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孙欣

双月刊

1005-1678

shyw1976@hotmail.com

025-58588537

21003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北路9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生化制药研究所、中国生药工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生化和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的毒理、药理、药分和药动学: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临床研究;生化和生物药物制剂的研制、药物稳定性的研究及对药物性能、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生化和生物药物的专题论述。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化技术、生物技术、分离和纯化技术、药理、毒理、药动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高、中级科技工作者及临床医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叶禄伟汪志刚张民杰
    416-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脓毒症患者治疗时,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于患者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针对4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同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CBP治疗;此后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并在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 2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监测,均可见其明显差异;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其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治疗后均为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均为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 CBP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发现,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的乳酸水平,使其逐渐下降,同时帮助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得以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CBP重症脓毒症血乳酸血流动力学

    不同血液净化方案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状况对比

    林强康杨絮林岳陈新国...
    419-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独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序贯血液净化)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共94例,根据患者血液净化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血液灌流组(n=48)与序贯血液净化组(n=46),对比治疗结束后2组临床疗效、心肌谱指标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血液灌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3.8±5.8)%,序贯血液净化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8.1±3.4)%,二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肌酶谱指标方面,且序贯血液净化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明显优于血液灌流组(P<0.05).序贯血液净化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血液灌流组(P<0.05).结论 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血液净化方案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血液灌流序贯血液净化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肌损害

    利用信息系统提高门急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探索

    孙俏洁徐文峥项艳徐俊燕...
    42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提高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减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利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收集2014年和2015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由2014年的95.40%提升至2015年的98.71%.不同类型的主要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显著减少.结论 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的运用,提高了门急诊抗菌药物合格率,提升了药学服务水平.

    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抗菌药物分析评价

    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及影响因素探讨

    沈庆华肖友贵李人杰
    425-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缙云县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A、B、C 3组,其中A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静脉化疗+内分泌治疗,B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内分泌治疗,C组采用乳腺包块切除术+内分泌治疗.观察3组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3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1+T2、TNM分期为Ⅰ+Ⅱ期、免疫组化非三阴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较高,而不同年龄和肿瘤直径患者的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将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免疫组化三阴作为自变量,将患者生存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免疫组化三阴情况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412、5.138和4.085.结论 不同治疗方式对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免疫组化三阴情况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

    乳腺癌老年改良根治术生存率危险因素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唐鲁兵范凤凤李占文杨华锋...
    428-429,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宁波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2012年6月~2016年11月120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HBsAg阳性,共62例;对照组HBV-DNA、HBsAg均阴性,共58例;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降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作用.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48.28%,对照组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6.45%,研究组化疗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害中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的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抗病毒治疗20例,未抗病毒治疗42例.进行抗病毒治疗者HBV再激活率(5.0%与31.0%)和肝功能损伤发生率(20.0%与52.4%)均明显低于未行抗病毒治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易发生肝功能损伤,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减少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和程度.

    乳腺癌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损伤相关性

    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

    王海英诸琦
    430-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鼓膜穿刺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和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66.7%)(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22.2%)(P<0.05);结论 使用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明确.

    鼓膜穿刺鼓室注药中耳炎

    妊娠高血压孕妇血清尿酸水平的观察分析

    韩菲魏殿军
    433-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清尿酸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作为妊高征组,再将其分为重度妊高组(33例)、中度妊高组(33例)和轻度妊高组(34例),选取100例正常妊娠产妇为正常妊娠组,分别测定4组血清尿酸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妊高组平均血清尿酸水平(359.75±89.2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88.24±54.54)μmol/L,在妊高征组中,平均血清尿酸水平按重度、中度、轻度不同程度依次递减,分别为(449.32±81.11)、(352.89±76.41)、(288.76±59.58)μmol/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妊娠期孕妇的血清尿酸水平能够有效判定孕妇的妊高征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尿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检测

    抗生素联合外科手术及心理干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分析

    黄淑群岑浩锋孙优异
    435-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方案,分析在外科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抗生素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根据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差异并进行总结分析.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心理情况给予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相关治疗的重要性,及时消除/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确保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结果 7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膜炎患者临床感染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此外还有少数患者感染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混合菌.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56.41%,临床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患者治愈率35.90%,临床有效率为79.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统计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统计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感受、总体健康、药物依赖性和疼痛与不适5项指标,观察组患者疼痛与不适和总体健康2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给予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膜炎广谱抗生素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可观,安全性可靠,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可进行临床推广.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抗生素心理干预

    对比剂分次团注在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王延春祝则峰吴燕萍黄益隽...
    438-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比剂分次团注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CT门静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剂均采用碘海醇(350mgI/mL).A组20例,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式,对比剂用量为100mL,注射流率4mL/s.B组22例,采用对比剂分次团注方式,第1期注入对比剂60mL,注射流率4mL/s,20mL生理盐水以同流率冲管,延迟10s后再次以4mL/s流率注入40mL对比剂,再用20mL生理盐水同速冲管.根据原始图像和后处理图像评价门静脉系统图像质量和测量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实质的CT值.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门静脉-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Kappa检验评价主管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B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差值均高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7,3.523,P<0.01);肝实质和肠系膜上静脉CT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常规注射方式组为(3.60±0.82)分,分次团注组为(4.77±0.81)分, B组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位评价医师结论一致性好.结论 对比剂分次团注技术在相同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能显著提高门静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CT成像质量.

    门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对比剂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探讨

    郑海燕王晓杰
    441-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治疗应用.方法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查找检索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使其达到临床的应用目的.阐述黄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分析其生物活性,结合相关结构功能,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阐述.结果 经过分析后,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调节系统等有一定的影响.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镇痛、抗抑郁以及延缓衰老.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主要指的是抗菌、抗病毒活性以及抗HIV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的各种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如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再灌注性肝损伤等.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抗肿瘤细胞的繁殖等.黄酮类化合物中与雌激素化学结构相似的是异黄酮,具有雌激素的生理作用,从而对雌激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 黄酮是从多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属于多酚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可便于在临床上应用,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以及保护肝和镇痛等多方面的应用,生物活性多样,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