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
中国煤炭

黄盛初

月刊

1006-530X

mt@zgmt.com.cn

010-84657853 8465780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

中国煤炭/Journal China Co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煤炭行业专业期刊。宣传国家工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报道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以及世界煤炭工业与煤炭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刮板输送机技术发展历程(四)——智能化成套装备

    葛世荣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煤工作面机器人群包括智能刮板输送机,它不仅要自适高效输送煤流而且要引导智能采煤机沿着工作面截割煤炭、牵引智能液压支架安全支护岩层顶板,因此刮板输送机智能性直接影响采煤机组智能性.认为,断链监测与保护技术、链张力实时感控技术、煤流量在线监测技术和机身自动调直技术是智能刮板输送机的关键感控要素,目前这些技术已达到成熟应用,为刮板输送机无人化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自2010年起,我国刮板输送机智能化技术创新加速,研发成功超大功率、超长运距智能刮板输送机,以此构建了超级智采工作面.指出,未来刮板输送机永磁电机智能驱动、智能力感刮板链、全耐磨整体成型中部槽、数字孪生控制系统将成为新一代高级智能刮板输送机的发展方向,进而推进煤矿智采工作面进入高级智能化层次.

    智能刮板输送机超级智采工作面状态智能感知自动调直数字孪生监控

    "双碳"战略下煤矿减碳实施路径研究

    吴奎斌吴昊李瑞华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煤炭生产企业提出"零碳矿山"等建设目标,着力降低煤炭开采过程的碳排放.在煤矿碳排放来源和结构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减碳、零碳和负碳多组合技术实施路径,以西部某2 000万t/a新建在产矿井为例,定量分析了碳排放量和减碳实施路径及减碳贡献.结果表明,仅靠煤矿能源系统低碳化改造和矿区碳汇减排贡献量有限,还需发展风光新能源绿电、优化开采工艺减少CH4和CO2逃逸排放、开展CO2矿化等技术来实现大幅减碳,最终实现煤矿"零碳"开采生产.

    "双碳"战略碳减排零碳矿井绿色煤矿

    智能化矿井多系统耦合管理体系研究

    姚胜卿史义存赵利刘帮...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智能化矿井建设的推进,原有的管理制度、方法与理念亟需升级.智能化矿井多系统耦合管理体系建设可使矿井智能系统与智慧管理深度融合,加快煤矿高质量创新发展进程.基于陕西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有限公司的实证考察,阐述了智能化矿井多系统耦合管理体系的理论内涵,探讨了智能化矿井多系统耦合管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了其对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通过对矿井多层次、立体化的智能化改造与全面深入的智能化系统耦合以及管理智慧化耦合,形成新型矿井全阶段智能化发展新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推动了矿井全生产周期智能化转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化矿井多系统耦合管理体系建设是立足矿井实际条件探索出的智能化发展路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安全、环境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智能化矿井智慧化管理多系统耦合管理机制创新

    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市场化业务探索与实践

    温波孙建峰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好市场化业务是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从内、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面临国内国际煤炭市场竞争加剧、煤炭生产及消费量保持扩增、煤炭库存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和国有企业转型改革加速等挑战和机遇,并指出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的优势.重点阐述了市场化业务开拓策略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战略定位、业务模式选择、市场开拓及客户挖掘、品牌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因素.以浙江浙能富兴燃料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该公司在市场化业务实践中的战略定位选择、"富动"品牌建设、市场化制度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成果.

    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市场化业务煤炭贸易战略定位

    煤层底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分布式放水试验探查研究

    魏启明赵宝峰马进勇张泽源...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查明宁东煤田煤层底板宝塔山砂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槽村煤矿2个不同的区域开展了分布式放水试验,2个阶段的放水试验均包括了单孔和多孔放水试验,计算的渗透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219~0.301、0.024~0.029 m/d,单位涌水量平均值分别为0.079、0.012 L/(s·m),影响半径分别约为700、750 m.通过放水试验,查明宝塔山砂岩含水层的厚度约为60 m,岩性为粗砂岩,局部夹薄层砂质泥岩和泥岩;含水层渗透性和富水性均较弱,且存在不均一性,但是由于宝塔山砂岩含水层位于下组煤底板,研究区下组煤承压均在3 MPa以上;含水层地下水水温约为41 ℃,下组煤采掘活动面临一定的热害影响;宝塔山砂岩含水层具有较好的可疏性,疏水降压是底板砂岩水害防控最佳措施.通过放水试验进一步查明了宝塔山砂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补充了抽水试验未能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其探查结果可以作为煤层底板砂岩水害防控的依据.

    宁东煤田宝塔山砂岩放水试验疏水降压水文地质条件底板水害

    基于CFD的采空区三维流场分析及注氮参数优化研究

    邢震沈晓林焦明之佘九华...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氮是煤矿采空区发生自然发火征兆时常用的抑制措施,因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采空区灭火实践.注氮位置选取、注氮量的多少等直接影响注氮的效果及成本;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注氮防灭火参数进行优化.以试验工作面为原型建立仿真物理模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开展数值模拟试验的过程中,通过研究不同注氮位置、不同注氮流量等对采空区"三带"的影响,找到最优注氮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注氮口在进风侧距离工作面50 m处、注氮流量1 000 m3/h时,注氮效果良好且成本最低.

    CFD采空区防灭火注氮位置注氮量数值模拟

    超长大采高回撤通道破坏特征及主被动协同控制技术

    张凯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长大采高工作面预掘回撤通道大变形失稳导致巷道破坏、设备回撤受阻等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基于回撤通道破坏特征分析,提出"控顶固帮"主被动协同控制技术.建立了超长工作面采动支撑压力顶帮联合失稳力学模型,基于超长大采高顶板断裂位置与围岩稳定关系,揭示回撤通道破坏机理.利用UDEC数值模拟对超长大采高回撤通道区域环境进行验证,提出了"实时断顶+垛式支架+锚杆索"协同控制方案,保障回撤通道稳定.该技术在黄玉川煤矿226上03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成功应用,监测结果表明:工作面贯通后,回撤通道顶板下沉量为75.6 mm,底板鼓出量95.7 mm,两帮变形量103 mm,变形量小、支护效率高、成本低,实现了黄玉川煤矿超长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稳定安全高效的目的.

    超长大采高工作面回撤通道破坏特征支护技术控顶固帮

    深部矿井高温采煤工作面热源及温度场演化规律分析

    李延河赵万里于振子万志军...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部矿井开采面临严重的热害问题,其成因复杂且防治难度大.研究高温采煤工作面热源及温度场演化规律对深部矿井热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平煤股份十矿为工程背景,对己17-24090采煤工作面风流热力参数进行现场调研,分析了工作面热源及其对井下温升的贡献度,并进一步建立采煤工作面温度场数值模型,明确了采煤工作面温度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引起井下温升的主要热源是围岩散热和机电设备散热,散热量分别占总热源散热量的28.2%和20.6%;地表大气对己17-2409 0采煤工作面的温度场影响不大,风流在到达工作面之前已经趋于热力学稳定状态;在同一通风时间下,距离机巷口越远,温度越高;在距离相同时,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幅度有所减缓.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矿井热害治理工作及降温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深部矿井采煤工作面热源温度场数值模拟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研究及设计

    贾宁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智能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往复开采过程中电缆夹频繁折叠脱槽需人工多次干预的难题,分析了采煤机电缆夹脱槽故障产生的原因,设计了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自动拖缆装置,介绍了 自动拖缆装置的整体结构组成,并阐述了 自动拖缆装置的液压系统设计和控制系统.搭建了采煤机电缆自动拖缆装置试验台,并对自动拖缆装置进行了可行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自动拖缆装置能够实现拖缆装置的自动运行、手动调节、故障紧急停车预警等模式,满足自动拖缆技术要求,对推动煤矿工作面常态化无人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综采工作面自动拖缆装置采煤机电缆联动控制

    低透气煤层无泵式钻扩一体化增透技术与钻具研究

    田东庄杨文佳田宏杰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低透气煤层常规机械掏穴、水力冲孔等增透施工中存在的施工效率低、掏穴装置稳定性差以及需要配备高压泵等问题,提出了无泵式钻扩一体化增透施工技术,研制了配套的双通道送水器、双通道钻杆和造穴装置,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钻扩一体化增透施工技术在煤矿井下静压水条件下,可实现一趟下钻完成先导孔和机械掏穴的同时作业,解决了常规掏穴装置刀翼开合不稳定、必须配套高压泵的问题,降低了该技术的使用成本;研发的双通道送水器、双通道钻杆和造穴装置工作灵活稳定且可靠性高,造穴段单孔直接扩大至原常规钻孔孔径的4.4倍,显著提升了瓦斯抽采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煤矿井下低透气煤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低透气煤层钻扩一体化增透技术瓦斯抽采钻孔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