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种植修复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罗志强杨莉苹程磊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种植修复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情况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2022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60例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种植修复,观察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的种植修复效果及治疗前后牙周健康指标、牙周美观度,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判定种植体稳定性,分析联合治疗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的种植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倾斜牙扶正时间及转位牙扭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白色美学指数和ISQ治疗后3个月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错畸形伴牙列缺损患者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种植修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状况,提高牙周美观度及种植体稳定性.

    无托槽隐形矫治种植修复错畸形牙列缺损修复效果咀嚼功能

    正畸联合瓷贴面修复前牙宽间隙的临床效果分析

    葛树鹏娜孜娜·马达力徐隽姬晓炜...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在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行修复上前牙宽大间隙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修复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贴面修复,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比较评估两组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即刻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牙冠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2个月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牙龈质地、红白美学指数评分、牙冠形态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修复后即刻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牙龈质地修复后12个月评分高于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2个月两组修复体颜色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均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的临床修复,正畸联合贴面修复临床效果好,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正畸贴面修复数字化设计前牙间隙前牙美学修复过小牙

    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126例)原因分析

    徐西红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26例患者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10月-2021年8月门诊接诊的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126例患者(共126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126颗患牙中,遗漏根管48颗,欠填26颗,根管超充21颗,根充不致密35颗,牙根纵裂2颗,冠部折裂9颗;冠渗漏15颗,根管内器械分离3颗,底穿2颗,髓腔入路欠佳13颗,根管内台阶、偏移、侧穿17颗.结论: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复杂,解剖位置操作不方便,造成治疗失败的原因较多,主要有解剖学因素和医源性因素,重在预防,对治疗失败患牙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失败原因

    牙周炎患者种植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研究

    申丁李婧张爱凤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伴牙周炎患者种植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牙种植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种植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B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周探查深度(Periodontal exploration depth,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mSBI)、改良菌斑指数(Plaque index,mPLI)、骨吸收量以及美学修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SBI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近中骨吸收量和远中骨吸收量均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近中骨吸收量和远中骨吸收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美学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2个月两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白色美学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白色美学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牙种植同期应用GBR能有效改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防止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进而提高种植体留存率,满足患者治疗中种植美学的要求.

    牙周炎种植牙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种植美学牙槽骨吸收

    直丝弓矫治联合咬合重建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伴重度磨耗疗效分析

    王静庞淑婷路茜周建营...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2例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畸治疗时间、颞下颌关节功能、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正畸治疗时间(12.6±1.8)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4±2.1)个月(P<0.05),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关节间隙、下面高等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类型、牙周健康状况等(P<0.05).结论: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修复咬合重建治疗内倾型深覆伴重度磨耗患者,能有效缩短正畸治疗时间,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咬合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牙周健康状况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直丝弓咬合重建内倾型深覆重度牙齿磨耗颞下颌关节功能

    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咀嚼功能和咬合力的影响

    徐小玉顾鸿江沈寅杰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咀嚼功能及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8例行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正畸口外弓支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两组矫治周期为18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正畸效果(两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咀嚼效率及咬合力,采用 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磨牙移位距离小于对照组,而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以及咬合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形、舒适度、咬合功能和便捷性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正畸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咀嚼功能、增大咬合力,患者满意度较高.

    口腔正畸青少年传统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疗效咀嚼功能咬合力

    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对比

    田慧萍施昭金莉刘东亚...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98例(共104颗患牙)前牙间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接受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B组患者接受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美学效果和治疗总费用,比较两组修复前和修复30 d后、6个月后的咬合力、咀嚼效率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修复30 d后,A组优秀率高于B组(P<0.05),两组良好率和不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A组优秀率和不良率均高于B组(P<0.05),两组良好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咬合力在时间、交互作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咀嚼效率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较修复30 d后和修复前升高,且A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高于B组(P<0.05).A组修复后的边缘密合性、颜色匹配性、修复体崩裂、继发龋损、形态匹配、修复体脱落和牙龈健康评分均低于B组(P<0.05).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30 d后和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修复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治疗总花费高于B组(P<0.05).结论:与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相比,在前牙间隙美学修复中应用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可取得更佳的修复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咬合力和咀嚼功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美学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但治疗总花费相对较高,临床治疗需结合患者经济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前牙间隙复合树脂多层修复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美学修复咀嚼功能治疗费用

    高强纤维牙周夹板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老年中重度牙周病疗效分析

    王倩郭琦李洁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强纤维牙周夹板联合甲硝唑药膜对老年中重度牙周病牙周健康状况及牙齿美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老年中重度牙周病患者112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6)、对照组(n=56).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尼龙丝结扎,每周复诊1次,同时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强纤维牙周夹板治疗,每周复诊1次,在牙周袋内置入甲硝唑药膜.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牙齿美观满意度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 depth,PD)、牙龈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液炎症因子指标[降钙素原(Procaicltonin,PCT)、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咬合力)、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分(Geriatric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82.14%)(P<0.05);两组PD、SBI、PL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龈沟液PCT、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OH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齿美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纤维牙周夹板联合甲硝唑药膜治疗老年中重度牙周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牙周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状况,增强咀嚼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口腔健康质量,提升牙齿美观满意度.

    高强纤维牙周夹板甲硝唑药膜牙周病牙周健康状况炎症反应咀嚼功能

    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东亚于雪菲田慧萍
    157-15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乳前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n=54),观察组给予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n=54),观察两组患儿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情况、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牙龈炎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较好,较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更能够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乳前牙大面积缺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树脂暂时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

    基于IMB的护理干预在皮瓣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李爽房微叶华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的护理干预在皮瓣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扩大切除致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移植皮瓣存活率、皮瓣断蒂时间、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移植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皮瓣断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护理态度和美观满意度等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皮瓣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护理中,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度,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面部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术后护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