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BCT的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解剖特点及在种植术中的应用分析

    余兴亚孙琼
    121-12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上颌第一磨牙位点研究上颌窦动脉及相关解剖特点.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影像库中选择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种植科的363例患者(共500个上颌窦,其中男181例,女182例),测量上颌窦动脉直径、动脉处相对应的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上颌窦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L1、外侧壁平面上颌窦动脉至上颌窦底的距离L2,对各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估手术中出血风险.结果:上颌窦动脉直径平均为(1.14±0.45)mm,不同性别之间的平均直径无差异性.上颌窦外侧壁厚度平均为(1.79±0.45)mm,上颌窦动脉直径与上颌窦外侧壁厚度有相关性.L1平均为(5.30±2.87)mm,58.14%的患者需行上颌窦外提术;L2平均为(8.53±3.08)mm.不同性别的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1有差异性.结论:CBCT可清晰地观察到上颌窦动脉的位置等种植相关解剖特点,以及可以直接测量相关指标,其三维影像可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术前指导、评估相关手术风险.

    锥形束CT上颌窦上颌窦后动脉上颌窦外侧壁

    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在活髓牙修复中修复体外观美观协调性的研究

    李娜谢圣兴杨溪李小林...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活髓牙修复中使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对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活髓牙修复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3M-Z100复合树脂充填材料修复,观察组采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修复.分析两组修复后即刻、90 d的美学效果(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对比两组修复不同时间点(修复后即刻、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修复后90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修复满意度.结果:两组修复后90 d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评分及美学效果总分均较修复后即刻降低(P<0.05);观察组修复后90 d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评分及美学效果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即刻VAS评分较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修复后90 d VAS评分均较修复前、修复后即刻降低(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即刻、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90 d VAS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9.73%(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结论: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用于活髓牙修复中的疗效确切,能缓解修复后疼痛感,修复体完整性、色泽协调性较好,边缘密合度较高,可减轻不良反应,患者修复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活髓牙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

    不同材料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美学效果及对微渗漏的影响

    肖海莲孙津龙惠秀丽王峰...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材料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美学效果及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80颗患牙)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分为玻璃离子组(富士Ⅱ玻璃离子)39例(39颗患牙)和流动树脂组(Z350XT流动树脂)41例(41颗患牙).修复3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微渗漏情况,比较修复前和修复3个月后两组患者美学效果[红色美学指数、白色美学指数]、牙周健康[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结果:修复3个月后,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美学效果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树脂组微渗漏程度轻于玻璃离子组(P<0.05);两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均较修复前降低,且玻璃离子组低于流动树脂组(P<0.05);两组ALP、AST水平均较修复前升高,且流动树脂组高于玻璃离子组(P<0.05);两组IL-1β、IL-6、MMP-2水平均较修复前升高,且流动树脂组高于玻璃离子组(P<0.05).结论:Z350XT流动树脂与富士Ⅱ玻璃离子在牙颈部楔状缺损中修复效果、美学效果相当,但Z350XT流动树脂修复后微渗漏较轻,富士Ⅱ玻璃离子修复后牙周较健康,龈沟炎症反应较轻.

    牙颈部楔状缺损Z350XT流动树脂富士Ⅱ玻璃离子美学效果微渗漏牙周生化指标

    牙周炎正畸患者的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变化以及与牙周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李洁王倩赵中华郑迎秋...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正畸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水平动态变化及与牙周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24例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疗效良好(n=104)与疗效不良(n=20).对比不同疗效患者的临床资料、牙周指标、龈沟液指标水平,分析牙周炎正畸患者疗效影响因素及龈沟液指标与牙周指标的关联性,并绘制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龈沟液指标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疗效良好患者治疗后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均低于疗效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患者治疗后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均低于疗效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治疗后牙周指标PLI、PD、BI及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均为牙周炎正畸患者治疗效果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牙周炎正畸患者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均与牙周指标PLI、PD、BI呈正相关(P<0.05);术后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联合评估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疗效的AUC(0.934)最大,具有较高评估效能.结论:牙周炎正畸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HMGB1、sICAM-1、IL-33、TSLP水平变化与其牙周状态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评估治疗效果并积极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牙周炎正畸龈沟液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33菌斑指数探诊深度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联合E-max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牙体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穆春晖陈会然王营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联合E-max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并将其与铸造金属桩核联合E-max全瓷冠的修复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上前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E-max全瓷冠修复,A组采用铸造金属桩核,B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比较两组修复后1年的修复成功率、修复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修复前、后两组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结果: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颜色匹配率、边缘适合率较高(P<0.05).修复前两组龈沟液MMP-2、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与A组比较,B组龈沟液MMP-2、ALP水平降低(P<0.05);与修复前比较,A组龈沟液MMP-2、ALP水平升高(P<0.05),B组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与A组比较,B组桩核断裂、牙龈着色及冠折或根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联合E-max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牙体缺损,可有效改善修复效果,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上前牙牙体缺损玻璃纤维桩树脂核E-max全瓷冠基质金属蛋白酶-2碱性磷酸酶

    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恒牙牙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

    孙欢周燕芳吴杨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在矫治恒牙牙颌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84例恒牙牙颌畸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治方法,观察组使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矫治.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矫正效果、美观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健康[菌斑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牙齿排列情况、边缘嵴高、咬合关系、邻接关系、牙根平行度异常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牙排整齐、后牙咬合力、前牙覆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I、CI、PL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恒牙牙颌畸形患者,在矫治中应用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可兼顾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数字化间接粘接技术恒牙牙颌畸形美学效果咀嚼功能牙周健康

    高嵌体与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的美学效果及远期疗效对比

    贾妮梁晓芳马广周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高嵌体与全冠在修复牙体缺损中的美学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120例(共229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0例,113颗患牙)和观察组(60例,116颗患牙),对照组采用常规全瓷冠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观察两组的修复时间(备牙时间、取模时间和总体操作时间),治疗后第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的修复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生化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变化,对比两组牙齿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备牙时间、取模时间和总体操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修复优良率分别为100%vs 100%、97.41%vs 85.84%、96.55%vs 83.19%,两组治疗后12、18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及龈沟液CRP、CXCL1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咀嚼能力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修复体满意度(98.3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P<0.05).结论:CAD/CAM全瓷高嵌体技术应用于修复牙体缺损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牙周情况及炎症反应,远期修复效果好,美观度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嵌体修复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美观度远期疗效

    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治疗年轻恒牙再生性牙髓的效果及对牙本质桥形成率、钙化物生成体积的影响

    沈希明胡小伟闫昱辛樊文君...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治疗年轻恒牙再生性牙髓的效果及对牙本质桥形成率、钙化物生成体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张家口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共64颗患牙)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将接受常规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支架再生牙髓手术者纳入MTA组(n=29,共31颗患牙),接受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支架再生牙髓手术者纳入iRoot BP Plus组(n=31,共33颗患牙).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本质桥形成率、钙化物生成体积及根管改善情况,并随访术后1年患牙的恢复情况.结果:iRoot BP Plus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MTA组的74.19%(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iRoot BP Plus组牙本质桥形成率与钙化物生成体积均高于MT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牙根管长度及根管壁厚度均较术前增加,且iRoot BP Plus组高于MTA组(P<0.05).术后1年,iRoot BP Plus组根尖孔封闭、萌出高度增加及牙色泽正常比例均高于MTA组(P<0.05).结论:生物陶瓷iRoot BP Plus治疗年轻恒牙再生性牙髓的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牙本质桥与钙化物的形成,且有助于根管改善与患牙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iRootBPPlus年轻恒牙再生性牙髓牙本质桥钙化物牙髓手术

    过渡性治疗义齿对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后咬合能力及美观程度的影响

    夏菁杨斌王芳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性治疗义齿对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后咬合能力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5例牙列缺失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7),对照组施以常规全口义齿修复,观察组施以过渡性治疗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戴牙3个月后的咬合能力、固位力与稳定性评分、压痛点总个数,观察两组的发音情况、咀嚼效率与口腔健康状况、美观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戴牙3个月后,两组颌位关系指数评分与咬合力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固位力与稳定性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压痛点总个数均显著减少,发音情况评分均显著升高,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咀嚼效率均显著升高,口腔健康评分均显著降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美观程度总满意度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0%(χ2=5.365,P=0.0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高于对照组77.19%(χ2=4.382,P=0.036).结论: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采用过渡性治疗义齿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义齿咬合能力、固位力、稳定性及咀嚼效率,并减轻义齿佩戴后黏膜疼痛及改善患者口腔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语音功能和美观程度,可临床推广应用.

    过渡性治疗义齿牙列缺失全口义齿咬合能力美观程度修复效果

    不同隐形矫治器清洁方法对错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吴彦伟李立国刘琪郝洁...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种隐形矫治器清洁方法对错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错畸形患者60例,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软毛牙刷、单束刷和含氟牙膏机械清洗隐形矫治器.试验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保丽净清洁片浸泡隐形矫治器,1周2次,每次30 min.试验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浸泡隐形矫治器,1周2次,每次30 min.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以及矫治器菌斑指数.结果:治疗1个月时,试验1组矫治器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1组牙龈指数、矫治器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矫治器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时,试验1组在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矫治器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牙龈指数、矫治器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不同时间点患者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矫治器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丽净清洁片和醋酸氯己定溶液均可有效地清除矫治器菌斑,保丽净清洁片在维护牙周健康作用中效果更佳且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隐形矫治器错畸形牙周指数保丽净清洁片醋酸氯己定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