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唐华俊

双月刊

1005-9121

quhuabjb0141@sina.com

010-82109637,82109628;8210963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指导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宣传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计划、农业发展规划、农村区域开发、商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农村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持续农业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和国内外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省农业水足迹及其经济价值研究

    安慧程晨安敏唐凤...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大,量化区域农作物水足迹及其经济价值可为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文章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2010—2020年气象、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CROPWAT 8.0软件模型,对河南省作物生产和消费水足迹进行计算,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并分析农业水足迹虚拟水输出情况.[结果](1)2010—2020年作物生产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下降8.88亿m3,消费水足迹呈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71%;(2)不同作物产生的经济价值差距较大,蔬菜等经济作物消费水足迹的经济价值是小麦等粮食作物的3.55倍;(3)河南省粮食作物虚拟水净输出量大.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为虚拟水净输出作物且输出量较大,输出大小依次是0.95亿m3、19.89亿m3和3.83亿m3.豆类、油料、蔬菜等为虚拟水净输入作物,净输入量大小依次为0.75亿m3、0.25亿m3和0.73亿m3.[结论]揭示了作物耗水量及其经济价值,提出应动态关注消费水足迹管理,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虚拟水输出,为优化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农业水足迹作物生产水足迹农产品消费水足迹经济价值河南省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马虹
    12,56页

    东北黑土区农户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支付意愿研究

    杨万青周颖王立刚刘玲洁...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秸秆还田是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提高黑土地土壤肥力,推动农田固碳减排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技术应用者理应得到合理补偿.然而东北地区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标准偏低,难以有效发挥政策激励作用.为提高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准确性,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应充分考虑以农户支付意愿作为秸秆还田补贴标准定价依据.[方法]文章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24份调研数据,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法和双栏模型识别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农户技术支付水平.[结果](1)愿意支付秸秆还田技术费用的受访者占比67.41%,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受访样本愿意支付的额度平均值为316.14元/hm2;(2)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受文化程度、务农年限、机械成本、种子成本、还田作用、地权稳定性、信息渠道等因素影响,支付水平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另受化肥成本和生产经营贷款权影响;(3)基于双栏模型测算得出研究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支付水平为320.75元/hm2.[结论]政府需结合农户支付意愿优化秸秆还田补贴政策,建议给予哈尔滨郊区普通农户802.11元/hm2(53.47元/0.067 hm2)补偿,应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调动农户技术应用积极性,促进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意愿价值评估法支付意愿双栏模型

    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李俊甫房阿曼吴克宁赵华甫...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明显.理清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防治耕地"非粮化",优化耕地利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结果](1)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率平均值分别为32.12%、29.15%和32.21%,耕地"非粮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变动幅度.2015—2020年耕地"非粮化"上升率增加了3.06%,且目前处于中度"非粮化".(2)在空间上形成了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三门峡市)、中部(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等地区"非粮化"率高,北部(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濮阳市、焦作市)、东部(周口市、商丘市)等地区较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格局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程、人均消费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和坡度对于该格局变化具有较强的影响.[结论]研究期内,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在经济、自然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呈现出上升趋势,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为政府精准制定防治耕地"非粮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耕地"非粮化"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驱动因素河南省

    新时代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张晓东徐兆君陈淑文关欣...
    34,42页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王伟林丽波布仁门德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背景下,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及理论机制.[方法]文章基于我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2)农村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促进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增加周边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3)从区域异质性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显著,而对东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4)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和政府干预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和受灾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结论]应加大农业领域补短板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优化政府的服务型职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村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白婉婷陈建成侯建王瑞雪...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为推动农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构建农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从环境规制视角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1)2012—2021年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省际之间差异比较明显;(2)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碳生产率的提高存在"临界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会抑制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碳生产率的能力,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碳生产率.[结论]需要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为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将环境规制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来优化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碳生产率提升的路径,为农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提供长效支撑.

    数字化转型环境规制农业碳生产率动态门槛模型中国

    参与合作社对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研究

    叶子钟涨宝万江红
    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资源环境状况的日趋恶化给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推进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是维护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明确参与合作社对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江西省1009户柑橘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有限混合模型测算绿色生产转型,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探讨参与合作社对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结果](1)参与合作社对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反事实假设,参与合作社的柑橘种植户若未参与时,其绿色生产转型将降低0.058,未参与合作社的柑橘种植户若参与时,其绿色生产转型将提升0.068.(2)机制分析表明,参与合作社能够通过提高收益预期、降低风险感知和提供融资支持促进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3)异质性分析表明,完全横向合作比部分横向合作对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实施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合作社比未实施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合作社对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参与合作社对受教育程度较高、柑橘种植面积较大、柑橘收入占比较大的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结论]要大力推动合作社的培育进程、健全合作社服务体系、鼓励合作社提供销售服务和实施标准化生产、引导不同禀赋的柑橘种植户参与合作社,有针对性地促进柑橘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

    合作社绿色生产转型柑橘种植户内生转换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

    基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徐惠林
    70页

    社会资本、知识存量影响粮食种植户肥药减施采纳度的组态路径研究

    王颜齐张佳宁王慧月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社会资本与知识存量视角,探究粮食种植户实现高肥药减施采纳度的组态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推农户肥药减施行为实施提供借鉴.[方法]文章使用2022年调研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究社会资本(包括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规范)和知识存量这5个前因变量实现种植户高肥药减施采纳度的组态路径.[结果]5个前因变量中不存在单独解释种植户高肥药减施采纳度的必要条件.存在5种引致粮食种植户高肥药减施采纳度的组态路径:社会网络*社会参与*无社会规范*知识存量;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无社会网络*社会参与*社会规范*知识存量;无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知识存量;无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知识存量.其中,第四种路径的覆盖率最高,对种植户肥药减施采纳度的解释力度最好.[结论]社会资本、知识存量是促进粮食种植户肥药减施的关键因素.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规范和知识存量可通过5种组态路径实现粮食种植户高肥药减施采纳度.

    肥药减施社会资本知识存量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组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