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物与营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许世卫

月刊

1006-9577

foodandn@263.net

010-82109761

100081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食物与营养/Journal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及时报导国家新出台的食物与营养方针、政现、法规、标准;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营养健康为导向推动我国食物系统转型升级

    陈萌山
    5-7页

    智慧化营养健康食堂的发展与实践

    余志英邵晓芳谢飒飒朱丽燕...
    8-1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营养健康理论和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现代食堂中的应用,为食堂场景下的健康促进模式提供进一步发展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对营养健康食堂和智慧食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综述,结合国内典型智慧化营养健康食堂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智慧化营养健康食堂可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实现数字化膳食记录,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结论:提出智慧化营养健康食堂发展的建议,包括组织单位支持与保障、营养人才队伍建设、菜肴开发和标准化菜肴库建设、菜肴营养评价体系建设、食堂特色的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数据有效利用和创新研究。

    营养健康食堂智慧食堂健康支持性环境健康促进

    营养健康食堂建设问题和模式分析:以中国两地试点为例

    冯靖雯刘爱玲宫伟彦袁帆...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照《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要求,深入挖掘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建设模式。方法:2021-2022年全程随访浙江省台州市4所学校、北京市海淀区8家单位和7所学校的营养健康食堂试点建设,采用问卷调查用餐人员1300人、食堂工作人员800人,收集食材及盐油糖人均消耗量变化,定期访谈相关人员。结果:食堂试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营养标识未覆盖所有菜品、营养健康角利用率低、人员或资金保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员、自制宣传材料存在科学问题、宣传活动形式单一、营养健康菜品烹饪及供应有待改善等。营养健康食堂有效建设模式应包括宣贯细化落实、政府统筹全局、专家全程参与、灵活运用科技、配备专业人员、完善食堂环境、开展针对性活动,以及关注过程和效果评估。结论:我国营养健康食堂建设初见成效,但在科学性、整体性、长期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营养与健康仍是今后食堂建设需要遵循的关键主题和方向。

    营养健康食堂单位食堂学校食堂问题模式

    我国牦牛产业经济分析

    韩昕丽梁丹辉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牦牛是高寒藏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是保障牧民生活、提高当地经济效益、推动西部藏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拓展牦牛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分析当前我国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文献阅读、专家咨询座谈等定性分析方法,对中国牦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当前,我国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生产管理能力低下、价格稳定基础薄弱以及有效消费条件不足等问题,长期制约着牦牛产业向纵深发展。结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快建设良种繁育和利用机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建立价格长效稳定机制以及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等解决方案,为我国牦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牦牛产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机制

    国内外橄榄油标准比较分析

    谭亚男陆阳胡月恒刘云龙...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中国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的橄榄油产品标准,食品重金属限量及农药残留等通用安全标准的异同。方法:收集并整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欧盟、日本等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的橄榄油相关法规和标准等规定,比较不同的橄榄油法规和标准的重点内容。结果:中国橄榄油食品重金属限量方面监管的项目和限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国际组织及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倍硫磷、吡丙醚、噻嗪酮等部分农药残留可以作为中国橄榄油农残的风险点进行关注,为完善我国橄榄油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法规标准、规范橄榄油进出口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橄榄油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标准比较

    火龙果皮原花青素提取及凝胶软糖的开发研究

    纪昊垚麦梓锋全文彬王娟...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发和利用火龙果皮的生物活性成分,研制一种富含火龙果皮原花青素提取物的无糖凝胶糖果配方。方法:以红肉火龙果果皮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浸提果皮中的原花青素。探究提取温度、乙醇浓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以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同时以山梨糖醇、木糖醇、明胶以及火龙果果皮原花青素提取物、叶黄素酯等为主要原料制备无糖凝胶软糖,通过正交试验探究胶糖比、加水量、柠檬酸添加量等对凝胶软糖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料液比为1∶20(g/mL)、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功率180W、超声时间30 min、恒温水浴提取温度40 ℃、提取2。5 h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优。根据感官评分和质构测定,最优糖果配方为木糖醇与山梨糖醇的比例为4∶6,胶糖比例为0。3,加水量为28%,柠檬酸添加量为0。1%,火龙果皮原花青素提取物添加量0。4%,叶黄素酯添加量0。024%。结论: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的最佳条件下,提取火龙果皮中的原花青素的得率为79。2mg/100g。该提取物能作为色素及营养物质添加到凝胶糖果中,优化配方下制得的软糖产品具有较好的弹韧性,感官评分有所增加,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火龙果果皮原花青素提取凝胶糖果配方

    SPME-HS-GC-MS与电子鼻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气味特征

    陈光宇王祥斌卜宇翀瞿昊宇...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气味特征,为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产地的多花酒黄精细粉为研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SPME-HS-GC-MS)分析多花酒黄精挥发性成分,采用电子鼻智能感官评定技术分析多花酒黄精气味雷达图,采用主成分(PCA)、Loadings方法分析电子鼻信号响应结果,构建产地判别模型。结果:SPME-HS-GC-MS法结果共鉴别出3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19个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可用于8个产地的区分。电子鼻结果表明,主成分判别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多花酒黄精在气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芳香成分,氮氧化合物、氨类、烷烃、甲烷等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等。结论:不同产地多花酒黄精的气味特征存在差异,可作为产地判别依据。电子鼻技术可为多花酒黄精分析及质量标准提供简单、快速的新方法。

    多花酒黄精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电子鼻风味

    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陈思逸赵启然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OLS回归分析,研究4种主要类型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占比情况及其与居民个人特征、经济水平和营养观念之间的关系。结果:牛羊肉和猪肉消费在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中总体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牛羊肉消费量受居民经济水平和营养观念影响尤其显著。结论:牛羊肉的市场价格相对偏高、部分地区的畜牧产业结构不完善以及牛羊肉产品定位等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影响因素

    不同类型燕窝营养检测现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宋咏烨林咏惟张娜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总结不同类型燕窝中营养成分的检测现状,并分析其营养成分组成和差异,便于进一步开展燕窝营养相关科学研究。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8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纳入测定燕窝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包括一手研究数据、综述、系统综述等非一手研究数据,语言限定为中英文;排除与主题无关、重复、数据不完整、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章。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237篇,本文共纳入8篇文献作为本次综述的主要证据。研究显示,燕窝中蛋白质含量范围为56。34%~69。5%,脂肪含量范围为0。03%~1。28%,碳水化合物含量范围为17。12%~31。68%,水分含量范围为12%~24。3%,唾液酸含量范围为7。64%~12。52%,不同类型燕窝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能存在差异。结论:燕窝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必需氨基酸比例较大,脂肪含量极低,富含矿物质且含有多种必需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唾液酸含量均较高。不同类型燕窝中营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类型燕窝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

    燕窝营养成分检测

    岩藻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邱霞张德蒙张洪锋闫洪雪...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岩藻多糖抗病毒活性和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岩藻多糖、褐藻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抗病毒为检索词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岩藻多糖通过干扰病毒吸附、转录、合成的过程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对SARS、流感、肝炎、疱疹、艾滋病等致病病毒发挥抑制活性。结论:岩藻多糖具有抗病毒的重要作用,本文为岩藻多糖的开发利用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岩藻多糖抗病毒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