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龙胆草提取物的液体敷料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对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

    于军强李力翠王晓茹毛伟...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含龙胆草提取物的液体敷料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对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使用含龙胆草提取物的液体敷料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乳酸刺激试验指标,皮肤生理功能指标[经皮水分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皮肤pH值]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vs 71.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乳酸刺激试验指标,皮肤生理功能指标均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乳酸刺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刺痛感开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WL、皮肤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含龙胆草提取物的液体敷料联合依巴斯汀能明显提高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皮肤生理功能及耐受性,安全性好.

    面部敏感性皮肤龙胆草提取物液体敷料依巴斯汀皮肤生理功能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减轻黄金微针射频术中疼痛及术后红斑反应的效果观察

    周觅刘伊曼何国慧吴冬梅...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减轻黄金微针射频术中疼痛及术后红斑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2月于笔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例预行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的患者,年龄20~48岁,皮肤Fitzpatrick分型Ⅲ~Ⅳ型,采用自身半脸对照研究.观察侧先涂抹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待滴眼液被皮肤吸收后,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侧只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60 min后,进行黄金微针射频治疗,评估术中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在术后即刻、30 min、60 min评估红斑指数并采集图片.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术后的红斑显著降低,并能持续60 min,并且联合应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侧脸在术中的疼痛明显降低.结论: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可以作为表皮麻药的有效辅助剂以减轻术中疼痛及术后红斑反应.

    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黄金微针射频红斑疼痛

    微针注射胶原蛋白及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洪圣蓉吴剑波谢君黄竹君...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微针注射胶原蛋白及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微针注射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统计两组治疗疗效,检测两组面部图像分析参数水平,并评估两组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图像分析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值均明显升高(P<0.05),a*值、b*值、色斑、棕斑和红色区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L*值高于对照组(P<0.05),a*值、b*值、色斑、棕斑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M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M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改善患者色素沉着,提高治疗效果.

    微针注射胶原蛋白氨甲环酸黄褐斑色素沉着

    IPL联合他克莫司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窦鹏蔡瑶杨枭萍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3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涂抹联合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IPL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皮肤屏障功能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颜面部瘙痒、灼热、紧绷感等症状均明显缓解,面颊部持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消退;且观察组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斑指数和皮肤经皮水分流失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油脂及表皮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ETR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性较高.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强脉冲光他克莫司临床效果

    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刘小烨齐蔓莉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期刊全文及万方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截止至2022年9月10日所有关于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最终纳入的所有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835例血管瘤患儿.结果显示,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显效率与单独口服普萘洛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安全性较单独口服普萘洛尔低.单独使用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显效率和安全性均低于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显效率高于单独局部使用噻吗洛尔,但安全性较单独局部使用噻吗洛尔低;单独使用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显效率和安全性均低于激光联合噻吗洛尔(均P<0.05).单独使用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血管瘤与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其安全性相对较低,与药物联合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显效率及安全性.

    1064nmNd∶YAG激光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噻吗洛尔

    点阵CO2激光与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对比研究

    白谕冯莹莹李茉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点阵CO2激光与Nd∶YAG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依就诊顺序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予以点阵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次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凹陷度评分、光滑度评分、整体美学效果、不良反应及面部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整体美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2.98%(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评分、凹陷度评分以及光滑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红斑、皮疹、色素沉着、感染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面部美观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Nd∶YAG激光,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能够更好改善瘢痕症状,提高面部美观度,整体美学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凹陷性瘢痕痤疮点阵CO2激光Nd∶YAG激光美观

    Wood灯检查在白癜风治疗期间不同复色模式观察研究中的应用

    金伟梅马杰索翠平车旭...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观察Wood灯下白癜风患者治疗过程中皮损的复色模式,探究不同复色模式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评估不同复色模式间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笔者医院就诊的90例(170块),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及病情相关指标.治疗后,观察Wood灯下皮损复色模式,将复色模式与收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阳性指标与复色模式的相关性.并将Wood灯下观察的皮损面积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分析对比不同复色模式间的疗效差异.结果:One-way ANOVA分析、χ2检验显示白癜风疾病分期、皮损部位、治疗方式与皮损复色模式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与复色模式存在相关性(P<0.05).不同复色模式达到有效复色面积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4,P<0.05).结论:通过观察Wood灯下白癜风患者治疗过程中皮损的复色模式发现,治疗方式可能是白癜风皮损复色模式的决定因素;不同复色模式之间的复色速度存在差异,可作为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白癜风复色模式治疗方式复色速度Wood灯

    含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改善敏感性皮肤的功效和安全性研究

    刘以恒杨莉谢孟谚仲少敏...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含有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对于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和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耐受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通过敏感性皮肤自评问卷(华西问卷)和乳酸刺激试验筛选30例敏感性皮肤患者,每日2次连续使用试验产品28 d.在基线(D0)、使用后7 d(D7)、14 d(D14)、28 d(D28)分别进行测试,包括VISIA面部拍照、角质层含水量和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乳酸刺激试验(Lactic acid sting test,LAST),同时由研究者对皮肤红斑、脱屑程度进行主观评分;患者主观评估皮肤灼热、刺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并根据华西问卷对皮肤敏感程度进行主观评价,记录所有的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试验产品后各时间点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D0水平(P<0.05),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角质层含水量持续升高,TEWL降低(P>0.05).乳酸刺激试验分值各时间点较D0水平均下降(P<0.05).各时间点与D0相比,研究者评估皮肤红斑、脱屑评分,患者评估灼热、刺痛、瘙痒症状评分及华西问卷评分均有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含有4-叔丁基环己醇及透明质酸的保湿剂对于敏感性皮肤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敏感症状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4-叔丁基环己醇透明质酸敏感性皮肤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型受体皮肤屏障功能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拔牙术后角化龈宽度以及牙龈软组织增量的影响

    汤琼龙鑫燚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拔牙术后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患者角化龈宽度及牙龈软组织增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笔者医院行拔牙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拔牙后,对照组采用新鲜血凝块填充拔牙窝,观察组采用PRF凝胶填充.比较两组患者拔牙创术区黏膜愈合时间、术后3d和7d的愈合率、黏膜颜色分级、肿胀程度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角化龈宽度、牙龈软组织增量.随机行走模型评价PRF的应用对患者上述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黏膜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d和7d,观察组的黏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黏膜颜色分级、肿胀程度分级、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明显高于术前,牙龈软组织增量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角化龈宽度、牙龈软组织增量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随机行走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角化龈宽度改善显著,观察组能够维持患者牙龈软组织增量的相对稳定.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术后应用PRF能够促进拔牙创术区黏膜的愈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保持角化龈宽度及牙龈软组织增量.

    拔牙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角化龈宽度牙龈软组织增量随机行走模型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用于修复上前牙单牙缺失的美学效果及其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

    丁志凌毛晗丁礼荣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对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牙槽骨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帐篷式骨增量技术)38例和对照组(引导骨再生技术)42例,比较两组的种植情况、红白美学指数评分、牙槽骨宽度、龈沟液骨代谢指标、牙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现象,影像学检查无透影区,种植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研究组种植区周围红色美学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色美学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龈沟液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显著降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菌斑指数以及探诊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应用于上前牙单牙缺失种植成功率较高,能提高修复后美学效果,增加牙槽骨宽度,减缓骨吸收,术后并发症及对牙周影响均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上前牙单牙缺失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引导骨再生技术美学效果牙槽骨宽度种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