿寒青刘殿昌槐鹏程初同胜...
    3-4页

    多次误诊的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李艳冯伟广张兆辉
    5-6页

    猴痘合并艾滋病及梅毒一例

    李一苇井文喜刘远征孙秀华...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25 岁,就诊 4 周前出现发热、皮肤脓疱,采集痂皮、脓疱疱液、鼻咽拭子、血液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RT-PCR),为猴痘病毒分支II(西非分支).该患者为男男性行为者,2 年前确诊为HIV感染者,1 年前诊断梅毒.

    猴痘病毒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梅毒

    ALOXE3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鱼鳞病一例

    韩春雨韩建文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一例常染色体隐性鱼鳞病基因突变及 0.5%神经酰胺乳膏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亲属外周血DNA,采用序列捕获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变异位点进行一代验证.明确诊断后给予先证者外用 0.5%神经酰胺乳膏治疗,并随访 10个月.结果:先证者皮损组织病理符合鱼鳞病病理改变,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先证者ALOXE3 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错义变异c.1208A>G:p.H403R 和一个移码变异 c.102dup:p.K35Qfs∗29).先证者的母亲(错义变异 c.1208A>G:p.H403R)和父亲(移码变异 c.102dup:p.K35Qfs∗29)分别是单个突变的携带者.给予外用 0.5%神经酰胺乳膏治疗 10 个月,全身皮肤干燥及褐色鳞屑得到明显改善.结论:ALOXE3 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该常染色体隐性鱼鳞病患者的病因.0.5%神经酰胺乳膏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鱼鳞病ALOXE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神经酰胺乳膏

    肠道菌群与斑秃的因果关系研究:一项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吕兴民徐茂婷陈贵全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肠道菌群与斑秃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早期斑秃预防和疾病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与肠道菌群相关的显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评估因果效应.通过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MR-Egger截距检验和MR-PRESSO检验评估多效性,"留一法"评估SNPs对斑秃因果关系的影响敏感性.结果:逆方差加权法显示,毛螺菌科 3-1-46FAA群、戴阿利斯特杆菌属、副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lactaris群、戴阿利斯特杆菌属in-visus群、PWY.6731 途径相关菌群、拟杆菌属faecis群与斑秃呈负相关;PWY0.1415 途径相关菌群、拟杆菌门、拟杆菌目、拟杆菌纲、拟杆菌属caccae群、PWY.5686 途径相关菌群与斑秃呈正相关;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斑秃与拟杆菌目、拟杆菌纲、拟杆菌门成正相关;敏感性分析:MR-Egger截距检验和MR-PRESSO检验表明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异质性检验显示两者关系无异质性,"留一法"分析结果稳健.结论:肠道微生物群中拟杆菌相关细菌性状与斑秃的发病有关.

    斑秃肠道菌群孟德尔随机化

    2013-2023年广安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死亡病例分析

    田彩虹秦小佳张军龚毅...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 2013-2023 年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安市HIV/AIDS病例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示广安市 2013-2023 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 8803 例,死亡 2489 例,病死率为 28.27%.死亡病例中,AIDS占 61.91%,男性占 86.86%,确诊年龄在 55 岁及以上占 68.62%,农民占 72.32%,有配偶占 55.56%,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 74.25%,异性性传播占 95.22%,医疗机构来源占 73.04%,首次 CD4+T 淋巴细胞未查者和小于 200 个/μL 占62.43%,未行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和ART不及时者占66.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女性、有配偶、来源于非医疗机构、确诊年龄<35 岁、治疗及时的病例死亡概率较低;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确诊年龄≥55 岁、首次就诊未检查CD4+T淋巴细胞、未治疗的病例死亡概率较高.不论是HIV感染者还是AIDS患者,治疗组存活时长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死亡病例特征抗病毒治疗

    32例皮肤黑色素瘤临床特点分析

    宋志华江渊付学锋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4 年 5 月我院皮肤科 32 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示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 1.46 倍;平均发病年龄(69.13±15.95)岁,中位发病年龄为 66 岁;所有患者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4 例淋巴结转移均发生于瘤体>3cm的患者;SOX10、S-100 蛋白、Melan A、HMB45表达阳性率均大于 90%;Ki67、Cyclin D1 阳性率分别为 87.50%、78.13%;Ki67 表达水平>5%占比87.50%.

    黑色素瘤病理免疫组化临床特点

    环钻手术、药物注射联合PDL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评价

    林萱毛华荣庞凯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环钻手术、药物注射联合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2 年1 月至 2023 年 6 月我院皮肤科治疗的瘢痕疙瘩10 例,采用环钻手术、药物注射(曲安奈德 5 mL、5-氟尿嘧啶 0.6 mL、2%利多卡因 1 mL)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治疗与随访,术后随访 12 个月,术区瘢痕平软,肤色与周边正常皮肤接近,疼痛、瘙痒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治愈率 80%,有效率 90%,90%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环钻手术配合药物注射加脉冲染料激光进行联合治疗是治疗瘢痕疙瘩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满意度较高.

    瘢痕疙瘩环钻手术药物注射595脉冲染料激光

    佩索利单抗治疗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张猛孙悦鑫李志瑜包军...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佩索利单抗治疗 2 例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疗效.2 例患者均为男性,均有寻常型银屑病病史,均治疗 1 次(900 mg).治疗前24h的GPP医师总体评估(GPPGA)脓疱评分均为4,GPP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GPPASI)评分分别为 48.0 和 59.3.2 例患者治疗后 48 h GPPGA脓疱单项评分均 0,GPPASI评分改善率为 91.04%和 89.21%.治疗过程中,2 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C反应蛋白均在应用佩索利单抗后 48h内逐步回归或接近正常水平,且观察 1 周无反复,体温在给药后 24h内恢复正常且无反复.

    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佩索利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