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奶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奶牛
中国奶牛

杨秀文

半月刊

1004-4264

zgnn@dac.org.cn

010-62948051 62943084

100192

北京德胜门外清河南镇北京奶牛中心院内

中国奶牛/Journal China Dairy Cattl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国家农业部主管、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奶牛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中国畜牧学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奶牛业和乳品加工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深化改革,促进我国奶牛业产业化和奶牛科学的发展;研究探讨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管理现代问题等;普及奶牛业科技知识;交流企业管理经验,传播国内外奶牛科技信息。本刊主要面向全国各地农牧场、奶牛场、乳品厂和奶牛饲养户,面向各级农牧业、奶牛业、乳品加工工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大中专院校等。栏目有:奶业要闻、科学研究、饲料·饲养、繁殖·育种、奶牛保健、乳品加工、机械·设施、质量安全、养殖环境保护、世界奶业、地方奶业、奶农园地、信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X染色体基因组对奶牛生产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世康江奇锋张强李道全...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寻找影响哺乳动物目标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通常仅限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变异尚未被纳入用于估计动物育种值的基因组预测方程中.而X染色体作为牛第二大的染色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随着基因组工作的深入,对X染色体上遗传变异的功能性研究也越来越多,分析包含X染色体基因组标记信息可以改善基因组育种值的预测.本研究综述了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奶牛产奶、繁殖、健康、体型和生产寿命等性状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提供帮助.

    奶牛X染色体关联分析生产性能基因组

    28种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鲁俊廷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的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有效成分,使其药物浓度为1g/mL;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28种中药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的中药进行两两组合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的MIC值,并计算双联中药复方FIC指数.结果显示,28种中药中17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金银花、诃子、蒲公英和甘草4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为突出,抑菌圈≥15mm,MIC7.81~15.63mg/mL,MBC15.63~31.25mg/mL;诃子+蒲公英、金银花+蒲公英和金银花+诃子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00,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金银花+甘草、诃子+甘草和蒲公英+甘草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1.50、1.50和2.00,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成双联中药复方后,其抑菌效果会增强.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药体外抑菌分级抑菌浓度(FIC)

    奶牛乳腺炎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岳丽莎武岳吕雅琼何一平...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建立适用于牧场特色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乳腺炎奶牛的精准用药方案,对采集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规模化牛场的262份乳腺炎乳样,采用鉴别显色培养基分离、传统培养和16S rRNA核酸序列鉴定等,对乳腺炎致病菌菌种进行分析;后续对分离得到的53株CNS,进行了6种常用药物的MIC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表明,262份乳腺炎样品分离鉴定的致病菌种类丰富,共有20个属,54个种,葡萄球菌属是262个分离株的优势菌属,也是鉴别显色培养基上葡萄球菌区的优势菌属;分析表明CNS可能是长期导致牛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3株CNS在6种抗菌药物中,对头孢氨苄和马波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 47.17%和49.06%,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最低,为16.98%;在四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中,对头孢噻呋的敏感性是最高的,达到83.02%,头孢噻呋较头孢喹肟的CNS抗菌活性更好.本次研究分离得到的CNS中,分离株最多的是产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较低;其次是模仿葡萄球菌,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最低;溶血葡萄球菌对头孢噻呋和头孢喹肟耐药率较低;松鼠葡萄球菌对头孢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较低.表明不同的CNS菌种对不同的抗生素的敏感性相差较大.本研究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的管理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奶牛乳腺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鉴定耐药性16SrDNA

    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制剂的研究

    程海鹏耿久荣吴雪琴王荻...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的稳定性,改善其制剂工艺,本研究在筛选配伍辅料的基础上,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和流动性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注射用大豆油为制剂溶剂,稳定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助悬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抗氧化剂为BHT,其辅料配比量最优为3%、3%、0.2%,制备出硫酸头孢喹肟触变流体油凝胶剂.与市售同类产品比较,本改良制剂黏度较好,粒度分散均一,稳定性好,有效改善了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的制剂工艺.

    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正交试验稳定性

    石河子市规模牛场三个品系牛BVD-MD血清学监测

    林为民石国旺史文军王丹...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石河子市部分规模牛场临床出现的早产、流产、弱胎、犊牛腹泻等症状,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血清学调查,旨在掌握该病感染状况和品系间牛发生犊牛腹泻和成母牛早产等疾病之间差异,为防控净化BVD-MD提供参考.选择石河子市范围内3个未免疫BVD-MD疫苗牛场,分别饲养中国荷斯坦牛(以下简称荷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挪威红牛×荷斯坦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挪荷牛);共计采集血清样品2 981份,分别使用牛病毒性腹泻(BVD)实时荧光RT-PCR监测和牛病毒性腹泻ELISA方法监测抗原和抗体.并通过临床观察记录三个品系牛发病情况,分析品系间发病的差异.实时荧光RT-PCR监测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1.85%(55/2981),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17%,弗荷牛阳性检出率为1.35%,挪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05%;品系之间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品系的犊牛、青年牛、后备牛、成母牛均监测到BVDV,说明BVDV感染不因品系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品系牛之间不影响BVDV的流行.牛病毒性腹泻ELISA方法监测阳性总检出率为28.75%,荷牛阳性检出率为32.85%,弗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8.06%,挪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5.41%;三个品系牛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三个品系牛临床发病(犊牛腹泻与成母牛早产、流产、弱胎等)数据显示:弗荷犊牛与挪荷犊牛腹泻发病率较荷犊牛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弗荷成母牛与挪荷成母牛发生早产、流产、弱胎等发病率较荷成母牛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调查显示:一是石河子市规模牛场三个品系牛均存在BVDV感染,且品系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二是弗荷牛和挪荷牛较荷牛有更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监测结果为石河子市规模牛场BVD-MD的防控和净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规模牛场三个品系牛BVDV血清学监测

    不同喷淋流速对散栏饲养奶牛夏季降温效果的影响

    陈宜军孙越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喷淋流速处理对散栏泌乳奶牛夏季牛舍环境和降温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40头泌乳奶牛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头,分别进行0L/min、0.4L/min、1.2L/min、4L/min智能化喷淋降温处理.试验期为5d,期间散栏饲养管理,提供相同日粮,自由饮水,对夏季牛舍环境指标、奶牛生产参数、生理指标、行为参数进行定时测定,以分析不同喷淋流速降温处理对半开放牛舍夏季环境和泌乳奶牛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淋流速对奶牛夏季降温效果有显著影响,和0.4L/min相比,1.2L/min、4L/min处理能更显著增加牛舍采食通道环境指标(P<0.05),缓解热应激导致的奶牛呼吸频率、直肠体温升高、奶牛部分免疫反应、产奶量和采食量下降,并会减少奶牛进入喷淋区间的次数,缓解奶牛夏季热应激,且1.2L/min、4L/min作用效果相似.从节水减排和降温效果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1.2L/min的喷淋降温流速.

    喷淋流速奶牛牛舍环境生产性能行为参数降温效果

    乳肉牛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与实践

    欧四海杨阳王洪涛窦立静...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述了用乳肉兼用牛或肉牛杂交荷斯坦牛,融合奶、肉协同发展的两种模式.模式一,在荷斯坦牛场,青年牛用荷斯坦性控冻精繁育,生产群用乳肉兼用或肉牛公牛冻精杂交,杂交代全部育肥出售,在不改变荷斯坦牛养殖品种的前提下,为肉牛养殖提供大量育肥牛源;模式二,在荷斯坦牛场,用高产乳肉兼用牛公牛冻精杂交高产荷斯坦牛,利用杂交优势,提高饲养群体健康水平,延长奶牛繁殖利用年限,实现"一牛两用",在逐步提高产奶性能的同时提高产肉性能,奶、肉互补,实现养牛业健康盈利可持续发展.新疆兵团第八师依托兵团重大科技项目,结合本地养殖需求,用现有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牛作母本,选用进口优质偏乳型乳肉兼用牛公牛冻精进行杂交实践,获得高产乳肉兼用牛杂交代,建立了荷斯坦牛与高产乳肉兼用牛深度融合养殖模式.结果表明,高产荷斯坦牛与乳肉兼用公牛冻精杂交的后代,同时具有较高的产奶量和产后健康,杂交代公母犊的生长增重均高于荷斯坦牛,非常有利于育肥生产,改变了奶牛场单一的产奶养殖模式.养殖企业可以根据乳、肉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养殖方向,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乳肉融合荷斯坦乳肉兼用牛品种杂交养殖综合效益

    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王宝义韩吉雨张彩霞李俊良...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取全群试验,饲喂添加40g/(头·d)复合酶制剂的试验日粮,正试期9周.结果表明:①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P<0.05);②复合酶制剂对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了饲料效率(P<0.05);③复合酶制剂对乳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乳脂肪含量(P<0.05);④干物质表观消化率60d、40d显著高于0d、20d(P<0.05),蛋白质表观消化率60d、40d间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0d、20d(P<0.05),NDF、ADF和有机物表观消化率60d、40d显著高于0d、20d(P<0.05),淀粉表观消化率40d、60d显著高于20d(P<0.05),与0d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助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复合酶制剂奶牛表观消化率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