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新通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新通信
中国新通信

晋岚

半月刊

1673-4866

telenews@126.com

010-62378496 5166628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去北土城西路16号友城大厦231室

中国新通信/Journal China New Telecommunications
查看更多>>《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中国新通信》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期刊,原《中国数据通信》(月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2005年被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期刊,于2006年1月改名为《中国新通信》(半月刊)。办刊宗旨:以飞速发展的新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结合信息通信市场、业务和技术,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的建设成就与发展趋势,交流实用技术和经验,普及新技术新业务知识及使用知识,全面跟踪和报道新信息通信的最新态势。读者对象:从事信息通信工作的技术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市场与业务的开发人员,有关专业的院校师生和科研开放人员。本刊特点:具有权威性、实用性、技术性。覆盖范围:电信、电子、广电、交通、铁路、石油、电力、矿业、教育、金融和部 队、政府机关等相关信息通信部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段悦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亟须改革。笔者从一名专职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究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改革,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学习效果。

    智慧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挑战与创新路径

    蔡杰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屹立不倒,其在对外交流活动中的形式、层次、主题体现也越发多样,代表的不仅仅是时代变迁的烙印,更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精神指引与价值导向。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是每一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客观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重点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与方法。希望可以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优势与特点,切实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并真正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挑战创新

    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

    郭楠楠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给职业学校的学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于中职生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将其融入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对于学生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程教学与学习中严格落实工匠精神的融入,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

    工匠精神计算机专业教学应用能力实践创新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教学策略研究

    张艳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上教学逐渐成为常态性教育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在线教学中,由于缺乏计算机设备操作,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作业提交拖延并且质量不高,师生互动效果较弱,临场感差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在线教学效果。为改善这一情况,本文采用"电脑端+手机端"模式改变技能学习的方式;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形式多样的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迁移能力;改革评价方式并及时提供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确保"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在线教学

    "互联网+"时代软件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孙惠芬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还有些问题亟需改进,如教材内容、实习训练、师资队伍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将"四双四维"教育模式深度融合,打造高质量的软件专业教育水平,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及软件行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互联网+"时代软件专业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背景下"电工技术B"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李慧媛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混合式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是目前高校的重要教学模式。以"电工技术B"课程为例,基于"互联网+"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独立SPOC课程、移动端平台和传统课堂相结合。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线上课程,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这对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独立SPOC课程移动端平台

    浅析网络亚文化冲击下高职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杨林王蓉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亚文化作为一种次要的、非主流的社会文化,在形式、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并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于高职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剖析了高职生在网络亚文化的冲击下暴露出网络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高职生网络信息素养的现实路径,引导高职生甄别网络负面信息,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选择正确、高尚的网络亚文化价值观,从而形成高水平的网络信息素养。

    高职生网络信息素养网络亚文化

    信息化时代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以Q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为例

    柳婉仪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希望对促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信息化信息素养教育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

    郝娟钟文琪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要求更加严格。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改革教学模式和策略,结合基本学情和教情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实现与时俱进。建筑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难度系数偏高,面临诸多阻碍。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先导,主动探索建筑学新工科培养路径,重构新工科理念下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充分挖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特色,确保所培养出来的建筑学专业人才能够符合市场需求。

    "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新模式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教育研究与探索

    田容雨朱慧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智慧化校园建设成为影响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地学习,一直是智慧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深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教学模型,并对基于模型的智慧教育进行了探索,讨论了智能教育和深度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融合,强调了其在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和智慧个人方面的重要性。以教师为主导并转变学生思维方式来发展其深层次学习是与发展其高阶能力、破解复杂难题智慧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同时,智慧教育的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深度学习智慧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