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孙欣

双月刊

1005-1678

shyw1976@hotmail.com

025-58588537

21003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北路9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中国生药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的毒理、药理、药分和药动学: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制、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及对药物性能、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专题论述。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药理、毒理、药动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刚谢文文
    359-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60例在浙江省义乌復元私立医院行肘关节以下手术的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麻醉情况及认知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运动阻滞剂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运动阻滞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4例,构成比为13.33%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低于3分者共有24例,构成比为80.00%,观察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20min MMSE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肘关节以下手术时,采用局麻药物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延长神经组织时间,且可获得较好的镇静、阵痛效果,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右美托咪定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认知功能

    老年患者实施术中保温对其全麻BIS恢复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优化影响分析

    刘孝国徐国勇胡如春周夏匀...
    362-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讨论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全麻下行开腹胃肠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8例为调查对象,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参照双盲随机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9.对照组仅予以液体输入与铺巾覆盖,研究组则采取液体输入、腹腔冲洗液体加温以及暖风毯覆盖等术中保温措施,记录比较2组患者从麻醉开始到手术完成不同时间点的食管温度与MAP,同时观察患者苏醒时间与效应室浓度等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T0、T1的食管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2~T6的食管温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2组不同时间点的MAP均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丙泊酚停药时BIS值无明显差异,而在停药时BIS≥80恢复时间及其效应室浓度则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行全麻开腹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术中保温有助于维持患者全麻下正常体温,缩短术后BIS恢复时间,降低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老年术中保温BIS恢复时间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血清PSA、PAP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及雌激素对其影响研究

    陶红陈文军
    36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血清PSA、PAP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及雌激素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缙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给予己烯雌酚3mg,1次/d,口服,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mg,1次/d,口服,连续2个月.同时选取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时期体检健康者6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观察前列腺增生组、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治疗前、前列腺癌组治疗后血清PSA、PAP水平,以及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评分指标.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的血清PSA、PAP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SA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78.33%,指标特异性达70.00%,而PAP对前列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及检测的灵敏性为53.33%,指标特异性达93.33%;PSA对前列腺癌检出的阳性率和灵敏性均高于PAP,而特异性却不及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AP水平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血清PSA、PA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前列腺癌组前列腺症状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IP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SA、PAP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雌激素能够降低其水平,改善前列腺癌症状,抑制病情进展.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雌激素

    C-erbB-2、p-Akt蛋白表达与乳腺癌NAC疗效关系探讨

    房国涛张琪
    368-370,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水平与患者新辅助化疗(NAC)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1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患者NAC治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Akt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AC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 114例患者中C-erbB-2阳性79例(69.30%)、p-Akt阳性77例(67.54%),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率、p-Akt阳性率主要与肿瘤分化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erbB-2阴性表达患者的NAC总有效率80.00%显著的高于阳性患者的54.43%(P<0.05);p-Akt阴性表达患者的NAC总有效率75.68%显著的高于阳性患者的55.84%(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Akt蛋白高表达降低了NAC治疗的敏感性,效果不佳.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磷酸化蛋白激酶B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王青张辰颉胡剑苗施江平...
    37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效果和手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月经第3~5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共服用6.5个月,之后观察其在长期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其患者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包括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并且,随访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变化和激素水平及B超检查结果等情况.对照组患者口服25mg/d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均进行一段时间的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后,全部出现闭经的情况,相应的临床症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未进行治疗前,患者雌二醇激素水平为(298.5±156)pmol/L,孕激素水平为(2.8±1.3)pmol/L.治疗6.5个月之后,患者雌二醇激素水平为(228.4±114)pmol/L,孕激素水平为(1.3±0.5)pmol/L.分析可得,治疗后患者机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以及雌二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长期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并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总治疗有效例数为92例,治疗有效率为92.0%.结论 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于子宫肌瘤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率以及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3例的临床效果

    贾会兵王世华苗晓霞
    37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n=66)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硫糖铝治疗,每次4片,4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铝碳酸镁进行治疗,每次1~2片,3~4次/d,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4周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84.85%,观察组3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腹泻2例、皮肤瘙痒3例,并发症发生总例数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观察组患者中腹泻1例、消化不良2例,并发症发生总例数为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

    胆汁反流性胃炎铝碳酸镁疗效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镇静时BIS值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陈奇涵章晓泽
    376-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状态的准确性,并寻求该镇静方法下行有创操作最佳时机的BIS值.方法 随机选取行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在麻醉开始前依此静脉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以及右美托咪定,输注方法:负荷量1.0μg/kg,恒速输注15min;随后以0.3μg/kg恒速维持输注5min.记给药前时间点为T0,并记录各指标基础值;右美托咪定开始输注后5min、10min、15min以及20min,分别记为T1、T2、T3以及T4时间点,并以此四个时间点,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T1组、T2组、T3组及T4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对应时间点的HR、MAP、SpO2、BIS值以及OAA/S评分,分析BIS值与OAA/S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得出OAA/S=1时的最佳临界BIS值.结果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镇静时对心率的影响较大.该方法下的BIS值与OAA/S评分呈正相关(r=0.95),且OAA/S=1时,最佳临界BIS值为44.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镇静时BIS值与OAA/S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IS值44.5可作为该镇静方法下行有创操作的较好参考指标.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脑电双频指数警觉/镇静评分相关系数

    醒脑静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

    杜雅明刘红军许锋杰余五珍...
    379-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醒脑静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后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急诊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前列地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治疗.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如常规饮食指导、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将2组治疗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DA、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对比,同时记录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量(CBFV),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氧化应激指标MDA、Hcy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2指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前,2组VEGF、CBFV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VEGF、CBFV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提升(P<0.05);2组间不良反应率相似,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脑静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再灌注后脑组织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醒脑静前列地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脑保护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古丽斯坦木扎拜尔吾儿古丽·买买提阿依仙木古丽·木沙
    382-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尿激酶治疗.观察比较2组血管再通率、血清因子水平变化、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IL-10及HSP70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因子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及急性期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开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安全性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疗效评价

    王旭美黄可
    385-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妊娠的治疗效果评价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4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瘢痕子宫妊娠终止的产妇50例做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实验组,选择无瘢痕子宫妊娠的产妇50作为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进行米非司酮治疗,口服使用,患者在药物治疗的第3天实验组用米索前列醇进行用药,该药选取空腹用药,在阴道后穹窿上放置.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妊娠产物排出时间以及阴道出血量和宫缩发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5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7例,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5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1例,治疗有效率为82.0%.由此可得,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由此可得,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终止瘢痕子宫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安全性较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瘢痕子宫妊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