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美容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美容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朱宏亮

半月刊

1008-6455

zgmryx@163.com;yishi010@163.com

029-82218513;010-60700772(北京办公室)

710043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美容医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6月,原名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以后根据学术发展需要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于1998年第1期更名为《中国美容医学》,同年11月获得正式刊号:ISSN 1008-6455,CN 61-1347/R, 由国家卫生部主管,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此后由于原主办单位西安医科大学合并入西安交通大学,主管单位则由国家卫生部改为国家教育部。《中国美容医学》第四届编委会于2002年7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近100名,大多数是美容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权威和著名学者。大会确定了“聚学术精华,塑期刊精品”的办刊思路,会后对期刊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装帧都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对栏目设置也做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期刊更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期刊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美容医学》在国内外众多美容医学专家的关心支持与热情帮助下,历经四届编委的共同努力,期刊学术质量明显提高并受到广泛好评,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6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先后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列为收录期刊,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美容医学》始终坚持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原则,坚持规范化出版和科学、严谨、高效、快捷的工作态度,坚持“团结、求知、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精神,旨在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容医学学科服务,促进科研,面向临床,加强各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反映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传播与交流国际国内美容医学的新业务、新技术、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指导和帮助读者提高专业修养和技术水平,增进学科的发展建设。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学科动态、整形美容外科、眼耳鼻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讲座、前沿追踪和国外美容医学信息等。读者对象为美容医学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专业美容师、以及从事美容医学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中国美容医学》作为美容医学专业的全学科性期刊,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多个学科及综合性边缘学科,内容新颖,信息广泛,具有刊发周期短、理例兼容、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等特点。美容中医药和皮肤激光美容栏目的设立使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并完善了学科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促进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发展与繁荣中国的美容医学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rh-bFGF对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术后创面恢复的影响

    夏晓春吕作刚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庐江县中医院接受创面修复的97例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9例).两组均行关节复位固定术,对照组术后予以凡士林敷料进行创面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rh-bFGF进行创面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创面修复效果、关节疼痛肿胀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创面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血运恢复时间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联合rh-bFGF利于踝关节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创面及关节恢复,值得临床推荐.

    踝关节开放性骨折创面修复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敷料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小儿指/趾端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刘刚左娜钱学义刘海红...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膜片治疗小儿指/趾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例家属不同意皮瓣手术修复指/趾端缺损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清创后应用PRF膜片覆盖创面治疗,3~7 d后依据情况再次行PRF治疗,促使创面愈合.记录患儿年龄、性别、清创后创面面积,统计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本组10例患儿,4例经PRF治疗2次愈合,4例经PRF治疗3次愈合,2例因创面相对较大较深(达骨质),经PRF治疗3次后观察创基肉芽组织自行愈合困难,给予植皮修复.8例经PRF治疗创面愈合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为(19.54±5.16)d,换药次数(3.18±1.63)次,疼痛评分(3.58±2.07)分,满意度评分(8.16±2.11)分,所有家属对患儿愈合创面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PRF膜片对小儿指/趾端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不易引起再损伤,患儿痛苦少,家属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荐.

    指/趾端缺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小儿疗效

    光子治疗仪联合rh-aFGF治疗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王庆张大维徐振雷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对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aFGF组(n=40)和联合组(n=40).rh-aFGF组给予rh-aFGF治疗,联合组给予光子治疗仪联合rh-aFG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0、15、19 d时的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及完全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后1、7、14 d时的创面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时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0、15、19 d创面愈合率、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均高于rh-aFGF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rh-aFGF组(P<0.05).两组治疗后1、7、14 d创面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rh-aFGF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VSS评分低于rh-aFGF组(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联合rh-aFGF治疗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减少瘢痕形成.

    深Ⅱ度烧伤小面积光子治疗仪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颞部凹陷

    邵景祥邵丽洋杨桂臣王焕丽...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脂肪颗粒移植对颞部凹陷患者的填充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颞部凹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指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脂肪厚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平均手术次数及脂肪移植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评价及医生评价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能提高自体脂肪移植存活率,降低移植次数,填充效果显著.

    富血小板血浆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颞部凹陷填充效果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疗效对比

    付永峰王嘉欣单楠张馨元...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5)与B组(n=44),A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B组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患足功能和感觉的恢复情况及皮瓣外观满意度.结果:B组的皮瓣切取移植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皮瓣完全成活率高于A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较A组高(P<0.05);两组皮瓣完全成活患者的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分级均在S2级及以上,且B组的BMRC感觉功能分级均优于A组(P<0.05);A组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针对创面长径≤8.0 cm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较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效果更好,不仅皮瓣成活率更高,且患者患足的关节功能及感觉恢复更好,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足底内侧皮瓣修复

    生物可吸收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郭智恒高晓林张静娴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可吸收板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患者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取生物可吸收板内固定术,对照组48例采取微型钛板固定术.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固定应力及位移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颞颌关节、咬合关系、张口度,并评价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下颌骨、整体最大应力值、最大位移高于对照组,固定板最大应力值低于对照组,最大位移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颞颌关节、咬合关系、张口度评分均降低,其中研究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骨应力,促进下颌骨功能恢复,改善颞颌关节、咬合关系及张口度,并发症少,对患者的下颌骨骨折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下颌骨骨折生物可吸收板固定微型钛板固定修复效果功能恢复

    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矫治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张美玲杨琳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矫治方式将单一行上颌前牵引的患儿作为牵引组(n=43),将行上颌前牵引联合FRⅢ型矫治器治疗的患儿作为联合组(n=49),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颌面部硬组织指标、软组织指标、牙性指标及舌骨位置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牙槽座角(SNA)、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上颌骨位置(A-OLP)、下颌骨位置(Pg-OLP)、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SN)延长线所成角(MP-SN)、与眶耳平面(FH)所成角(MP-FH)及Y轴与FH平面相交内角(Y轴角)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距离(LL-EP)、鼻下点、鼻小柱点连线和鼻下点与上唇突点连线夹角(NLA)及面凸角(G-Sn-Pg)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中切牙长轴、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夹角(U1-NA)、上下中切牙垂直距离(覆(牙合))及上下中切牙切缘投影距(覆盖)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情况优于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舌骨最前上点H到Y轴的距离(H-Y),H到X轴的距离(H-X)均较治疗前增大,且联合组高于牵引组(均P<0.05),两组患儿H到下颌平面距离(H-MP)及H到FH距离(H-F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上颌前牵引与FRⅢ型矫治器联合用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中,可有效改善患儿牙咬(牙合)关系及凹陷型侧貌,并促使其舌骨位置恢复正常.

    上颌前牵引FRⅢ型矫治器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

    新疆地区成人下颌骨副孔解剖位置的CBCT研究

    王艳冯添郭涛贾寅富...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副孔解剖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CBCT影像资料,对下颌骨进行分区,获得各副孔的相应位置、直径及其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分析性别、民族、年龄与副孔发生情况的关系.结果:300例成年人的影像中共找出1 361个副孔,维吾尔族686个,汉族675个,副孔发生率100%,人均(4.54±1.58)个.在舌侧前部发生率最高,维吾尔族为85.7%,汉族为81.9%,副孔的发生与性别、民族、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副孔的直径为(0.79±0.23)mm,汉族为(0.70±0.19)mm,维吾尔族中副孔直径≥1 mm占15.74%,汉族中副孔直径≥1 mm占13.48%,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吾尔族副孔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为(12.65±9.35)mm,汉族为(13.15±8.0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副孔高发的舌侧前部区域,颏嵴上和颏嵴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成年人群中均存在副孔现象,术前应仔细核对CBCT影像,术中避免损伤副孔结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疆地区下颌骨副孔锥形束CT

    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LR2、IL-4水平的影响

    王甜甜谭杰军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60例)和对照组(盐酸米诺环素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的皮损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LR2、IL-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痤疮症状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LR2、IL-4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社会功能、痤疮症状评分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和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白祛痤汤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能有效缓解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外周血TLR2、IL-4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四白祛痤汤盐酸米诺环素痤疮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白细胞介素-4

    解郁清痤汤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肝郁血热型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

    曹立新姚凤鸣胡军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解郁清痤汤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肝郁血热型面部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笔者医院被诊断为肝郁血热型面部玫瑰痤疮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n=40)给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研究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解郁清痤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清痤汤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肝郁血热型面部玫瑰痤疮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瘙痒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解郁清痤汤透明质酸注射肝郁血热型玫瑰痤疮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