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王撷秀

双月刊

1004-6194

mbzz1992@yahoo.com.cn

022-24333572,24333578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2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性刊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天津市卫生局主办,系中华预防医学季刊杂志。主要报道内容为: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T/CPMA 033-2023)

    中华预防医学会王丽敏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T/CPMA 033-2023)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于2023年10月20日发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集的元数据属性和数据元属性.适用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和管理机构及科研院所开展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干预和评估等相关数据的采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团体标准

    T/CPMA 033-2023《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解读

    赵艳芳张梅魏文强孙可欣...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T/CPMA 033-2023《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于2023年10月20日发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集的元数据属性和数据元属性.适用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和管理机构及科研院所开展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干预和评估等相关数据的采集.该文对标准的要点内容进行解读,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深入理解和推广应用该标准提供指导.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团体标准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空腹高血糖的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

    黄愿李燕玲鄢文婷王刚...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空腹高血糖(HFPG)的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状况和长期趋势,并预测2020-2034年的变化趋势,为中国IHD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9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HFPG的IHD疾病负担数据.运用R4.2.3软件整理数据,采用死亡例数、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年龄标化DALY率(ASDR)评估疾病负担;应用Joinpoint 5.0.2回归软件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别分析疾病负担趋势和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队列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R语言预测2020-2034年中国归因于HFPG的IHD死亡情况.结果2019年中国归因于HFPG的IHD疾病负担较1990年加重,死亡例数、ASMR、DALY和ASDR分别上升了 258.95%、28.97%、190.26%、18.02%.从性别来看,男性群体疾病负担普遍较女性高;从年龄段来看,死亡例数和DALY的高峰值逐步向高龄人群移动,2019年除50~69岁外所有年龄段的死亡率和DALY率均较1990年提高,其中80~84和30~34岁年龄段增幅最为显著.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总体ASMR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68%,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增长速度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死亡率净偏移值为1.09%(95%CI:0.90%~1.30%),年龄效应显示死亡率在72.5岁左右快速增长,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显示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随年份大致呈上升趋势.预计2020-2034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归因于HFPG的IHD的ASMR可能将分别下降至22.90/10万、11.77/10万左右,男性和女性的死亡例数可能将分别上升至1 389 875、930 853例左右.结论 今后中国归因于HFPG的IHD疾病负担依旧严峻,应科学管控血糖,重点关注男性和老年群体,并预防疾病年轻化发展趋势.

    空腹高血糖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预测

    中国13城市烟草营销密度与青年学生对烟草正面态度和使用的关系分析

    梁声远郭铠文杨晓照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烟草营销密度与中国青年学生烟草正面态度和烟草使用的关系,为改善青年学生对烟草的正确认知和管控其烟草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华北、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南等4个地区的13个城市抽取高中及以上的青年学生2 292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烟草使用现状和对烟草的态度.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青年学生对电子烟和纸烟的正面态度得分分别为(8.12±3.60)和(8.01±3.79)分,其常住地周围电子烟体验店密度和传统烟草销售点密度分别为(0.15±0.11)和(1.08±0.52)个/km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电子烟体验店密度与青年学生对电子烟正面态度(β=0.069)和电子烟使用概率(OR=4.629)均存在正向关联;传统烟草销售点密度与青年学生对纸烟正面态度和纸烟使用概率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图书馆密度与青年学生的纸烟使用可能性呈负相关(OR=0.258),影剧院密度与青年学生对电子烟正面态度(β=-0.071)和纸烟正面态度(β=-0.073)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烟营销密度可能增加青年学生对电子烟的好感和使用电子烟的可能性,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健康的文娱活动,并限制电子烟体验店在公共场所的数量和可见度.

    电子烟青年学生兴趣点正面态度烟草使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3-2024年,核心库)来源期刊

    187页

    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感知与焦虑抑郁症状相关关系研究

    武玉姣徐佳赵琦顾海雁...
    188-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感知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48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评估高血压患者疾病感知现状、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感知对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结果848名调查对象中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者分别占17,7%和23.2%,BIPQ总分为(35.18±8.58)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感知总分(OR=1.069,95%CI:1.041~1.098)、疾病影响(OR=1.190,95%CI:1.046~1.353)、疾病可理解性(OR=1.276,95%CI:1.067~1.527)和疾病情绪(OR=1.178,95%CI:1.015~1.368)得分增加与高血压患者焦虑症状高风险相关;疾病感知总分(OR=1.051,95%CJ:1.027~1.075)、疾病影响(OR=1.265,95%CI:1.126~1.420)、疾病关心(OR=1.158,95%CI:1.002~1.339)和疾病可理解性(OR=1.301,95%CI:1.102~1.535)得分增加与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高风险相关,症状识别(OR=0.852,95%CI:0.732~0.990)得分增加与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低风险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负性感知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认知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高血压老年患者疾病感知焦虑抑郁

    2020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张瑞祎宜准徐婷玲蒋炜...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为合理配置慢性病防控资源和推动示范区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0年全国区(县)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的调查,采用区(县)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情况调查问卷,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示范区与非示范区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技术、政策6个方面的资源配置情况.共664个区(县)完成了调查,其中示范区480个,非示范区184个.采用SAS 9.4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x2检验.结果 示范区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中位数(5人)、慢性病防控经费占疾控机构总经费比例(11.00%)均高于非示范区(分别为4人、7.00%);除健康超市外,示范区配置健康支持性环境数量均高于非示范区;示范区开展心脑血管监测(84.29%)、肿瘤登记(95.5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监测(33.76%)的覆盖率均高于非示范区(分别为54.59%、89.01%、20.33%),而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覆盖率(78.13%)低于非示范区(92.86%);示范区开展重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COPD筛查与早期诊断覆盖率均高于非示范区;示范区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97.88%)、制定慢性病防控综合规划(86.84%)、建立慢性病防控多部门联络员制度(98.09%)、成立慢性病防控领导协调组织(99.58%)的区(县)覆盖率均高于非示范区(分别为68.68%、51.10%、63.74%、6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示范区的慢性病防控资源总体配置情况好于非示范区,建议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慢性病防控资源配置,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慢性病资源配置监测

    中国首个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费接种城市疫苗接种进展研究

    郭红张圣悦张洁洁王昇...
    198-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0-2022年鄂尔多斯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接种情况,为推广HPV疫苗接种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2022年在鄂尔多斯市定点医疗机构免费及自费接种HPV疫苗的适龄女性,通过鄂尔多斯市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收集研究对象HPV疫苗接种情况,使用Excel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疫苗累计首针接种率.结果2020-2022年共有106 941人完成了 HPV疫苗首针接种,接种二价HPV疫苗的人数占87.37%.HPV疫苗的累计首针接种率为21.49%,未成年女性(9~18岁)的累计首针接种率为34.43%,成年女性(19~45岁)的累计首针接种率为18.41%o鄂尔多斯市9个旗(区)中接种率排名前3的依次为康巴什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HPV疫苗累计首针接种率分别为31.17%、26.13%、25.58%.结论 鄂尔多斯市是全国首个开展免费接种HPV疫苗试点工作的地区,该地区2020-2022年适龄女性的HPV疫苗接种率上升,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消除宫颈癌目标的实现.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率

    体质指数与血尿酸联合发展轨迹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唐桂敏苗鑫蕾王倩倩牛相钧...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体质指数(BMI)与血尿酸的联合发展轨迹,并探究不同轨迹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相关性,为NAFLD的一级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过3次及以上常规体检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9 504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tata 15.1软件进行基于组的双轨迹模型建模,确定BMI与血尿酸联合发展模式.在男性与女性中均确定了 4个轨迹组,分别为持续低水平BMI伴低水平增长血尿酸组(第1组)、持续中水平BMI伴低水平增长血尿酸组(第2组)、持续中水平BMI伴高水平增长血尿酸组(第3组)、持续高水平BMI伴中水平增长血尿酸组(第4组).使用SPSS 25.0软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评估不同轨迹组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 男性第1至第4轨迹组的NAFLD发病密度分别为27.49/1 000人年、85.71/1 000人年、133.89/1 000人年和221.19/1 000人年,女性第1至第4轨迹组的发病密度依次为4.11/1 000人年、30.59/1 000人年、53.10/1 000人年和141.39/1 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基线年龄、临床指标以及基线BMI和基线血尿酸后,以第1组为参照组,男性第2组(HR=2.53)、第3组(HR=3.32)、第4组(HR=5.22)的NAFLD风险均升高,女性第2组(HR=5.89)、第3组(HR=7.81)、第4组(HR=20.58)发生NAFLD的风险均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与血尿酸的纵向变化轨迹有着不同的组合模式,并对NAFLD风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评估BMI与血尿酸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NAFLD高风险人群.

    体质指数血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轨迹模型

    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国栋阎佳宁佟爽于连政...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辽宁省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0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4个监测点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肺功能检查.应用SPSS 27.0软件,采用复杂抽样和加权率的估计方法分析COPD患病率,应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Rao-Scottx2检验以及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COPD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2 110名研究对象中COPD患者283人,COPD调整患病率为14.00%.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与 40~49 岁相比,OR60-69岁=4.682,95%CI:2.540~8.630、OR≥70岁=6.974,95%CI:3.603~13.499)、吸烟情况(与从不吸烟相比,OR现在吸烟=2.826,95%CI:1.858~4.300、OR既往吸烟=3.377,95%CI:2.457~4.641)、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OR=3.115,95%CI:2.250~4.313)、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1.868,95%CI:1.384~2.522)与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高风险相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440,95%CI:0.227~0.890)、职业为技术人员(OR=0.258,95%CI:0.107~0.621)和离退休人员(OR=0.631,95%CI;0.417~0.956)、超重(OR=0.698,95%CI:0.510~0.955)与肥胖(0R=0.663,95%CI:0.448~0.983)与COPD患病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较高,应重视健康宣传教育,特别加强吸烟、高龄、低文化程度、有个人及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低体质指数居民的COPD防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