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

石元春

旬刊

1000-6850

edit@agri.org.cn

010-59194705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中国农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以通渭县为例

    焦润安李旭华齐月雷俊...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适宜度可以表征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通渭县近40 a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冬小麦各发育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的需求,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渭县近40a冬小麦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为0。58,停止生长—返青期的温度适宜度最高,达0。95,三叶期—停止生长的温度适宜度低,仅为-0。42,年际间差异小,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以0。019/10 a的速率上升;水分适宜度为0。46,乳熟期—成熟期的水分适宜度最高,为0。66,其次为返青期—拔节期,为0。63,年际间差异大,全生育期水分适宜度以0。017/10 a的速率上升;光照适宜度为0。62,三叶期—停止生长和返青期—拔节期的光照适宜度最高,为0。68,乳熟期—成熟期最低,为0。51,全生育期光照适宜度以0。011/10 a的速率上升;综合适宜度为0。54,返青期—拔节期的综合适宜度最高,为0。70,三叶期—停止生长最低,为-0。36,全生育期综合适宜度以0。014/10a的速率上升。冬小麦产量与抽穗期—乳熟期温度适宜度、乳熟期—成熟期水分适宜度、乳熟期—成熟期综合适宜度呈显著相关。气候适宜度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育期内气象条件的优劣变化。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

    百色市冬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估

    张惠景周秀华秦川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本研究围绕百色市冬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展开。基于1970年12月-2023年2月期间,百色市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数据,以及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预估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百色市冬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特性、历史演变规律及未来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百色市冬季热量资源较丰富,平均气温、≥10℃积温以右江河谷最高,北部山区最低;降水量具有南部多、北部少的特点;日照时数右江河谷北部和中部普遍高于其他地区。(2)1971-2023年百色市冬季气候呈暖湿化的趋势,冬季平均气温、≥10℃积温总体上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8℃/10a、27。30℃·d/10a,均在1991年左右出现增高突变;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速率为5。27 mm/10a,在2010年出现增多突变;冬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10。36 h/10a。研究时段内4个要素均存在10~16 a的年代际尺度变化周期。(3)未来变化预估结果显示,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2024-2080年百色市冬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日照时数在RCP4。5情景下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变暖给百色市冬季农业生产带来更好的热量条件,但降水量、日照时数波动变化较大,可能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气候变化百色市冬季农业气候资源预估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

    烟叶日光大棚漂浮育苗气象条件分析

    任恒沈雨夏金杜世晔...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烟叶苗床期不同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的需求,选取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育苗日光大棚安装小气候站,结合棚外的烟叶生态气象站苗床期间的日照和总辐射量数据,对烟叶生育期叶龄生理指标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烟苗苗床期对温、湿、光的要求。结果表明:影响日光大棚内烟苗生长的生态环境因子表现为气温因子>水分因子>光照因子。育苗期间从播种到出苗需要14~19d,每长1片真叶需要4d左右;整个育苗期平均温度为12。0~15。5℃,相对湿度控制在72。4%,营养液平均温度为11。0~15。1℃,育苗期所需活动积温为555。1~640。8℃;日照时数为247。0~293。0h,总辐射为550。5~686。7 MJ/m2。本文对不同海拔高度烟叶幼苗苗床期对温、湿、光的要求进行了研究总结,为开展烟叶种植全生育期气象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

    烟叶漂浮育苗气象条件主成分分析

    基于泊松分布的丹东蓝莓成熟期暴雨灾害风险分析

    董海涛单璐璐孟鑫李如楠...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暴雨灾害对蓝莓成熟期影响,利用1991-2020年丹东地区4个站点蓝莓成熟期的气象资料,以连续3d或3d以上暴雨(日降水量≥0。1 mm,且至少1 d降水量≥50 mm)作为暴雨灾害指标,综合考虑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制定了轻度、中度、重度暴雨灾害等级,通过灾害发生次数和站次比分析蓝莓暴雨灾害的变化规律,基于泊松分布评估暴雨灾害风险概率。结果表明:30a间丹东地区蓝莓整个成熟期暴雨灾害影响呈减少趋势,暴雨发生次数呈现出南增北减趋势,其中凤城地区减少最为显著,暴雨灾害发生次数倾向率为0。19次/10a(P<0。01)o 30 a间早熟期发生暴雨灾害的风险较低,轻度和中度暴雨灾害的风险概率接近或二十年一遇以上(≥5%),未发生重度灾害;暴雨灾害主要集中在晚熟期,轻度和重度灾害发生概率均在十年一遇以上(≥10%)。宽甸地区是发生暴雨灾害的高风险区,受灾范围广、频次高、程度重,三种级别暴雨灾害发生概率均在十年一遇以上(≥10%)。研究结果为科学应对蓝莓成熟期暴雨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蓝莓成熟期暴雨灾害泊松分布风险概率

    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东南部水稻增产潜力评估分析

    王萍周宝才韩俊杰徐永清...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评估黑龙江省东南部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其增产空间,以便为该地区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水稻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发育期观测数据,确定了水稻播种、移栽及成熟的临界温度指标,并采用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推荐的逐步订正法计算了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而还分析了多年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播种期、出苗期和成熟期的临界温度分别为5℃、12。5℃、10℃。在五常、宾县、宁安地区,无论是从播种到成熟期间,还是从移栽到成熟期间,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均呈现出增长趋势。特别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宁安地区的水稻生产受到了积极影响。通过对1961-20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东南部从播种到成熟期的水稻单产增产潜力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该地区的水稻实际生产力逐渐提高,即实际单产有所增加。然而,与其气候生产潜力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表明该地区水稻的增产空间仍然巨大。本研究的结果不仅为水稻生产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充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了指导。

    水稻气候变化气候生产潜力增产潜力临界温度指标

    甘薯扦插期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研究

    林海忠张敏荣林飞荣余继华...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预防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保障甘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选用'浙薯38'和'广台薯1号'2个品种,从5月12日开始,每隔14 d扦插一期,共8期,开展了不同扦插期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期越早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病株数越多,扦插期越迟发病越轻,病株数也越少。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定扦插期与株发病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两者的关系用对数函数建立数据模型,y=-11。84291nx+54。8861,相关系数r值=-0。938>R0。01[2,6]=0。834,达极显著水平;鲜薯产量测产结果表明,越迟扦插产量越低,产量差异的F值=11。29569>F0。01[7,14]=4。28,达极显著标准。综合防病与甘薯产量分析,以6月9日前后扦插为宜,既防病又能获得高产,这对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甘薯扦插期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鲜薯产量试验效果

    砂仁炭疽病及其致病病原菌研究进展

    邓权清徐世强梅瑜顾艳...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刺盘孢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炭疽病是砂仁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严重影响了砂仁的安全生产和品质。目前,对砂仁炭疽病病原菌的研究较少。从砂仁炭疽病发生、危害与防控措施,及其病原菌的特性、分类概况与鉴定检测技术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砂仁炭疽病基础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砂仁炭疽病刺盘孢菌真菌病害防控措施

    云南不同入侵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表型观测分析

    范泽文郑凤萍杨云海杨韶松...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11个不同发生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在同质园条件下分别观测其植物性状及差异。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入侵地区发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同质园条件下进一步的生长、繁殖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根萌芽性状指数的变异幅度达到了 54。23%,茎秆直径、叶宽和叶形指数变异幅度为23。63%~26。31%。在生物量分配比中,花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文山州丘北县,叶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西山区,茎秆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植株来自昆明盘龙区,根部生物量分配占比最高的同样来自昆明盘龙区。进一步测定加拿大一枝黄花POD、SOD、CAT、MDA酶活,来自11个不同入侵地区和生境的植株群体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以文山州丘北点和昆明盘龙点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的茎秆、株高和酶活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植物性状中叶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但在气候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原始地的气候因子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植物性状基本稳定一致,但不同入侵地区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表型具有一定差异和可塑性。研究结果对明确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生态适应性奠定重要科学基础,同时为预警、监测及防范该入侵植物的扩展提供科学依据。

    加拿大一枝黄花植物性状植物可塑性酶活性同质园试验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基因组Survey测序分析

    张丽吴佳茜曾萝琦刘惠...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危害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的专性蛀果害虫,也是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在中国不同油茶产区均有分布,对油茶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为了深入研究其遗传基础和寄主适应性,确定适合鞘翅目象甲科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首先采取Survey测序,之后做深度基因组测序和大规模种群测序。研究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MGISEQ-2000),测定了油茶象甲基因组大小,并估计该物种基因组的杂合度、重复率和GC含量。结果显示:油茶象甲基因组大小约为1356。82 Mb,测序深度达到50×;K-mer分析油茶象甲基因组虽然具有杂合峰,但杂合率较低,为1。20%;基因组重复序列含量约为77%。该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油茶象甲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续构建完整基因组和多种群基因组测序提供策略选择依据。

    油茶象甲鞘翅目Survey测序杂合率GC含量

    牛体外胚胎冷冻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孙伟赵勇超张浩波王超...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牛体外胚胎冷冻保存方案的效率,以优化技术流程。研究比较了仪器玻璃化与手工玻璃化冷冻牛体外胚胎的2 h复苏率、24 h孵化率及45 d初检妊娠率;比较2种程序化冷冻方案冷冻牛体外胚胎的2 h复苏率、24 h孵化率及48 h孵化率;对比牛体外鲜胚、体外冻胚以及体内冻胚45 d移植妊娠率。仪器玻璃化冷冻方案与程序化冷冻方案解冻胚胎的2 h复苏率(72。91%±5。52%vs。70。91%±6。75%)、24h孵化率(60。42%±6。33%vs。58。18%±5。62%)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程序化冷冻中过蔗糖方案的冷冻-解冻胚胎的24 h孵化率(44。23%±3。33%vs。37。50%±3。58%)显著高于不经过蔗糖的冷冻方案(P<0。05)。牛体外鲜胚、体外冻胚以及体内冻胚移植45 d初检妊娠率分别为56。81%±6。27%、45。00%±6。13%、49。41%±7。55%。在实际应用中,牛体外生产胚胎的冷冻效果与体内胚胎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综上所述,在牛体外胚胎的冷冻保存中,仪器玻璃化与手工玻璃化的效果相当,而程序化冷冻方案中使用高浓度蔗糖可以显著提升冷冻效率。

    牛体外胚胎玻璃化程序化妊娠率冷冻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