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热带医学
中国热带医学

杜建伟

月刊

1009-9727

ctmffff@vip.163.com;ctmffff@163.com

0898-65377298、65326675

570203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中国热带医学/Journal China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 中国热带医学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国内外”的办刊方针,突出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特色,促进有关学科发展。介绍防治、研究成果、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经验,介绍国内外在热带病防治与研究中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力求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严谨的技术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竭诚为全国医疗、卫生、医药、环保部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医药院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同志们服务。栏目设置:述评、 论著、疾病控制、临床诊治、传统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研究进展、理论探讨、科技信息、媒介防制、营养与食品等。报道内容: 主要报道传染病,非传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种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性病、皮肤病、艾滋病、营养缺乏或过多病、物理病、职业卫生、中毒、贫血、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其 它: 本刊被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MEDLINE和Global Health等 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和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并与国内外90余种期刊交换。2006年 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省2017-2021年成人血脂水平变化趋势和地域差异

    胡益顾怀聪张波王为强...
    17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35岁及以上成人血清中血脂浓度的变化趋势及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并比较血脂的地域差异.方法 利用2017-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安徽省数据,根据年份和省内不同地区绘制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各地区患病率,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每年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的整体平均水平都随着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轻度下降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水平波动较小.2017-2020年TC水平逐年改善,而2021年再次升高.与TG和non-HDL-C相同,2017-2019年LDL-C的平均水平逐年下降,而2020-2021年血脂水平较前3年出现回弹.相反,HDL-C水平仍呈下降趋势.除HDL-C,皖北(n=31 716)整体血脂水平高于皖南(n=50 681),皖中(n=38 246)最低.高胆固醇血症(7.400%,2 347/31 716)、高 LDL-C血症(5.228%,1 658/31 716)、低 HDL-C 血症(9.935%,3 151/31 716)、高TG血症(18.212%,5 776/31 716)、高 non-HDL-C 血症(5.789%,1 836/31 716)患病率均以皖北最高.年龄、地区、高中及以上学历、吸烟、饮酒、收缩压、血糖、体重指数为血脂异常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安徽省≥35岁成人的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状况仍未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尤其皖北地区,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血脂及相关疾病的认识,及时进行干预措施,有效延长居民寿期.

    血脂趋势血脂异常患病率地域差异安徽省

    深圳市2013-2022年6~19岁人群主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趋势

    罗日景温莹程雁鹏陈霓璇...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深圳市2013-2022年6~19岁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及水痘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流行特征和发病率趋势变化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流感、流腮和水痘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61.44/10万、157.70/10万及664.34/10万.流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2.88%(P<0.05).流腮和水痘发病率均以2019年为转折点先升后降,流腮发病率APC分别为11.51%和-43.49%(P>0.05),水痘发病率APC分别为28.88%和-50.03%(P<0.05).从季节分布上看,3种传染病发病均呈双峰分布,冬季(12月-次年1月)及春夏交际(4-6月)高发.6~<10岁人群报告3种传染病病例数占比超过60%.10~<15岁和15~19岁人群水痘发病占比呈上升趋势.15~19岁人群流感和水痘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APC分别为77.89%和33.00%(P<0.05).结论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趋势分析观察到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流感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水痘发病率呈"升-降"变化.6~<10岁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应继续推进小学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同时15~19岁人群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及10~19岁人群水痘发病占比升高,提示应对高年龄组未成年人群的免疫空白和集中住宿等影响因素开展干预.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特征Joinpoint回归模型

    青岛市2018-2022年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耐药特征及利福平耐药影响因素分析

    宋颂徐红红王忠东李学奎...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青岛市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的耐药筛查情况及耐药影响因素,了解利福平患者耐药纳入治疗情况,为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民健康保障信息系统"中获得青岛市2018-2022年期间登记的726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病案信息,分析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5种抗结核药品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和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Am)耐药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福平耐药患者的影响因素,评价利福平耐药患者检出及纳入治疗情况.结果 726例研究对象中耐药278例,总耐药率达38.29%.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依次为:INH 25.90%(188/726)、RFP 22.87%(166/726)、Lfx 14.19%(103/726)、EMB 11.29%(82/726)、Am 2.48%(18/726).耐药谱分析显示,耐1种药中,RFP最多,占13.67%(38/278);耐2种药中,以INH+RFP最多,占15.83%(44/278);耐3种药中,以 INH+RFP+Lfx最多,占7.19%(22/278);耐4种药中,以 INH+RFP+EMB+Lfx最多,占6.12%(17/278).利福平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25岁组患者相比,45~<65岁组、≥65岁组患者发生利福平耐药的风险较低(OR=0.356,95%CI:0.181~0.700;OR=0.352,95%CI:0.170~0.729).与其它省流动患者相比,本县区患者发生利福平耐药风险较低(0R=0.599,95%CI:0.373~0.962).与初治2月末痰涂片阳性患者相比,复发/返回、复治失败/慢性患者、其他患者发生利福平耐药风险较高(OR=9.380,95%CI:3.717~23.671;OR=25.749,95%CI:8.037~82.490;OR=36.651,95%CI:8.438~159.201).结论 青岛市耐药肺结核形势不容忽视,<25岁、其它省流动患者以及复发/返回、复治失败/慢性患者、其他患者为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发生利福平耐药的危险因素.

    肺结核高危人群耐药筛查影响因素纳入治疗

    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存影响的研究

    庞兴亚徐铁龙郑彬
    196-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存的影响,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培养白纹伊蚊C6/36细胞,对Ⅱ型登革病毒进行扩增并收获.实验室驯化的白纹伊蚊羽化后,每天用现配的10%葡萄糖水喂养,于温度28℃,湿度≥70%条件下饲养,至3~5日龄时用于感染实验,感染前一天挑出雄蚊,将雌蚊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断食断水.感染时分别吸食含与不含Ⅱ型登革病毒的血餐(未感染组血餐除不含Ⅱ型登革病毒外,其余成分与感染组血餐相同),挑取饱血蚊采用10%葡萄糖水维持饲养,每天观察、记录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情况.吸食血餐后第14天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感染组白纹伊蚊Ⅱ型登革病毒核酸,计算病毒感染率.计算并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白纹伊蚊的生存率,用生存分析方法,绘制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感染组共饲养99只感染实验后的饱血白纹伊蚊,未感染组共饲养83只未经感染实验饱血白纹伊蚊,感染实验后第14天,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白纹伊蚊分别死亡31只和15只,死亡率分别为31.31%(31/99)和18.07%(15/83),感染组死亡率高于未感染组.经log-rank检验,感染组白纹伊蚊生存曲线低于未感染组(x2=4.121 9,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组白纹伊蚊的感染率为77.94%(53/68).结论 Ⅱ型登革病毒感染白纹伊蚊可降低白蚊伊蚊生存率.

    白纹伊蚊登革病毒生存分析

    武汉市2013-2022年血吸虫病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李洋王浩刘聪张佳京...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武汉市2013-2022年的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2013-2022年血吸虫病年报历史资料和武汉市街道级矢量地图,建立街道层面的疫情资料空间数据库;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血检阳性率分阶段变化趋势;使用ArcMap10.8对武汉市血吸虫病疫区街道10年间血吸虫病人群筛检血检阳性率进行空间可视化呈现,同时进行热点分析(Getis-Ord Gi*

    血吸虫病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武汉市

    结核病诊断方法及其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邵艳宏刘瑞卿杨洁刘志礼...
    20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核病是1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生存力强、致死率高,有高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其引起的耐多药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早期有效治疗对于预防耐药菌株的出现至关重要.筛查和诊断结核病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临床表征,影像学检查(胸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痰培养检查(L-J培养基、BACTEC液体培养系统),免疫学检查(脂阿拉伯甘露聚抗原检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近年来,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环介导的等温扩增、线性探针测定等新兴分子诊断方法和全基因组测序被用于诊断结核病.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识别结核分枝杆菌,而且可检测抗结核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等)的相关突变位点,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结核病一些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辅助临床医生对结核病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并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最新高通量检测方法予以探讨和展望.

    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公共卫生

    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12例临床分析

    陈皓楠李兴明范贤明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KPLA)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2022年糖尿病合并KP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糖尿病合并KPLA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47~74岁.5例合并胆道疾病,3例合并梅毒,2例合并乙肝.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2例)、纳差(10例)、腹痛(6例)、头晕(2例)、乏力(3例)、咳嗽咳痰(2例),意识障碍(2例),视力障碍(1例).检验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转氨酶、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血小板和白蛋白降低.腹部CT表现为单侧病变多见,多发生在右肝,主要表现为团块影、片状影、结节影.2例患者合并侵袭性综合征,2例肺脓肿,其中1例同时合并眼内炎及脑膜炎.病原学检查12例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均为敏感菌.经积极控制血糖、有效应用抗生素及肝穿刺置管引流后,11例好转,1例遗留永久性失明.结论 糖尿病合并KPLA的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误诊,应尽早行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积极的血糖控制,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肝脓肿穿刺引流有助于改善预后.

    肺炎克雷伯菌糖尿病肝脓肿临床特征

    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实验室检测与分子鉴定

    黄达娜刘小莲高世同李媛...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深圳市1例输入性黑热病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溯源分析以确定感染虫株.方法 收集2023年3月15日深圳市确诊1例黑热病病例的骨髓穿刺液和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患者骨髓穿刺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对血液样品采用内脏利什曼原虫快速诊断试剂(rk39)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并提取全血DNA,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Ⅰ(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1,ITS-1)序列并测序比对,同时基于ITS-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对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查见大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黑热病,患者血液采用rk39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PCR扩增出ITS-1基因产物序列与预期大小一致,经NCBI数据库中比对,与婴儿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确定感染虫株为婴儿利什曼原虫.对扩增的ITS-1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发现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到一个分支,且与所选的参比序列中的KC347299距离较近.结论 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在我国仍时有发生,应加强非疫区医务人员诊断技术,积极配合使用新的诊断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同时应提高对利什曼原虫的防控能力.

    黑热病利什曼原虫实验室检测基因溯源

    辽宁省2021-2022年餐饮食品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特征检测

    孙婷婷魏彤竹王晓丹王伟杰...
    22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2021-2022年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污染状况、携带的毒力因子及药物敏感性的特征.方法 对辽宁省2021-2022年分离自15个监测点4大样品种类共620份样品,应用GB4789.14-2014进行分离鉴定蜡样芽胞杆菌,并用PCR方法进行菌群特异性基因groEL和gyrB及11种毒力基因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79株蜡样芽胞杆菌都检出了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占比较大的分别是非溶血性的肠毒素nheC、nheA和nheB,检出率分别是100.0%(79/79)、93.3%(74/79)和83.5%(66/79),肠毒素entFM基因检出率98.7%(78/79).79株餐饮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携带19种毒力基因模式,基因模式中Ⅸ和ⅩⅦ比例最多占到16.5%(13/79).79株蜡样芽胞杆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对氯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复方磺胺甲恶唑65.8%(52/79)、亚胺培南10.1%(8/79)、红霉素73.4%(58/79)、克林霉素60.8%(48/79)、环丙沙星75.9%(60/79)、四环素耐药率70.9%(56/79).结论 辽宁省餐饮食品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分离株至少携带4种以上毒力基因,约100%的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抗菌药物敏感性高,应加强主动监测,及时针对性的防控干预,为日后的溯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耐药性呕吐毒素肠毒素

    《中国热带医学》关于征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栏的通知

    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