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将RPLys应用于牦牛养殖提供技术参考.试验采用 2×3 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为 2 种饲粮蛋白水平(低蛋白饲粮:12.98%,高蛋白饲粮:14.99%)和 3 种RPLys添加水平(0%、0.15%和 0.30%,干物质基础).选取 36 头(237.00±35.96)kg年龄为 4 周岁左右的健康公牦牛随机分为 6 组(Ⅰ组:低蛋白基础饲粮,Ⅱ组:低蛋白饲粮添加 0.15%RPLys,Ⅲ组:低蛋白饲粮添加 0.30%RPLys,Ⅳ组:高蛋白基础饲粮,Ⅴ组:高蛋白饲粮添加0.15%RPLys,Ⅵ组:高蛋白饲粮添加 0.30%RPLys),每个处理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1 头牦牛.预饲期 7d,正饲期60 d.结果表明:(1)平均日增重在RPLys添加量主效应中以 0.30%组最佳,显著高于基础饲粮组(P<0.05),在两因素交互作用中,以Ⅲ组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在RPLys添加量主效应中以 0.30%组最佳,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和 0.15%组(P<0.05),在两因素交互作用中,以Ⅲ组最佳,显著高于Ⅰ组(P<0.05).(2)在蛋白水平主效应中,高蛋白饲粮组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低蛋白饲粮组,高蛋白饲粮组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极显著低于低蛋白饲粮组(P<0.01),在两因素交互作用中,以Ⅲ组最佳,其OM、CP、NDF及ADF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3)在RPLys添加水平主效应中,添加 0.15%和 0.30%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尿素、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肌酐、胰岛素(INS)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相比基础饲粮组均显著升高(P<0.05),在两因素交互作用中,INS在Ⅵ组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4)在RPLys添加水平主效应中,添加 0.15%和 0.30%组游离氨基酸均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在两因素交互作用中,以Ⅴ组最低,显著低于Ⅰ组(P<0.05).(5)在蛋白水平主效应中,高蛋白饲粮组氨态氮及各组分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蛋白饲粮组,乙酸/丙酸比显著低于低蛋白饲粮组(P<0.05),在RPLys添加水平主效应中,0.15%和 0.30%组微生物蛋白均显著低于基础饲粮组(P<0.05).综上,本研究得出,在低蛋白基础饲粮组中添加 0.30%RPLys效果最佳,能显著改善牦牛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