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朱敖荣

月刊

1005-5916

nwbjb@ahmu.edu.cn

0551-65165913,65111474

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内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ournal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卫生事业管理分会承办,是目前国内重点研究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的权威性刊物,为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的科技期刊。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办刊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针对不同时期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依靠发动全国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学教育、科研部门和农村卫生工作先进、试点单位,联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初级卫生保健分会面向全国,每年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并以专集、专栏、专论等不同形式,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政策性、学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术研究论文,对我国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卫生事业的政策调整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受到国内外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打造乡村健康旅游新业态

    胡志
    381页

    康养旅游服务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张丹张欣徐仪嘉李林瑾...
    382-38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养旅游是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缺乏针对康养旅游机构的评价标准,导致其相关服务与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不利于我国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该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指标体系构建、权重设定和评价方法等角度展开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SPO),构建了康养旅游服务机构的准入与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推动我国康养旅游服务机构进入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建立多部门合作共管协调机制、完善康养旅游相关政策和制度、进一步推动康养旅游的产业融合、加强健康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建议.

    健康旅游康养旅游服务机构,评价指标,产业融合健康旅游人才队伍

    乡村康养旅游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分析

    张竞由蒋立聪侯胜田蒋锋...
    390-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描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康养旅游的发展态势,分析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推进建议.方法 应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CNKI数据库2017-2024年间有关乡村康养旅游的文献,进行可视化比较分析.结果 截至2024年2月,CNKI数据库中相关领域发文279篇,研究机构主要为高等社科类院校,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显示,该领域研究热点为康养旅游与康养产业;结合关键词突现图谱,研究趋势可总结为乡村康养旅游逐渐从田园综合体研究转向文旅融合研究.结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康养旅游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该领域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研究角度较窄,机构间合作不够紧密,研究内容还缺乏广度和深度.应加强机构间合作力度,拓展乡村康养旅游领域的研究视角,深入挖掘乡村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与价值.

    乡村振兴康养旅游健康旅游CiteSpace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帕累托最优原则下南宁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莫玉芳赵云
    395-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南宁市作为东盟城市的背景,分析其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其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东盟医疗卫生资源合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以及卫生资源密度等方法,对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南宁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逐年增加;按人口分布计算的基尼系数介于0.419至0.515之间,公平性一般;按土地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378至0.590之间,公平性较差.结论 南宁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按人口配置、土地面积配置均处于不公平状态;其综合配置水平虽然在提高,但纵向配置的不公平问题仍需关注.提出运用帕累托最优原则优化南宁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公平性和效率的双重提升,促进南宁市在东盟医疗卫生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南宁市卫生人力资源公平性帕累托最优原则基尼系数卫生资源密度指数

    2016-2021年重庆市疾控系统人力资源配置及公平性评价

    张春华肖义夫张华东
    403-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人员数量、结构、素质及人口地理配置公平性角度分析评价重庆疾控系统人力资源及其公平性变化趋势,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人力素质综合评分量化评价疾控人力综合素质,用环比、定基比、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描述疾控人力资源数量、素质动态变化情况,用卫生资源聚集度(HRADi)模型评价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2016-2021年,重庆疾控系统在岗人员、专技人员、卫生专技人员数量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57%、4.06%和3.40%,文化程度、职称及综合素质评分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00%、1.28%和4.34%.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上,与2016年相比,中心城区进一步不足,主城新区由不足到接近公平,渝东北由公平到过剩,渝东南地区一直过剩,重庆疾控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结论 重庆疾控系统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人力综合素质均有所改善,但地区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依旧突出,亟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公平性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疫苗政策变迁逻辑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赵娟熊先锋
    40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依据多源流理论模型,研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疫苗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疫苗政策变迁过程中问题源流为国内强烈的公众情绪及相关焦点事件;政府的态度、政策研究者及相关专家发声为政策源流;公众压力和民意的激化、政府相关机构的关注及国际合作的影响为政治流.上述三大源流在媒体舆论的传播及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下,在政策之窗开启时汇合.三大源流对于疫苗政策的变迁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后续相关疫苗政策的制定及完善不能割裂任何一个源流,应做到综合分析及全方位改进.

    多源流理论疫苗政策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

    以系统观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三明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例

    张雪玲
    413-417,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组织机制失灵、价值理念偏差、核心力量缺乏,导致在单一治理机制下出现治理失范,引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福建三明市坚持人民至上,科学指导,开启新时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以系统化解决医药卫生体制"乱"的问题,以专业化破解利益重新分配"难"的问题,以制度化化解医疗主体理想信念"弱"的问题,破解医改这个突出难题,构建优质高效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三明医改系统观念医药卫生人民至上机制体制中国式医改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胡晓先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各地在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部分医共体建设并未真正落地、政策缺乏系统性、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健全、医保联动效应未发挥、信息化支撑不匹配、公共卫生被忽视等问题.文章建议县域医共体建设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强化医保支撑、与医联体协同推进、促进服务同质化、实行医防融合、开展监测评价等,为县域医共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分级诊疗现状对策

    基于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

    郑利仙余成李珉陈文团...
    424-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中心的县域医共体,依托临床决策辅助系统的信息化平台,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百分率,分析应用前后分级诊疗指标(患者信任度、满意度、首诊率、常见病诊断正确率)转变情况.结果 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医疗环境、服务信任、技术能力、药品设备、整体信任,较实施前均有所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医生满意度为88.9%,实施后医生满意度为93.5%,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91.8%,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5.6%,均明显提升.实施前患者首诊率为25.9%,实施后首诊率32.5%,提升7.6%.实施前常见病诊断正确率为90.1%,实施前常见病诊断正确率为95.6%,提升5.5%.结论 基于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能够推进分级诊疗模式的转变,提高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减少误诊,获得患者信任.

    临床决策辅助支持系统分级诊疗医共体信息化平台

    "组团式"医疗援藏援疆考核标准及其对援青工作的启示

    尤莉莉张思琪
    428-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青海省委组织部、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进一步落实青海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提出的要求,文章梳理了"组团式"医疗援青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在梳理西藏、新疆相关考核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借鉴西藏、新疆的考核经验并结合青海省实际,提出"组团式"医疗援青考核评价的模式及框架建议.建议立足现状、瞄准目标,紧密结合医疗援青根本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援受双方联合的考核工作机制,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医疗援助"组团式"医疗院包科师带徒援藏援疆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