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仇加勉

双月刊

1672-2140

gadx@chinajournal.net.cn

010-83903269/3267/3037

100038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公安学、法学、犯罪学、语言文学等方面的论文,也刊登政治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高教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读者对象为公安干警及公安、政法系统院校师生和政治理论工作者,研究人员、公安、政法系统工作人员。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轻罪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完善路径

    步洋洋王成成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转型时期犯罪结构的深刻变化,围绕轻罪治理的论理分析适时兴起.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轻罪治理问题的研讨不应单纯囿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利弊多寡,而是应当透过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的生成逻辑,演绎归纳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轻罪治理何以产生与发展的正当性、合理性,以求最大限度地消解轻罪治理问题项下的观念分歧,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轻罪治理体系建构的范式转型.以此为基础,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良法善治之要求,构建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轻罪治理体系;因应刑事一体化理论之基本要义,健全轻罪治理不同阶段的配套机制.

    轻罪轻罪治理宽严相济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流域环境刑事司法保护机制的优化

    叶小琴王晶
    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我国流域环境保护理念逐步从一元空间观向国土空间观转变,这要求识别流域的空间特征并针对性优化刑事司法保护机制.当前的刑事司法保护面临三个困境,具体为以打击水域环境犯罪为中心、环境犯罪线索来源单一、重要生态区域特殊保护缺乏.建议构建流域国土空间的能动预防犯罪机制,确立公安机关的枢纽地位,推行三方面优化措施,即公安机关绩效管理的综合化、公安机关"一对多"行刑衔接的精准化、公安机关与检法协同保护的专业化.

    流域保护国土空间观环境犯罪犯罪预防行刑衔接

    犯罪治理模式数智化转型的制度因应——以隐私保护为视角

    吴何奇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的海量积聚和数智技术的兴起,数字化犯罪治理正迈向数智化犯罪治理.我国的隐私规制通过知情同意原则、数据最小化原则保证隐私让渡的自主性与正当性,但上述原则在隐私保护方面仍有短板.域外隐私监管采用合理隐私期待标准划分公/私界限,通过对第三方原则的灵活阐释与令状制度协调隐私保护与数智赋能,通过相关权利义务的设定不断强化数据使用的透明可控.犯罪治理模式数智化转型中隐私监管的中国方案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数智化犯罪治理应实行全过程隐私监管;通过场景导向的规则构造提升隐私监管的动态性;数智化犯罪治理应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

    犯罪治理数智化隐私保护制度因应

    间谍罪量刑规范化研究

    肖君拥杨勇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三步式"量刑步骤对间谍罪进行规范化量刑,能够统一标准与尺度,避免经验主义,助力实现国家安全法治.量刑第一步确定间谍罪的量刑起点时,应把握好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情节一般""情节较轻"所对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量刑第二步确定间谍罪的基准刑时,应准确识别犯罪次数、犯罪结果等非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合理确定基准刑.量刑第三步确定间谍罪的宣告刑时,应选择适当的量刑情节调节比例,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的特殊量刑情节,综合确定宣告刑.

    间谍罪量刑规范化间谍行为量刑起点基准刑

    论逃税行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前置条件

    赖早兴罗素敏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第201条第4款规定"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这一前置条件实现对逃税行为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已受行政处罚"要求客观上完成罚款的缴纳,但不妨碍行为人行使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也与行为人内心是否主动悔罪无关.逃税罪立法中该前置条件的限制适用情形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并不冲突,其中规定的"五年内"的起算时间点应考虑所受处罚的种类及其具体执行情况.这一前置条件以行政处置手段影响对逃税行为法益侵害的终局评价,故在逃税案初犯处理过程中,行政处理程序应前置于刑事追诉程序.

    逃税罪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理前置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上诉权的争点、成因与走向

    陈在上时娜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正义诉求的时效性等诸多考量,我国2018年《刑事诉讼法》在吸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理论上纠结、实践中困惑,且可能严重影响该制度实践理性的上诉权问题并未明确.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告人上诉权究竟是浪费国家资源的不诚信行为,还是被告人不可剥夺的基础性权利,构成了其是否理性的关切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缺乏"自愿性"的生成机制是被告人上诉的深层原因,具体体现为程序适用的行政化、值班律师作用的证人化、检方量刑决定的独断化等层面.鉴于此,应强化检察机关的客观与诉讼关照义务,保障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根据案件适用刑罚的差异设置"二元化"机制;并可对"空白上诉"增设一定的惩戒,但应确保权利保障与救济程序的畅通.

    认罪认罚从宽被告人上诉权自愿性量刑协商诉讼关照

    跨境数据取证中公私合作的具体路径

    魏光禧刘想树
    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境数据取证是刑事侦查、国际法领域的一个交叉课题.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电子数据跨境取证的现实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明显捉襟见肘,单边跨境远程取证又容易引发国际法冲突,侦查机关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等私主体合作进行跨境数据取证已成为刑事侦查新常态,但也因此带来一系列实践操作和规范层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在国际法与国内法互动的基础上,推动跨境数据取证从单向取证转向合作取证,从二元范式转向多元治理,从强地域性转向弱地域性.具体而言,实施主体和公私合作行为的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执法管辖权也可以突破电子数据的属地管辖,转换为针对数据控制者的属人管辖,而取证对象则需要从犯罪控制与数据安全相平衡的视角出发,通过数据分类分级规则来确定.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跨境取证公私合作电子数据

    刑事证明中的预测性算法证据研究

    刘宇琪秦宗文
    7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测性算法证据是由算法将个案与类罪行为模型对比后导出的异常行为数据,可以预测并提示潜在的犯罪风险,通常作为侦查线索适用.但实证考察发现,其亦作为指控证据使用并对法官定罪心证产生影响,同时存在法律资格不明、审查方式混乱无序等问题.预测性算法证据本质上属于裸统计证据,与待证事实的相关性较弱,推理链条不牢固,若直接将其作为定案证据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为了平衡预测性算法证据在刑事证明中适用的积极价值与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一方面,在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探讨预测性算法证据的证据准入资格、定案证据资格审查以及证明机制构建等问题,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审查规则;另一方面,从侦查重心主义视角出发,明确侦查机关对预测性算法证据的初步审查和随案移送等义务,以及对全案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保障实体真实.

    预测性算法证据算法大数据最佳解释推理

    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情报侦查预测研究

    岳佳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目前在数据情报侦查预测中存在运算挖掘过拟合、因果关联效应潜在偏差高、新型数据犯罪模式更迭快等突出问题,亟待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情报侦查预测研究范式予以回应.以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情报侦查预测价值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情报侦查预测的框架与模式,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情报侦查预测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情报侦查预测的方法.这不仅能提升挖掘潜在数据犯罪情势关联规则的精确性,推动传统侦查因果解释理论的发展,还能缓解数据情报侦查决策僵局,提高数据情报挖掘分析的差分隐私,创新和拓展数据犯罪防控模式,从而实现数据情报侦查预测的应然价值与实然效果.

    机器学习数据犯罪情势数据情报侦查侦查预测

    侦查中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

    王仲羊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是指处理个人信息所依据的正当法律理由,属于侦查中干预个人信息权利的前置性要件.然而,在数据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侦查机关陷入了超期存储、重复利用、片面使用、重量轻质四种行为误区,致使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存疑.通过分析现行规范可知,侦查中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基础在性质上属于概括授权条款而非特别授权条款,在表述上应采取正向授权方式而非反向禁止方式,在结构上应遵循多元基础而非一元基础.在制度设计上,在侦查中应形成个人信息处理的二元合法性基础,以"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所必需"作为法定基础,以"取得个人同意"作为意定基础.

    刑事侦查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处理合法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