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王撷秀

双月刊

1004-6194

mbzz1992@yahoo.com.cn

022-24333572,24333578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92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性刊物,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天津市卫生局主办,系中华预防医学季刊杂志。主要报道内容为:探索医学模式发展的理论、途径、方法及其规律,研究医学模式发展与深层次卫生改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恶性肿瘤、冠心痛、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因研究,危险因素干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研究

    张生雯杨少伦陈永聪
    481-485,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病例组合方案,为相关部门制定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支付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信息统计中心的网络直报数据,选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三级公立医院诊治的35 03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病案首页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Stata 17.0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运用基于卡方自动交互检测算法(CHAID法)的决策树模型构建DRGs病例组合并制定各组费用标准.结果 35 039例脑梗死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4 019.62元,住院费用中位数为9 649.21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β=0.046)、医疗付款方式(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β=0.080,其他β=0.068)、住院天数长(β=0.445)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P<0.01);女性(β=-0.047)、高龄(β=-0.038)、医疗付款方式(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参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β=-0.050)、入院途径(以急诊为参照,门诊β=-0.275,其他β=-0.040)、无合并症或并发症(β=-0.024)、未手术(β=-0.208)与住院费用呈负相关(P<0.01).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住院天数长在住院费用3个分位点(Q10、Q50、Q90)上均存在正向影响(P<0.01);女性、入院途径、未手术在住院费用3个分位点上均存在负向影响(P<0.01).以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入院途径、医疗付款方式为分类节点,构建了 22个病例组合,其中DRGs19(未手术,住院天数8~14d,医疗付款方式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最多(9486例),DRGs1(进行手术治疗,住院天数22~30 d,医疗付款方式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其他)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最高(97 360.13元).住院费用超限病例2 030例,占比5.79%,共消耗23.18%的医疗资源.结论 采用决策树模型构建的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分组科学合理,该分组方案和费用标准可为控制脑梗死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脑梗死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住院费用决策树影响因素

    血清铁蛋白和心脏代谢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马邓荣陈重阳郭馨远昝晓晖...
    486-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联合心脏代谢指数(CMI)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联,为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24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外周AS组和无外周AS组,比较两组间SF和CMI水平差异.根据SF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铁蛋白(HF)组和非高铁蛋白(Non-HF)组,依据CMI四分位水平分为Q1~Q4组,比较各组间外周AS患病率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F和CMI与发生外周A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F联合CMI对T2DM患者发生外周AS的诊断价值.结果 外周 AS 组 SF水平为 187.00μg/L(P25,P75:106.00,369.50 µg/L)、CMI 水平为 0.93(P25,P75:0.61,1.56),分别高于无外周 AS 组 SF 水平[150.00 µg/L(P25,P75:79.70,249.00 µg/L)]和 CMI 水平[0.74(P25,P75:0.46,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外周AS患病率(74.0%)和颈部AS的患病率(67.9%)显著高于Non-HF组(分别为61.2%、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MI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外周、颈部、下肢AS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22.391、10.449和9.292,P趋势<0.05),左、右侧baPWV水平均呈上升趋势(β值分别为0.080和0.064,P趋势<0.05),其中Q4 组左侧 baPWV 水平为 18.28m/s(P25,P75:15.71,21.07 m/s),高于 Q1 组[17.14 m/s(P25,P75:15.04,19.7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F(OR=1.003,95%CI:1.002~1.004)、CMI(OR=1.389,95%CI:1.137~1.696)水平与T2DM患者外周AS患病高风险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F联合CMI可提高对T2DM患者发生外周AS疾病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CI:0.724~0.792,P<0.05).结论 SF和CMI水平升高与T2DM患者外周AS患病高风险相关,SF联合CMI可以提高对T2DM患者发生外周AS疾病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2型血清铁蛋白心脏代谢指数动脉粥样硬化

    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流行特征及2010-2019年变化趋势分析

    陈莉莉赵毅军钱虹田强霞...
    493-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9年甘肃省肝癌的流行情况及2010-2019年甘肃省肝癌发病、死亡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甘肃省肿瘤登记处2010-2019年肿瘤登记资料,计算肝癌粗发病率、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和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并分析其流行特征.利用Joinpoint 5.0统计软件计算2010-2019年甘肃省肝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新发病例共计2 294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13%,位居癌症发病谱第5位,发病率、世标发病率、中标发病率、累积发病率(0~74岁)分别为24.74/10万、17.55/10万、16.09/10万、1.90%.男性肝癌的中标发病率(21.90/10万)高于女性(10.27/10万),农村地区(17.34/10万)高于城市地区(15.44/10万).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死亡病例共计1 819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4.50%,位居恶性肿瘤死亡谱第3位.粗死亡率、世标死亡率、中标死亡率、累积死亡率(0~74岁)分别为19.62/10万、13.95/10万、12.64/10万、1.46%,男性肝癌死亡中标率(17.11/10万)高于女性(8.19/10万),农村地区(13.28/10万)高于城市地区(12.30/10万).2010-2015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8.06%,P<0.05),2015-2019年发病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APC=-9.27%,P<0.05),2010-2019年总体发病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0.06%,P>0.05).2010-2019年甘肃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APC=3.07%,P>0.05).结论 肝癌仍然是甘肃省疾病负担较重的癌症之一,防控不容忽视,应针对地域特点及流行特征,因地制宜制定精准的防控措施来遏制肝癌的发生.

    肝癌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甘肃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编辑部
    498页

    结直肠癌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郭星灵袁晶徐海峰武振宇...
    499-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特征及分布情况,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后续随访、监测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6-2015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诊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R 4.2.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7 890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226例(2.86%)患者患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且接受化疗(3.40%)和第一原发部位为结肠癌(3.33%)的患者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病比例更高.肺是最常见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部位(20.35%),其他易感部位依次为结肠、乳腺、胃、前列腺、直肠、甲状腺和肾等.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25年,肺、甲状腺、结肠、前列腺、乳腺和肾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4年,直肠和胃的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与结直肠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5.5~6年.结论 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在接受化疗和第一原发部位为结肠癌的患者中发生比例更高,且主要发生在肺、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各部位的中位间隔时间约为初始结直肠癌诊断后的2~6年,需在此期间内对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易感部位进行密切监测.

    结直肠癌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健康管理

    人均预期寿命预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戴品远周晓燕王浩龚巍巍...
    504-507,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灰色模型GM(1,1)、Joinpoint回归模型和Lee-Carter模型对人均预期寿命预测的准确性,为预期寿命的目标值测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1990-2015年中国的分年龄组死亡率数据,采用R 4.2.0软件比较和评价4种模型预测2019年预期寿命的准确性,筛选准确性最高的方法用于分析浙江省1990-2019年数据,并预测2025年浙江省人均预期寿命.采用R 4.2.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描述变化趋势.结果 Lee-Carter模型对中国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预测值的准确性最高,均方差为0.005,均方根误差为0.072,平均绝对误差为0.06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081.GBD数据测算得到的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实际值为77.71岁,Lee-Carter模型预测为77.70岁,ARIMA模型预测为78.26岁,灰色模型GM(1,1)预测为78.42岁,Joinpoint回归模型预测为78.51岁.1990-2019年浙江省人均预期寿命呈逐年上升趋势,AAPC为0.44%,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段APC显示,2004-2007年上升速度最快(APC=0.84%),2016-2019年上升速度最慢(APC=0.18%),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Lee-Carter模型预测得到2025年浙江人均预期寿命为83.35岁.结论 在时间序列较长的情况下,Lee-Carter模型对于人均预期寿命测算的准确性最高,更适用于测算目标值.

    预期寿命预测时间序列分析

    留守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共存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徐涛张天成余静杨雪晶...
    508-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留守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共存模式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2年3-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和重庆市8所中学的2 061名留守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基本信息问卷、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简易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童年不良经历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控制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Mplus 8.3软件运用潜类别分析法探究危害健康行为的共存模式.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潜类别分析结果显示,留守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可分为成瘾与暴力行为模式组(155人,7.5%)、抑郁与自伤行为模式组(610人,29.6%)和低风险模式组(1 296人,62.9%)3种模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低风险模式组相比,汉族(OR=0.530,95%CI:0.321~0.875),学校归属感得分高(OR=0.828,95%CI:0.775~0.885)、自我控制能力得分高(OR=0.914,95%CI:0.896~0.932)的留守青少年进入成瘾与暴力行为模式组的风险较低,男性(OR=2.501,95%CI:1.664~3.758)、童年不良经历得分高(OR=1.590,95%CI:1.444~1.751)的留守青少年进入成瘾与暴力行为模式组的风险较高;男性(OR=0.726,95%CI:0.578~0.912)、学校归属感得分高(OR=0.850,95%CI:0.814~0.887)、自我控制能力得分高(OR=0.924,95%CI:0.913~0.936)的留守青少年进入抑郁与自伤行为模式组的风险较低,初中学段(OR=1.537,95%CI:1.184~1.995)、童年不良经历得分高(OR=1.412,95%CI:1.317~1.515)的留守青少年进入抑郁与自伤行为模式组的风险较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留守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可分为成瘾与暴力行为、抑郁与自伤行为、低风险3种共存模式,应针对学校归属感弱、童年不良经历多、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青少年采取防控措施,逐步改善留守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的共存状况.

    留守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共存相关因素

    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高龄中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时机研究

    洪波谷亚伟王利军赵路静...
    514-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高龄中重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A1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5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急诊科卒中中心接受小剂量(0.6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81例高龄(≥80岁)中重度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联合组(61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启动后即刻给予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和晚期联合组(60例,rt-PA静脉溶栓24 h后给予依达拉奉右崁醇治疗),比较3组患者7 d神经功能改善率、90 d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颅外系统性并发症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早期联合组的7 d神经功能改善率(21.3%)和90 d预后良好率(49.2%)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7%和20.0%)和晚期联合组(分别为13.3%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联合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4.9%)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和6.7%)和晚期联合组(分别为10.0%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联合组的颅外系统性并发症发生率(8.2%)低于晚期联合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联合组的90 d病死率(6.6%)低于对照组(21.7%)和晚期联合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即刻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右崁醇可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中重度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依达拉奉右崁醇

    基于多水平模型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汤建敏佟超倪雪桐阿合叶尔克·哈冷别克...
    518-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现状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集中8 126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用Excel 2019软件整理数据.使用SPSS 26.0和Stata 17.0软件进行x2检验和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8 126名老年人中2 574人检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31.68%.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95,95%CI:1.67,2.26),65~<70 岁(OR=1.23,95%CI:1.19,1.27),70~<75 岁(OR=1.20,95%CI:1.16,1.25),75 岁及以上(OR=1.31,95%CI:1.27,1.36),吸烟(OR=1.05,95%CI:1.01,1.09),抑郁症状(OR=1.05,95%CI:1.02,1.08),居住在农村(OR=1.08,95%CI:1.05,1.11),患糖尿病(OR=1.05,95%CI:1.01,1.09),有情感问题(OR=1.13,95%CI:1.01,1.26),患脑卒中(OR=1.05,95%CI:1.00,1.10);未婚或丧偶或独居(OR=1.04,95%CI:1.02,1.07)与认知功能障碍高风险相关;小学文化程度(OR=0.66,95%CI:0.64,0.68)、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81,95%CI:0.79,0,83),个人年收入>24 000 元(OR=0.95,95%CI:0.93,0.98)与认知功能障碍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及以上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现状严峻,且认知功能障碍患病具有区域聚集性,应针对女性、高龄、居住在农村、离婚或丧偶或未婚、吸烟、糖尿病、有情感问题、患有脑卒中、存在抑郁症状等重点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多水平模型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潜在类别及与反刍性沉思和抑郁的关系

    孙倩倩梅永霞刘清玄平智广...
    52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的潜在类别及与反刍性沉思和抑郁的关系,为促进其积极心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选取河南省某三甲医院271名中青年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反刍性沉思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创伤后成长问卷进行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对创伤后成长进行分类,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别与反刍性沉思和抑郁的关系.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分为4个类别:积极成长组(37.7%)、消极成长组(17.7%)、人际关系成长组(24.7%)和个人力量成长组(19.9%).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消极成长组相比,无脑卒中家族史(OR=23.403)的患者归于个人力量成长组的可能性较高;内向型性格(OR=0.152)的患者归于积极成长组的可能性较低;配偶(OR=10.760)或子女为主要照顾者(OR=17.699)的患者归于积极成长组的可能性较高,配偶(OR=9.959)、自身(OR=9.572)或子女(OR=10.692)为主要照顾者的患者归于人际关系成长组的可能性较高,子女(OR=5.184)为主要照顾者的患者归于个人力量成长组的可能性较高;预后不良(OR=6.351)的患者归于人际关系成长组的可能性较高;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目的性沉思归于积极成长组、人际关系成长组、个人力量成长组的可能性较高(OR值分别为660.816、75.183、36.044);高水平的抑郁归于积极成长组、人际关系成长组、个人力量成长组的可能性较低(OR值分别为0.667、0.752和0.81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存在异质性.护理人员应关注消极成长组患者,并通过识别患者特征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促进目的性沉思,缓解抑郁情绪,提升创伤后成长.

    脑卒中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抑郁潜在剖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