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马铃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马铃薯
中国马铃薯

陈伊里

双月刊

1672-3635

potatobjb@neau.edu.cn

0451-55190003

150030

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马铃薯/Journal Chinese Potato Journa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主办,全国唯一的马铃薯专业科技期刊。本刊创刊于1987年,以繁荣我国马铃薯事业为办刊宗旨。本刊集学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发行量大、社会影响广泛,是马铃薯生产、科研、经销单位和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铃薯StNF-YA9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徐文瑾范军亮李世贵王凯彤...
    97-10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NF-Y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因子,通常以NF-YA/B/C异源三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其中NF-YA转录因子通过特异性结合DNA启动子区域的CCAAT box,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以应对胁迫.通过前期对马铃薯NF-Ys基因家族的分析,发现沉默马铃薯StNF-YA9基因,马铃薯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因此,从马铃薯品种'Atlantic'中克隆了StNF-YA9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总长度为1 231 bp,CDS区长723 bp.通过构建StNF-YA9亚细胞定位融合表达载体确定其定位在细胞核中;采用qRT-PCR分析该基因组织和逆境胁迫下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其在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芽中相对表达量最低,受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诱导上调表达.研究结果为马铃薯StNF-YA9基因后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马铃薯StNF-YA9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

    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和淀粉含量对比研究

    李辉姜波于晓刚王景顺...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展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新品种,对该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2023年以'克新13号'作对照,调查11个马铃薯品种的物候期和块茎性状,对其产量和淀粉含量的表现及其稳定性进行鉴定和评价.'龙薯22号''北方002'和'北方001'平均产量较高,分别为3 602、3 470和3 291 kg/667m2,显著高于'克新13号',稳定性较好,可作为鲜食品种在呼伦贝尔市推广.'中薯早39'淀粉含量最高(19.09%)且稳定性好,显著高于'克新13号',产量高于'克新13号',但差异不显著,稳定性一般,可作为早熟高淀粉品种在呼伦贝尔市推广,但应配套相应栽培技术,保证该品种产量.

    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稳定性

    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华晟8号'的选育

    姜波于晓刚敖翔刘秩汝...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晟8号'是以'蒙薯17号'为母本,'内薯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马铃薯(2023)150067.该品种属中晚熟鲜食型品种,生育期95 d,植株半直立,叶深绿色,茎绿色,花冠白色.块茎卵圆形,黄色皮黄色肉,芽眼深度中等,薯皮略麻,结薯集中,块茎整齐.2021-2022年参加国家中晚熟东北组马铃薯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876 kg/667m2,较对照'克新13号'(2 716 kg/667m2)增产5.89%.干物质含量22.18%,淀粉含量15.40%,蛋白质含量2.00%,维生素C含量31.40 mg/100 g鲜薯,还原糖含量0.20%.中感晚疫病,中抗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北方一作区种植.

    马铃薯华晟8号中晚熟鲜食

    马铃薯新品种'雪育23号'的选育

    郦海龙牛丽娟郭继云赵一博...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雪育23号'是雪川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阿克瑞亚'(Agria)为母本,'中薯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马铃薯(2023)130012.生育期91 d.块茎卵圆形,薯皮黄色,薯肉中等黄色,芽眼深浅中等.2020-2021年不同生态区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2 875 kg/667m2,较对照'大西洋'2 085 kg/667m2 增产37.89%.块茎干物质含量25.00%,淀粉含量18.37%,蛋白质含量1.03%,维生素C含量10.50 mg/100 g,还原糖含量0.22%.高抗晚疫病、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易感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病.适宜在北方一季作区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省张家口市春季种植.

    马铃薯雪育23号中晚熟选育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降解效果与作物生产力研究

    杨明愈刘计涛李成晨李小波...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下地膜降解效果及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马铃薯早熟品种'粤引85-38'为试验材料,以裸地栽培为对照,比较并分析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T1)、透明聚乙烯地膜(T2)、黑色聚乙烯地膜(T3)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地膜降解性能的差异.覆膜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相较于裸地栽培,T1处理显著提高株高6.95%,出苗率增加6.76%,叶片SPAD值提高8.54%,T1与T3出苗率、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产量由高到低为T3(2 474 kg/667m2)>T2(2 441 kg/667m2)>T1(2 437 kg/667m2)>裸地栽培(2 343 kg/667m2),三种地膜间无差异.商品薯率由高到低为T3(93.62%)>T1(88.67%)>T2(86.51%)>裸地栽培(82.97%).块茎品质上,与裸地栽培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64.30%)、维生素C含量(37.39%)、可溶性糖含量(79.18%).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在马铃薯成熟期降解36.05%,降解速度显著高于透明聚乙烯地膜和黑色聚乙烯地膜.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块茎品质,且降解速度快无需回收,适宜推广应用.

    地膜冬种马铃薯降解效果产量品质

    昌黎县春马铃薯二膜三膜覆盖栽培模式对比试验

    王秀艳刘香李秉昌丁丽娟...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比秦皇岛市昌黎县二季作区覆膜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优劣性,于2021-2023年在昌黎县进行二膜、三膜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综合分析两种栽培模式下的物候期、生物学性状以及经济性状.两种栽培模式下病害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三膜覆盖模式整个生育期比二膜提前5~6 d,产量提高11.6%~16.3%,经济效益增幅11.7%~21.8%.三膜覆盖模式可作为优势模式在昌黎县推广示范.

    马铃薯覆盖模式二季作区昌黎县

    西北旱作栽培模式下凹凸棒石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提升效果研究

    李亚杰罗磊范奕姚攀峰...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凹凸棒石作为农作物营养剂在生态农业中广泛应用.为明确不同西北旱作栽培模式下凹凸棒石与复合肥料配施对不同马铃薯品质提升及产量优势影响,以'定薯3号''大西洋''定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以平作覆膜配施复合肥料以及半膜垄播配施复合肥料分别为对照一(CK1)和对照二(CK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测定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块茎品质等指标.栽培模式相同情况下,随凹凸棒石施用量增加产量上升.半膜垄播栽培模式下总产量及商品产量比平作覆膜栽培模式增产明显.平作覆膜和半膜垄播处理下单株块茎数相比对照(CK1和CK2)处理均显著增加.半膜垄播栽培模式下,单株块茎数及商品薯率均高于平作覆膜栽培模式.在采用半膜垄播栽培模式与施用凹凸棒石为1 200 kg/hm2、复合肥料为450 kg/hm2时,马铃薯块茎内干物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变化与半膜垄播配施复合肥料处理(CK2)相比增高,提升幅度为5.16%~75.65%.半膜垄播栽培模式下,相比对照(CK2)处理施用凹凸棒石可使铁元素提升14.62%,锌元素提升28.14%,钙元素提升12.10%,镁元素提升30.74%.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半膜垄播栽培模式与施用凹凸棒石量为1 200 kg/hm2、复合肥料为450 kg/hm2时,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单株块茎数和马铃薯块茎品质.

    马铃薯凹凸棒石产量品质

    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

    王玉灵胡冠芳牛树君赵峰...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草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中备受关注,为探究可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中草药制剂,助力晚疫病绿色防控,选用无水乙醇、石油醚及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3∶3)三元溶剂,通过冷浸渍法提取百里香等11种中草药不同部位获得相应制剂.分别采用平板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叶片接种法测定11种中草药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离体和半活体抑菌活性.百里香和大黄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EC50分别为130.19和364.90 mg/kg,优于阳性对照药剂丁子香酚(669.52 mg/kg);防风、齿果酸模、广藿香、蛇床子、野胡萝卜和补骨脂抑菌活性较强,EC50 分别为768.28、807.33、874.75、953.52、1 519.11和1 659.58 mg/kg,低于丁子香酚.可知,百里香、大黄、防风、齿果酸模、广藿香、蛇床子、野胡萝卜和补骨脂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和潜在应用价值.

    中草药提取物马铃薯晚疫病菌抑菌活性

    '藏农薯1号'不同级别种薯的病毒种类及生物学性状比较

    许娟妮尼玛卓嘎曾钰婷祁驰恒...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薯退化是制约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级别种薯播种后在田间发病情况通常差异较大,进而影响其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效益.以西藏自治区选育品种'藏农薯1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各级种薯(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在田间病毒再侵染情况,比较各级种薯植株生长发育、块茎品质和产量等生物学特性.原原种植株中仅检测到马铃薯S病毒,其他级别种薯植株中可检测到马铃薯卷叶病毒和S病毒.同时,原原种植株田间马铃薯卷叶病毒和S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二级种则相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现蕾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最高;随着种薯级别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差异小.不同级别种薯块茎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差异小,还原糖含量随着种薯级别降低而降低.产量和商品薯率统计结果显示,原原种最高、二级种最低,而原种和一级种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考虑到种薯成本和经济效益,在'藏农薯1号'马铃薯生产中,种薯应优先选用原种和一级种.

    种薯级别病毒生长特性产量

    马铃薯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王雅致杨飙许天一张丽莉...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成为农业生产上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制约马铃薯生产.从干旱胁迫信号传导、转录因子、渗透调节等方面综述了马铃薯抗旱机制,从多组学发展角度论述了提高马铃薯抗旱性的途径与措施,对马铃薯耐旱研究方向及方法进行展望,为后续马铃薯抗旱机制研究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马铃薯抗旱基因机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