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刘起勇

双月刊

1003-4692

bingmei@icdc.cn

010-58900731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省2006-2021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石圆伦辛畅陈奕瑾于胜男...
    316-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山东省恙虫病的三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和时空聚集性,探索高风险区,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聚集性分析描述山东省2006-2021年恙虫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确定高风险地区,采用ArcGIS 10.8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 山东省2006-2021年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0 207例,年均发病率0.64/10万,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病例呈单峰分布,主要集中在40~<80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时间主要集中在10-11月.逐年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为0.203~0.676(均P<0.05),恙虫病在县(区)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有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泰安市新泰市、临沂市沂水县、日照市莒县和五莲县等.单纯空间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恙虫病存在明显聚集性,2006-2021年空间聚集区呈现从中部向南部和东部扩大的趋势.时空扫描发现1个高发病率时空聚集区,时间为2014年10月-2017年11月,中心为日照市东港区,辐射半径为199.11 km[相对危险度(RR)值=8.24,最大对数似然比(LLR)值=4 107.176,P<0.01)].结论 2006-2021年山东省恙虫病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且存在显著的时空聚集性,高发病聚集区不断扩大,应在高发地区、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恙虫病时空聚集性空间自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降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天山长尾黄鼠动物鼠疫影响的研究

    孙静魏文宇詹尚李芳...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天山长尾黄鼠鼠疫传播媒介及其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 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降水量对长尾黄鼠鼠疫传播媒介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以及媒介与鼠疫流行的效应关系.结果 当年和前1年年降水量、春末夏秋和秋末冬春降水量均与长尾黄鼠蚤指数和鼠疫血清阳性率呈负相关,其中前1年年降水量、前1年春末夏秋降水量与蚤指数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年年降水量、前1年年降水量、当年春末夏秋降水量、当年和前1年秋末冬春降水量与鼠疫F1抗体阳性率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蚤指数、染蚤率与鼠疫血清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rs>0);前1年春末夏秋降水量对蚤指数呈非线性关系,当年和前1年秋末冬春降水量均与鼠疫血清阳性率亦呈非线性关系,当年和前1年蚤指数均与鼠疫血清阳性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降水对长尾黄鼠蚤指数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表现为降水增多会抑制体蚤数量的增长,对鼠疫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降水鼠疫长尾黄鼠新疆

    3种蚊虫优势度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刘全超邹亚明兰策介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生物量、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3个维度探讨优势度的计算方法,为更加真实地反映物种优势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Excel 2019软件对无锡市2012-2021年蚊虫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endall's W系数对Time-Space指数、Berger-Parker指数和McNaughton指数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对3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所有蚊种3种优势度计算结果一致性检验Kendall's W系数均>0.900,三带喙库蚊、白蚊伊蚊和中华按蚊的3种优势度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淡色/致倦库蚊与骚扰阿蚊的3种优势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7,P=0.561;χ2=4.622,P=0.099);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的Time-Space指数低于Berger-Parker指数(Z=-2.192,P=0.028;Z=-2.343,P=0.019;Z=-2.041 P=0.041),中华按蚊的McNaughton指数明显低于Berger-Parker指数(Z=-2.192,P=0.028).结论 Time-Space指数明显提高了部分物种分布异质性的分辨度,更能反映物种间相对优势度的具体状态.

    物种优势度蚊虫贝格-派克指数麦克诺顿指数

    3种蜱传细菌性病原体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建立

    胡伟超李晋宇赵宁刘起勇...
    334-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常见蜱传病原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方法 针对各病原体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并优化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对蜱样本的检测准确性.结果 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SFGR,与大肠埃希菌、问号钩端螺旋体、布鲁氏菌等病原体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均达到102拷贝/μl,重复性变异系数均<2.00%;蜱样本检测中,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单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结论 研究建立的3种蜱传细菌性病原体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蜱传病原体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中国领蚊属一新种(双翅目:蚊科)

    吴林波许翔曾旭灿郭小连...
    339-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述2020年8月采自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领蚊属无鬃蚊亚属一新种:盈江领蚊[Heizmannia(Mattinglyia)yingjiangensis sp.nov.].新种主要鉴别特征:喙一致暗色,中胸盾片密覆淡黄细窄鳞,侧背片具暗黑色鬃毛,无鳞片分布;中胸后背片有细鳞,腹节背板一致密覆暗蓝色金属光泽宽鳞;雄蚊触须与喙约等长,触角轮毛羽状,雄蚊尾器抱肢端节不膨大,背基内叶发达,其上具2根粗刺状刚毛和5根末端略弯曲的刺状刚毛及若干细鬃毛.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蚊虫标本馆.

    蚊科领蚊属新种盈江领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地鼠疫疫源地鼠疫宿主体蚤群落结构与动物鼠疫流行强度相关性研究

    魏文宇孙静李芳詹尚...
    34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和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4类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寄生蚤的群落结构与动物鼠疫流行的相关性及其对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宿主体蚤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4个群落生态学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蚤类群落结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蚤生态结构与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率间的相关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提取生态学指标主成分,并将主成分纳入广义相加模型(GAM)与随机森林模型(RF),分析各主成分与动物鼠疫流行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4类山地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体蚤指数、染蚤率、蚤类多样性、丰富度、蚤群落均匀度和优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染蚤率、蚤指数、蚤类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显示宿主抗体阳性率与由蚤指数和染蚤率组成的主成分1(PC1)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s=0.682,P<0.001;rs=0.686,P<0.001;rs=0.529,P<0.001;rs=0.339,P=0.023),与蚤多样性和丰富度组成的主成分2(PC2)呈非线性关系;随机森林模型拟合结果显示PC1和PC2因子重要性得分分别为24.84和4.52分.结论 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蚤类种群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主要宿主动物体蚤指数和染蚤率上升可增强动物鼠疫流行强度,蚤类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对动物鼠疫流行有调节作用.

    鼠疫自然疫源地蚤类群落多样性新疆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小兽体表恙螨分类名录

    刘如金郭宪国赵成富张志伟...
    349-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小兽体表恙螨的种类构成及分布情况.方法 2008-2022年在德宏州境内4个县(市)开展现场调查,常规采集小兽体表的恙螨幼虫,制作恙螨玻片标本后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使用Excel 2021软件统计优势螨种构成比.按照恙螨分类系统,整理分类名录.结果 共捕获鼠类等小兽宿主动物1 760只,分类鉴定为3目9科16属27种,黄胸鼠(917/1 760,52.10%)、大绒鼠(296/1 760,16.82%)、臭鼩(126/1 760,7.16%)和黑缘齿鼠(122/1 760,6.93%)是优势宿主.从小兽宿主体表鉴定出恙螨幼虫1科2亚科16属117种9 309只.地里纤恙螨(1 597/19 309,17.16%)、攸氏无前恙螨(1 510/9 309,16.22%)、长足背展恙螨(1 329/9 309,14.28%)是优势螨种,构成比合计为47.65%(4 436/9 309).结论 德宏州恙虫病流行区的恙螨种类十分丰富,优势螨种为地里纤恙螨、攸氏无前恙螨和长足背展恙螨.

    恙螨媒介生物名录恙虫病疫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南省

    黑龙江省桦南县蜱中松岭病毒的检测

    侯泽英刘凤明赵继民李春雨...
    358-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3年采集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的蜱标本进行松岭病毒筛查.方法 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蜱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方法对采集的蜱标本进行松岭病毒(Songling virus,SGLV)筛查,并通过Sanger测序法获得阳性病毒基因序列信息.结果 共采集421只蜱标本,包括森林革蜱184只(43.71%),全沟硬蜱 115只(27.32%),日本血蜱 32只(7.60%),嗜群血蜱 43只(10.21%),长角血蜱 7只(1.66%)及未鉴定若蜱40只(9.50%),其中1只雌性嗜群血蜱(编号:2023JMS365)经RT-qPCR检测为SGLV核酸阳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023JMS365基因组L、M和S节段与SGLV参考株HLJ1202株的核苷酸一致性分别为96.78%、92.11%和97.59%,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9.22%、97.50%和93.28%.结论 首次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的嗜群血蜱中检测到松岭病毒.

    蜱媒病毒松岭病毒嗜群血蜱

    浙江省东阳市农村居民与宿主动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吴爱兰贾旭强郭斌陈康...
    363-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浙江省东阳市农村居民和宿主动物大别班达病毒[DBV,也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3个已有SFTS病例报告的镇街,并按照1∶1的配比方法选取3个地貌相似但无病例报告的镇街,每个镇街选取2个村作为研究区域,采集居民和宿主动物血清.人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SFTSV抗体检测,动物血清样本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检测.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对研究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农村居民1 117人,SFTS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1.97%,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组间SFTS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村既往有SFTS病例报告、近5年有蜱叮咬史与SFTSV抗体阳性存在统计学关联,比值比(OR)分别为2.994[95%置信区间(CI):1.277~7.021]和3.563(95%CI:1.227~10.342),均P<0.05.在羊、犬、牛和猪这4种家养动物中,羊和犬的SFT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83%(11/24)和7.69%(3/39),调查的7头牛和20头猪均未检测到SFTSV抗体阳性,不同动物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9,P<0.001).调查鼠类183只,检出SFTSV抗体阳性1只.结论 东阳市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和动物宿主均检出SFTSV抗体阳性,既往有病例报告地区抗体检出率高于无病例报告地区,提示东阳市SFTSV的流行范围超过预期,今后在SFTS的防控中除了做好灭蜱工作外,还需要加强动物管理、宣传教育和灭鼠等工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大别班达病毒宿主血清学抗体

    东北部分地区蜱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

    黄冠鹏吴琼马悠馨毛恩荣...
    369-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东北3省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2013年、2016年在东北11个市(县)采集蜱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和巴尔通体,采用巢式PCR法检测新埃立克体、查菲埃立克体和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和微小巴贝虫.结果 SFGR、查菲埃立克体、土拉菌、伯氏疏螺旋体和微小巴贝虫检出率分别为9.10%、4.10%、0.70%、14.95%和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08,P<0.001),伯氏疏螺旋体和SFGR检出率较高,未检出新埃立克体和巴尔通体.不同蜱种中SFGR、伯氏疏螺旋体及微小巴贝虫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1,P=0.016;χ2=23.409,P<0.001;χ2=11.592,P=0.028).结论 东北地区蜱类携带多种病原体,以伯氏疏螺旋体、SFGR感染较普遍,不同蜱种携带病原体种类有差异,提示该地区应加强蜱媒病原体监测及调查,为蜱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蜱媒病原体聚合酶链式反应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