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机化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机化学报
中国农机化学报

曹曙明

双月刊

2095-5553

jcam@vip.163.com

025-84346270 84346296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柳营100号

中国农机化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农业机械化专业性期刊。宣传党的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探索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和道路,交流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和教育培训经验,传播农业机械化信息,普及农业机械化基础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层间特征蒸馏网络的作物叶片病害检测

    冯玉涵孙剑张志芳
    2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农作物叶片病害检测方法对有限标注样本利用不充分,导致模型识别精度不高、泛化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间特征蒸馏网络的作物叶片病害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支持分支和查询分支相互监督的元学习网络结构,首先,利用一组共享权重的特征提取网络将双分支网络的输入图片映射到深度特征空间,并采用多层下采样操作构造多尺度特征集;然后,在每层特征中计算自注意力机制,在层间计算交叉注意力机制,旨在强化不同尺度内和尺度间特征表达的鲁棒性和可靠性;最后,在跨尺度特征中引入知识蒸馏网络,旨在利用高层特征丰富浅层特征的语义信息,间接地增强不同尺度内和尺度间特征表达的鲁棒性.在马铃薯、苹果、番茄和玉米病害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所提方法分别获得0.953 1、0.966 8、0.955 2和0.954 2的识别精准率.

    病害叶片检测知识蒸馏交叉注意力自注意力知识反馈

    尾菜沼液配比对土壤质量及花椰菜产量和品质影响

    汪建旭王晶卢秀霞杨祎程...
    27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尾菜沼液(以下简称"沼液")施用浓度对土壤养分、花椰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确定适合花椰菜生长的最佳沼液浓度,实现沼液资源化应用,以"兴隆玉秀"为供试花椰菜品种,清水沟灌为对照(CK),设置6个沼液浓度梯度,即沼液原液分别稀释3(T3)、6(T6)、9(T9)、12(T12)、15(T15)、18(T18)倍.结果表明,T18处理土壤pH降至最低(P<0.05),pH值为8.19,较CK降低3.87%;土壤电导率(EC)随着沼液浓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且T12、T15、T18三种处理与CK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K相比,沼液施灌均显著增加土壤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及有机质(OM)含量,不论以OM含量为衡量标准还是以花椰菜产量为衡量标准时均以T6处理效果最佳,T6处理下土壤TN、TP、TK和OM含量分别较CK增加 27.76%、36.65%、6.79%、34.97%,株高、茎粗、产量分别提高 24.05%、15.49%、13.74%;与CK相比,适当沼液浓度施用均提高花椰菜可溶性固含物(SSC)、可溶性蛋白(SP)、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26.28%、12.75%、18.61%、65.05%;硝酸盐含量与沼液浓度总体呈负相关,但无论何种沼液灌溉浓度,均未超过限值.T6处理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壤肥力,促进花椰菜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可作为花椰菜灌施的最佳比例.

    花椰菜尾菜沼液土壤质量生长特性沟灌处理

    农田沙化土壤改良机设计及其搅拌效果数值模拟

    李滨逄孟宇
    285-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沙化问题是目前我国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设计一款农田沙化土壤改良机,利用SolidWorks建立其整机模型,针对其关键部件搅拌筒建立离散元模型,并使用EDEM软件进行离散元分析,以搅拌轴旋转速度、旋转方向和搅拌时长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和改良液混合均匀程度为优化指标,分析改良装置搅拌筒工作情况.通过正交仿真试验结果得出:最优参数为搅拌架旋转速度40 r/min、搅拌时间15 s、两搅拌架转动方向相反时,其搅拌均匀度为92.61%,变异系数为0.074 9.

    沙化土壤改良机搅拌效果离散元分析均匀度

    复杂灌溉区悬浮自洁式泵前过滤器优化设计研究

    赵瑛张双侠吴玉秀蒋坤...
    29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灌溉区复杂的水质环境导致泵前滤网频繁堵塞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等问题,设计一种自动清洗的泵前过滤器.通过滤网出水口压差△P大于预设压差P作为自动清洗装置控制开启条件,对滤网工作流场进行数学分析,得到控制体体积Q和包围流体的表面积S等相关变量的数学关系,对悬浮箱进行每间隔150 mm采用50 mm的凸凹特征设计,提高悬浮箱的承载强度,对滤网关键参数进行设计,对水泵为滤网出水口提供的6种不同压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滤网出入口压差△P,为预设压差P的设置提供参考.最后,对6种不同压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滤网出水口压强降低,自动清洗装置启停周期和滤网清洗时间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滤网出水口压强降低,滤网出入口压差不断减小,滤网内部叶轮受压力的驱动力减弱,滤网旋转速度变慢,导致滤网清洗需要更长的时间.通过测试试验与应用,过滤器能够有效地阻止砂石和菌藻类生物进入微灌系统,自清洗装置能有效地清洗黏附在滤网上面的砂石和菌藻类生物,完全实现滤网无人清洗,大幅度地降低劳动力.

    自洁式泵前过滤器优化设计滤网压差

    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研究态势分析

    索瑞霞谭媛媛吕靖烨
    297-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2-2022年有关"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主题的820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直观分析该主题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结果发现,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研究群体分散且缺乏跨机构合作,但研究方向已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渗透关系;研究热点涵盖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的内涵研究、水平测度及发展路径的探索;研究前沿为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以及绿色低碳化发展如何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因此,未来应着重关注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与"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战略间的关系,注重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的内涵外延与现代化发展路径的探讨.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低碳发展乡村振兴CiteSpace知识图谱

    茶叶智能机械化采摘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王明龙徐垚张智浩朱立学...
    305-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茶叶的智能机械化采摘,以增产增量、节约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满足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围绕末端执行器、检测与定位、采摘顺序规划等限制茶叶采摘机械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展开综述,对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当前茶叶智能机械化采摘领域突出研究成果.当前受茶园环境的非结构化性影响,茶叶智能机械化采摘存在末端执行器实时性较低、检测与定位算法精度受非线性光照变化影响大、茶叶采摘顺序规划算法的全局寻优实时性较差.对发展低损伤、高效率的智能机械化茶叶采摘装备提出开发剪切—收集一体式末端执行器、研究融合多尺度特征的小目标精准检测算法、设计多机械臂连贯采摘顺序规划方法、推进农机与农艺结合等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茶叶智能机械化采摘装备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茶叶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检测定位采摘顺序规划

    基于专利分析的智能农机产业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测度

    刘伟刘元元
    311-317,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智能农机产业相关高价值专利分析,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智能农机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进行综合测度.从技术创新规模积累、技术创新领域幅度、技术创新前沿度、产业技术创新链完整度和技术创新转移度等五个维度,构建智能农机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测度指标,来综合评价智能农机产业的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通过对我国智能农机专利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智能农机产业具有最高的技术创新竞争力,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同时提出完整技术创新链是形成区域农机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揭示我国智能农机产业区域技术创新差异性产生原因,需要鼓励和发展区域内自主研发能力,从而形成技术创新链以提升其创新竞争力.

    智能农机产业创新专利分析创新竞争力测度技术创新

    我国蚕桑生产机械化研究进展

    石洪康陈义安祝诗平李林波...
    318-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栽桑养蚕是农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介绍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列举家蚕饲育和制种环节的主要农艺及特点.总结桑园管理、家蚕饲育、蚕茧采收与分选、家蚕制种等方面的机械化研究进展.对蚕桑生产机械化发展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产业链长,需要的机械种类多;农艺复杂,机械研发难度大;家蚕生命周期短,样机试验受限等问题.给出对应的建议,包括开展多功能桑园管理和特有养殖装备研究;注重宜机化研究,推动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建立家蚕机械化养殖示范基地,研究蚕桑机械化生产技术等方面.

    蚕桑桑园管理机械养蚕机械工厂化养殖

    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贡献率实证分析

    曹楠楠张洁瑕
    327-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我国2000-20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改良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方法,测算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各因素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联度最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和耕地灌溉面积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而农药使用量与农民收入呈负相关;2000-20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综合贡献率为6.28%,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且国内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合理加强各要素配置、因地制宜推动各地机械化发展、汲取国外农机发展经验.

    农业机械化农民增收灰色关联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数字嵌入、草地生态认知与牧民生计策略选择

    赵兰兰夏咏李先东李明亮...
    33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提高认知的重要渠道,并促进牧民生计策略的转型.基于北疆草原牧区383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分析信息通讯技术嵌入强度对牧民生计策略的影响,并探讨草地生态认知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北疆牧民生计选择以畜牧兼业型为主,占52%,外出务工型占比最低;信息通讯技术嵌入强度与牧民生计策略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相对于纯牧型,信息通讯技术嵌入强度越深,牧民选择畜牧兼业型、畜牧兼旅兼业型及外出务工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但当嵌入强度达到相对阈值后,则不利于牧民生计转型.因此,牧民应合理控制每天的上网强度;信息通讯技术嵌入能够显著提高牧民的生态认知,牧民上网学习和上网社交沟通均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态认知水平,且生态认知在信息通讯技术嵌入与牧民生计转型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牧民每天上网的最佳合理范围应控制在3~6 h以内,能够对牧民的生计转型起到积极影响;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信息通讯技术嵌入强度越深,越能够促进中、低年龄组牧民群体的生计转型.

    数字嵌入草地生态认知生计策略生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