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煤炭
中国煤炭

黄盛初

月刊

1006-530X

mt@zgmt.com.cn

010-84657853 8465780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

中国煤炭/Journal China Co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煤炭行业专业期刊。宣传国家工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报道煤炭工业科技成果,以及世界煤炭工业与煤炭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程坤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6年以来我国煤炭资源勘查投入、钻探工作量、新发现矿产地、资源储量、煤炭产量等方面数据,指出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煤炭勘查投入低、优质煤炭资源少、伴生资源开发难、生态环境约束强、安全生产压力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大煤炭资源绿色精细勘查、推动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强化优质稀缺资源勘查开发、探索煤与共伴生资源协同开发、提升矿区资源多元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全面提升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水平提供思路方向.

    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伴生资源开发精细勘查

    保供降碳目标下能源转型模式及转型时点分析

    王兵陆峰管欣梦邓凯磊...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要求全球能源系统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转型.由于资源禀赋、能源战略、技术水平等差异,各国能源转型进程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通过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特征与减煤路径的分析,归纳了 4种典型模式:能效提高模式、增气减煤模式、煤炭洁净利用模式、新能源替代模式,不同模式在不同时间点上与经济社会发展交互影响形成了国际能源转型的内在驱动机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识别了影响能源转型模式的重要因素,并利用历史趋势分析方法对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拐点"与减煤时间节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5 500美元时,发达国家即出现化石能源减少拐点.国家创新指数和城镇化与煤炭消费占比呈负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煤炭消费占比呈正相关.我国预计减煤时间范围在2028-2035年,化石能源消费减少时点在2040年左右.考虑到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我国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须依赖于煤炭洁净利用为主的转型路径,大力发展低碳化现代煤基能源体系,改变传统煤炭利用理念与方式,为未来多能耦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保供降碳能源转型面板数据模型减煤路径能源消费结构现代煤基能源

    矿山修复PPP项目风险的模糊决策评价研究

    李轩赵方方石世英郑元枝...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废弃矿山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和引发次生灾害,而且还存在资源浪费和价值损耗,因此亟需修复治理.目前我国通常采用PPP模式进行矿山修复,因其缺乏有效的风险决策定量评价方法,从而影响投资主体的参与积极性.针对矿山修复PPP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采用多分类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对所提出的风险假设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认知图的方法对风险控制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详细研究了 PPP模式下核心利益者的风险转换机制和收益风险管控机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是提高PPP项目风险控制力的可靠方法.

    PPP项目矿山修复风险控制力Logistic线性回归模糊认知图

    数智化背景下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管理策略研究

    孙建峰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产生的背景及其数智化管理的特点;基于数智化管理角度,指出了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存在内部企业和外部企业煤炭需求难以平衡、煤炭业务办结效率低和现有信息系统数智化程度不高等难题,并提出相应思路和对策:深入量化分析影响煤炭购销的各种因素,建立煤炭购销数智化管理模型;进一步梳理煤炭业务流程和当前信息化水平,将业务流程数智化再造,将现有各种信息系统进行集成;与煤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数据共享,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功能型国有煤炭贸易企业企业管理:数智化煤炭业务信息系统

    煤矿企业人资风险评估体系及防控研究

    周晓明王二霞曲波刘洋...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力资源(以下简称"人资")对企业战略实施及生产经营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研究和分析,煤炭企业人资管理风险主要集中在招聘、培训开发、劳动关系、薪资福利以及职业健康等环节.综合运用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及人资管理理论,对煤炭企业人资管理风险进行了深入剖析,基于企业人资风险清单,利用风险矩阵法对人资风险进行了等级划分和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点影响大小划分了风险等级,进而构建了人资风险评估体系.最后,基于人资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了集招聘配置、培训开发、劳动关系、薪酬福利以及职业健康5项潜在风险于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以期优化煤炭企业人资配置,有效规避潜在风险,推动煤炭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风险防控

    能源企业信息化运营监控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刘荣杰邓军崔昭徐菲...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诞生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推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增强能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能源企业信息化运营监控平台建设研究、统筹管理企业信息化平台,将提高能源企业信息化运营效益及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主要能源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其特征;全面阐述了能源企业信息化运营监控平台建设的相关需求、总体架构及国家能源集团运营监控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实践.认为,企业建设信息化运营监控平台,可提升生产运营效率、提高管理决策质量、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能源企业信息化运营监控平台建设数字化转型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估和预警研究进展

    李宛桐夏方方朱旖旎赵胜磊...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与瓦斯突出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近年来机器学习的兴起及最新理论成果为评估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超前预警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减少或避免事故危害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手段.突出危险性评估主要针对待开采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整体分析,而在线监测预警是在采掘过程中实时监测煤层突出危险性.总结了突出机理、危险性评估和预警的多源信号类型及预警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基于多源时空信息融合的突出前兆特征识别与危险性分级预警步骤.基于突出危险性评估和预警研究现状及当前煤炭安全智能开采需求,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评价预警指标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提出知识数据联合驱动、动态调整和实时分析提高指标灵活性的方法;针对现场干扰事件影响预警准确性的问题,提出更优数据处理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的方法,提高模型抗噪声干扰能力;针对多源信息融合预警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先进信号处理方法结合融合模型的思路,保证融合的准确性;针对突出危险预警超前性不足的问题,提出时序分析融合深度学习的方法;针对突出小样本导致特征挖掘不充分的问题,提出扩充不平衡样本的方法,以提高预警准确率.

    煤与瓦斯突出机器学习突出危险性评估多源信息融合突出预警

    五虎山煤矿综采面硫化氢扩散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白五娃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五虎山煤矿011205综采工作面割煤期间硫化氢浓度高的问题,根据综采工作面现状,采用CD4型硫化氢便携仪测得割煤期间采煤机司机位置以及采煤机下风侧10、15、20、25 m断面不同测点的硫化氢浓度,经测试数据分析得出采煤机逆风割煤扩散至司机处的硫化氢浓度大于顺风割煤时的硫化氢浓度,硫化氢经风流作用向电缆槽和回风巷方向扩散.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提出采用滚筒+支架喷雾方式(喷雾用水添加硫化氢吸收剂)进行硫化氢治理的技术方法;通过井下现场试验测试,选定喷雾压力8 MPa、硫化氢吸收剂浓度2.5%的工艺参数,在这一条件治理下,司机位置处硫化氢浓度为0.001 06%,治理效率达到90.2%.

    硫化氢扩散规律顺/逆风割煤喷雾CD4硫化氢测试仪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增高扩容可行性分析

    张禹黄浩轩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轻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外排土场用地压力,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构建三维模型,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与极限平衡法,对比分析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增高前后典型截面的边坡稳定性,进一步分析在自重和暴雨工况下内排土场增高扩容可行性.结果表明:内排土场增高对三维场地的整体竖向变形影响不大,而针对增高位置的局部沉降而言,排土场增高造成的影响深度主要在原高度以下40 m以内;增高后在高程1 160 m位置出现地面隆起,与边坡稳定滑弧位置基本一致;在高程内排土场安全系数随着扩容高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暴雨工况整体规律与自重工况基本一致,安全系数整体降低约19%;根据规范要求,最终确定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可增高至+1 320 m,其最小安全系数在自重工况下为1.624,暴雨工况下为1.313.

    露天煤矿FLAC3D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

    煤自燃火区启封条件的商磋

    褚恒滨王振平高敏峰王超...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煤自然发火全过程实验,对现行《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的火区熄灭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实验结论表明,煤着火后,当O2浓度降到5%以下时,煤自燃指标气体浓度快速降低,但仍可维持阴燃状态,恢复供氧后很快会复燃,说明在此条件下测定的指标气体不能准确表征煤自燃状态.因此,认为:《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的火区熄灭条件,将指标气体的观测限定在"火区内空气中的O2浓度降到5.0%以下"不妥,或者改为"火区内空气达到新鲜空气要求,即O2浓度达到21%".

    自然发火指标气体O2浓度火区启封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