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饲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饲料
中国饲料

谷继承

半月刊

1004-3314

zgsl@chinafeed.com.cn

010-64246642

100710

北京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2号楼

中国饲料/Journal China Fee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中国饲料工业方针政策,报道饲料行业建设和发展信息,传播国内外科技和市场信息,介绍饲料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集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为一体,为繁荣中国饲料工业,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服务。主要栏目有跨世纪论坛、科学实验研究、饲料加工机械、工作研究、添加剂、水产养殖、政策法规、动物营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业发展稳定向好 监管新政密集推出——2023年山东饲料产业形势分析

    商晓宇刘玉华柳晓峰
    1-5页

    肠型的研究进展及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前景

    郭成李胜利徐晓锋戴东文...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型的定义方便了对肠道菌群的认识.肠型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反映动物体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动态影响.虽然肠型有部分局限性,但对成年稳定个体的肠道菌群分型是必要的.研究表明肠型有助于精准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个性化的营养管理.和肠型一样,反刍动物的日粮结构、生理状态和生存环境等均会对其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影响.反刍动物的胃肠道菌群与单胃动物的肠道菌群有类似特性,反刍动物胃肠道的菌群变化可以反映反刍动物的营养代谢及健康.本文综述了肠型的意义及研究进展,为肠型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肠型肠道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瘤胃

    酒糟的营养价值及其在肉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婷罗杰蒋政云张复生...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酒糟营养丰富,可直接作为补饲使用,既能代替部分粗饲料,还能代替部分精料补充料;通过不同处理后,还能做为蛋白质的来源,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文章对酒糟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探讨酒糟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反刍动物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促进酒糟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酒糟反刍动物生产

    油料籽实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欧国雨王萍萍佘韶峰赵永飞...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料籽实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具有营养价值高、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等特点,其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反刍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减少甲烷排放,但需要控制添加量,因此被开发利用作为反刍动物日粮中的添加剂.本文对油料籽实种类及其组成成分、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效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油料籽实在反刍动物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油料籽实反刍动物甲烷乳脂脂肪酸生产性能

    大肠杆菌多酚氧化酶的分子克隆及异源高效表达

    邓卉余丹邹成义范景胜...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菜籽粕、棉籽粕等非粮饲料资源存在的酚类化合物芥子碱、棉酚等抗营养因子,严重影响了其饲喂价值.本课题组筛选出的一株大肠杆菌属芥子碱降解菌SDB2已被证实能通过分泌多酚氧化酶来降解芥子碱和棉酚,本试验旨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实现其高效表达,为SDB2多酚氧化酶在饲料工业上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从大肠杆菌SDB2中克隆出多酚氧化酶基因,将其与质粒pET28a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培养,通过PCR鉴定及质粒酶切验证方法构建重组菌株,同时对重组克隆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2×2"交叉试验设计,以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两个影响因素诱导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在重组菌株中高效表达,经SDS-PAGE和WB双重验证后,确立最佳诱导条件,最终纯化出目标酶蛋白.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SDB2多酚氧化酶基因,构建出异源表达重组菌株.(2)克隆出的SDB2重组多酚氧化酶基因含目标核苷酸741个,总编码氨基酸263个(含标签氨基酸2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8499.0,理论等电点为6.94,据此预测出SDB2重组多酚氧化酶三维结构模型.(3)确立SDB2多酚氧化酶异源高效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为温度37 ℃,IPTG浓度1 mmol,该条件下表达出大量可溶性酶蛋白,有利于工业化生产.本试验条件下,大肠杆菌SDB2多酚氧化酶成功实现了分子克隆及异源高效表达,为我国非粮饲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大肠杆菌多酚氧化酶克隆高效表达

    不同被毛颜色成年斯布牦牛生长性能比较及分子育种潜力分析

    朱勇阮鹏程俄广鑫信金伟...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布牦牛作为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牦牛资源,其种质资源特性挖掘与遗传改良提升对西藏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类群成年阶段生长性能特点,明确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候选标记的优势基因型分布,评估斯布牦牛分子育种潜力.结果显示:5~7岁龄黑色斯布牦牛的管围及体高指标均极显著(P<0.01)高于棕色类群,群体组间体重及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棕色牦牛各年段的成年体重均值略优于黑色群体.另外,5个分布于ACSL1、MyoD1及TMEM18基因的已知与牦牛生长和泌乳等经济性状相关的标记在两个斯布牦牛类群中均存在较高比例的优势基因型,特别是TMEM18_C4447T和MyoD1_C1710T位点.两个斯布牦牛群体内各位点均未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表明斯布牦牛群体在历史上尚未经历强烈的关于经济性状的人工选择.本研究明确了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成年生长特性,解析了一系列经济性状相关遗传标记在斯布牦牛种群内的育种潜力,为探索斯布牦牛适时出栏技术及提升斯布牦牛选育进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斯布牦牛被毛颜色生长性能遗传标记优势基因型

    不同品种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及丰度的分析研究

    马玉辉李婷婷樊振声叶斯哈提·提安...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3个品种(伊犁马、哈萨克马和纯血马)断奶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及丰度的差异,为不同品种断奶马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择伊犁马、哈萨克马和纯血马断奶马驹15匹,平均体重分别为(145.28±1.69)、(126.75±5.58)kg和(184.65±9.54)kg,以品种为单位,分为3个组进行试验.断奶前同一品种马驹与母马一起饲养,通过直肠采样法采集马驹粪便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分析马驹粪便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1)哈萨克马粪便细菌observed_species、goods_coverage、PD_whole_tree、ACE和Chao1结果极显著高于伊犁马和纯血马马驹(P<0.01),纯血马马驹PD_whole_tree指标极显著高于伊犁马马驹,提高了 3.99%(P<0.01);(2)门水平前10的物种中3个品种相同的菌有7种,分别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软壁菌门和螺旋体门,伊犁马和纯血马马驹粪便厚壁菌门丰度比哈萨克马提高63.50%和70.37%,差异极显著(P<0.01);拟杆菌门丰度各品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哈萨克马>纯血马>伊犁马;(3)科水平马驹粪便前10的物种中,相同的菌有瘤胃球菌科、毛螺旋菌科和克里斯滕森菌科;(4)属水平前10的物种中3个品种相同的细菌有链球菌属.因此,在本研究条件下,3个品种马驹中哈萨克马粪便细菌多样性显著性最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等是3个品种门水平相同的优势菌;在科水平和属水平3个品种马驹细菌组成和丰度差异较大.

    伊犁马哈萨克马纯血马断奶期马驹粪便细菌多样性

    响应面法优化柞蚕蛹虫草活性肽提取工艺研究

    刘博佳李正钰柳叶飞王泽...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柞蚕蛹虫草多肽提取工艺,本试验分别研究了 pH、酶解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量对多肽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四种因素对柞蚕蛹虫草多肽得率的影响顺序为pH>酶解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8 h、加酶量2%、pH 9.7、反应温度56 ℃.在此酶解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测得柞蚕蛹虫草多肽得率平均值为86.1%,与预测值87.52%接近,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辅助提取柞蚕蛹虫草活性肽,可为柞蚕蛹虫草的产业性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柞蚕蛹虫草活性肽响应面法

    南酸枣叶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强渠淑洁戴航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南酸枣叶为原料,丙酮为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南酸枣叶中的原花青素,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温度和丙酮浓度四个因素对南酸枣叶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南酸枣叶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最后对南酸枣叶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酸枣叶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8 min、料液比1∶25、温度45 ℃、丙酮体积分数0.7.该条件下,原花青素得率为16.85 mg/g.另外,南酸枣叶原花青素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对DPPH和O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83 mg/mL和1.50 mg/mL.

    南酸枣叶原花青素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

    不同粒径玉米对鸽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付睿王静阮超吴芸萱...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粒径玉米对塔里木鸽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24月龄塔里木鸽120对,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对,各组鸽每天分别饲喂由10 mm(BC组)、6 mm(SC组)、4 mm(CC组)、2 mm(FC组)粒径玉米和小麦、高粱、豌豆配制而成的混合日粮.预饲期3 d,正饲期70 d.结果显示:鸽的平均日采食量随着玉米粒径的减小而降低,BC组的总采食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CC组和FC组(P<0.05),其中总采食量分别高出10.5%、11.6%;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高出10.35%、11.61%;BC组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CC组和FC组(P<0.01),分别高出63.0%和69.2%.随着玉米粒径的减小鸽蛋重降低,BC组的蛋白重量显著高于CC组(P<0.05),高出9.3%.玉米粒径对各组血浆氮代谢水平、血糖浓度、血脂浓度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BC组的总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CC组(P<0.01),高出54%;SC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极显著高于FC组,高出50%.研究表明,10 mm粒径的玉米混合日粮对塔里木鸽生产性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表明该粒径的玉米更适合应用于塔里木鸽养殖中.

    玉米粒径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