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夏国良

双月刊

1009-508X

010-62732619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管理干部。欢迎有关单位及有关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订阅。 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年入选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粱杂交种茎叶产量与能源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许依何思洋周方圆唐朝臣...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能源高粱杂交种茎叶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相关关系,以96份能源高粱杂交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华北平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2个试点地区栽培,测定茎和叶产量及7个茎叶中与能源相关成分含量.结果 表明,能源高粱杂交种能源相关性状变异系数在山西省介休市和河北省涿州市分别为3.7%~61.3%和4.8%~60.0%.其中,茎叶产量和理论乙醇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要归因于2个试点较大的环境差异.茎产量和叶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茎和叶的理论乙醇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茎叶之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说明可协同提高茎叶产量和品质以实现较大的理论乙醇产量.所有研究的性状在介休市和涿州市均可归类为4个主成分.在2个试点,排在前面的主成分均为秸秆产量和茎碳水化合物因子.因此,能源高粱育种应重点关注秸秆产量和茎碳水化合物因子.

    茎产量叶产量理论乙醇产量能源性状相关性分析

    基于SD-GGE双标图进行饲草燕麦品种归类和区域划分

    张志芬任长忠杨海顺郭来春...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饲草燕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丰产性及适应性,2017-2019年进行全国饲草燕麦鉴定试验,包括国内外饲草品种20个,分布在全国22个燕麦主产区的试点,采用标准差校正的(standard deviation of means,SD)GGE双标图(SD-GGE)分析.结果 显示:参试品种可分为4类,分别为籽粒高产、饲草高产和生育日数较长且株高较高的品种,其余与上述性状相关性差的品种聚为一类.穗铃数和穗粒数与饲草产量均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极显著正相关.G1('坝莜3号')和G3('坝燕6号')为鲜草高产稳产品种,G11('陇燕3号')和G16('草莜1号')为干草高产稳产品种.试点E1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E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奇台县)代表性较好.以生产鲜草为目的,试点E1(吉林省白城市)和E2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2('坝莜18号');E17(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E18(河北省承德市)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14('青引2号');E3(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E6(内蒙古自治区鸟兰察布市察右前旗)、E9(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和E10(青海省海东市)最适宜品种为G11;其余试点最适宜品种均为G3.以生产干草为目的,E4(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最适宜品种为G10('GL381');E3、E6、E9、E10和E20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8('远杂1号');E18、E14(江苏省泰州市)和E15(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9('张燕4号');E1、E2(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E13、E21和E22(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最适宜品种为G16;E5(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E8(山西省怀仁市)和E19(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没有最适宜品种,相对表现较好的品种为G8、G12('定燕2号')和G16.明确20个品种在各个区域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

    饲草燕麦GGE双标图品种归类品种区域划分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疆机采棉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娜冯璐李玲李春梅...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新疆南疆机采棉适宜的种植密度,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机采(66 cm+10 cm)一膜六行种植模式下设置9(P1)、12(P2)、15(P3)、18(P4)、21(P5)和24万株/hm2(P6)6个种植密度,以'中棉所88号'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机采棉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指标.结果 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机采棉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L)、气孔导度(Gs)、热耗散的量子比率(Fo/Fm)、光能传递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abs)及籽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胞间CO2浓度(Ci)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叶片SPAD、Pn、L、Gs和Fv/Fm在盛蕾、盛花期均以P4处理最大,但盛铃期SPAD、Pn、L和Gs则均在P3处理达到峰值,Fv/Fm以P4处理最大;Fo/Fm盛蕾期以P3处理最大,盛花期和盛铃期以P4处理最大;PIabs在测定生育时期内均以P3处理最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显著降低,单铃重及籽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以P5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为6 272.79 kg/hm2,分别较P1、P2、P3、P4和P6处理高出28.54%、18.61%、3.87%、2.95%和12.78%,但与P3、P4处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综合考虑各生理指标及产量,建议南疆机采棉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宜控制在15~18万株/hm2.

    密度机采棉光合特性荧光参数产量

    非寄主植物萃取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

    赵娜娜王盼盼冯佳楠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寻找能够刺激瓜列当(Phelipanche aegyptiaca)种子发芽的诱捕作物,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依次浸泡供试植株,再用正己烷、氯仿和乙酸乙酯依次萃取乙醇浸提液,得到该种植物的正己烷萃取物、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通过室内种子萌发试验,测定不同植物萃取物对瓜列当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明确不同植物各种萃取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诱导情况.结果 表明:椒蒿、窃衣、一枝蒿、香青兰和驱虫斑鸠菊可作为诱捕作物,诱导列当种子“自杀式发芽”.氯仿萃取物的诱导效果显著,其次为正己烷萃取物,活性最弱的是乙酸乙酯萃取物.供试植物中椒蒿的氯仿萃取物对瓜列当种子的诱导活性显著,其氯仿萃取物在浓度为2.20×10-2 μg/mL时,瓜列当种子发芽率可高达99.20%,表明椒蒿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诱捕作物.

    椒蒿植物萃取物瓜列当种子萌发诱捕作物

    某甜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果实膳食风险分析

    沈琦张雁鸣王贤张放...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某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产出甜瓜果实的膳食健康风险,在评估区域采集土壤及对应甜瓜果实样品各41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瓜田土壤及甜瓜果实Cu、Cd、As、Cr和Ni 5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以及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特征;通过目标危害系数(THQ)和总非致癌风险指数(HI)评价甜瓜果实中重金属的膳食健康风险.结果 表明:41份土壤试样中,Cr、Ni、Cd和Cu4种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均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含量平均值为风险筛选值的2.75倍,且32%样点的As污染达中度水平,Cd最大值污染指数接近轻度污染临界值,所有样点综合污染程度达中度污染;41份甜瓜果实样品THQ和HI均远小于1.说明评估区域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象,主要污染重金属为As和Cd,5种重金属对产出甜瓜果实膳食安全的影响并不高.

    甜瓜重金属污染水平健康风险

    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分型及rpoE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周赛赛李天娇武琦朱家平...
    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型和rpoE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特性,通过16S rDNA、特异性基因、荚膜分型、脂多糖分型、rpoE基因扩增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为B∶ L2∶ST44基因型,rpoE基因和印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rpoE基因相似性为100%,分子量22.0 ku,理论等电点4.86,属于不稳定、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有保守结构域和有潜在磷酸化的胞内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占比最高67.02%,三级结构为棒状微弯曲模型,存在多个抗原表位,预测可与10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综上,本研究对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和rpoE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型和探索Rpo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数据参考.

    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分型rpoE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株牦牛源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SWUN5815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陈德纯周晏阳周泷杨发龙...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一株牦牛源植物乳杆菌SWUN5815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并对该菌株的功能特性基因进行挖掘.基于PacBio RSII测序平台对乳杆菌SWUN581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GO、KEGG、COG和NR数据库进行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结果 表明:1)植物乳杆菌SWUN5815的基因组大小为3.27 Mb,GC含量44.59%;2)预测到3 258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2 814 147 bp,平均长度为864 bp;3)编码基因通过功能数据库对该菌株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基因信息注释得知,SWUN5815基因组中包括5个基因参与抗氧化活性过程,2个基因参与免疫过程;基因组中包含了抗生素、生物降解等代谢过程;可调控免疫和炎症的相关通路;基因组中含有18种已知细菌素基因;有4个合成ABC型细菌素转运系统的功能序列.综上,SWUN5815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挖掘其特异性功能基因有利于研究其益生特性提供基础,为菌株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益生菌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牦牛植物乳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功能注释细菌素

    冬春季层叠式蛋鸡舍乳头式饮水系统细菌含量检测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万意季志远马瑞钰杜强...
    7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冬季和春季规模化蛋鸡舍饮水系统中细菌微生物污染情况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测定了8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内不同笼层水线水和V型槽水中细菌基因组16S rDNA总拷贝数,并与环境参数、产蛋率和蛋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1)各笼层间水线水细菌基因总拷贝数差异不显著,第3和7层V型槽水细菌基因总拷贝数略高于第1和5层(P>0.05),冬季和春季V型槽水细菌数均远高于水线水(P<0.01),高达575.44~32 130.51倍;2)冬、春季第1和5层产蛋率、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高于第3和7层,其余蛋品质性状无显著差异;3)水线水细菌数与V型槽水细菌数在冬季和春季均呈弱正相关(r=0.223,r=0.225),V型槽水细菌数与温度和空气细菌数呈弱正相关,与湿度在冬季时呈显著正相关(r=0.325);4)V型槽水细菌数与产蛋率和蛋品质性状在冬季和春季均呈弱负相关,在春季时与蛋白高和哈氏单位呈显著负相关(r=-0.348,r=-0.479).冬季和春季层叠式蛋鸡舍内V型槽水细菌污染程度远高于水线水,与环境温湿度及空气质量的相关性更密切,对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有负面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对V型槽内污染情况的监测和卫生安全的控制.

    层叠式蛋鸡舍乳头式饮水V型槽细菌含量生产性能

    非复制型弓形虫的构建及其对小鼠致病性分析

    任超王超越刘贤勇索勋...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非复制型弓形虫对小鼠的致病性,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非复制型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弓形虫(NRTUAs),通过药物和荧光筛选阳性虫株,PCR鉴定,并以噬斑试验鉴定NRTUAs株的表型;将NRTUAs株急性感染小鼠,并以△KU80株处理为感染对照,PBS处理为空白对照,每日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并对各组小鼠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与分析.结果 表明:1)NRTUAs株对乙胺嘧啶和氯霉素耐药,重组同源臂上下游PCR鉴定均为阳性,内源性基因位点缺失PCR鉴定均为阴性;2)NRTUAs株在舍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且产生噬斑,在缺乏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且不产生噬斑;3)NRTUAs感染小鼠后,全部存活,且PBS组小鼠的器官组织学形态一致;△KU80组小鼠全部死亡,且两组小鼠器官出现严重病理变化.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非复制型NRTUAs株,该虫株对小鼠无致死性,且小鼠各器官无病理变化,为NRTUAs作为弓形虫疫苗候选株在家畜养殖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非复制型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弓形虫CRISPR-Cas9小鼠致病性

    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张洁瑕陈佑启郝晋珉吴文良...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推进乡村振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本研究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关键词,对数据库WOS和CNKI进行检索,并对获得的1996-2020年外文文献28 039篇和1981-2020年中文文献11 036篇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 发现该研究领域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农业热点研究:关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重点正在不断深化,即由宏观趋向微观,由系统整体转向具体要素,并关注系统各子系统协同耦合情况,尤其是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情况;关注系统具体要素之间组合带来能流、信息流的变化,特别是在农业经营方式上,重审农地流转后的综合效益分析,如在经济效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关注与农户的生计相关的福祉问题、传统农业如间作套作以及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问题等.本研究认为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集约化和生态集约化的耦合研究,建立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集宏观政策导向与微观经营主体为一体的区域生态化农业管理系统,将是未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化格局动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