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食物与营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中国食物与营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许世卫

月刊

1006-9577

foodandn@263.net

010-82109761

100081

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食物与营养/Journal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农业、食物、营养领域的结合,及时报导国家新出台的食物与营养方针、政现、法规、标准;刊登食物生产、食物消费、食品工业、食物营养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普及宣传营养保健、膳食指南等方面的知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三省份小学生饮奶干预知信行评价

    成雪杨博代港杨雪锋...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中国三省份小学生饮奶干预项目知信行进行评价,为指导小学生科学饮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各抽取海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的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共计6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分别选取1所推广学生奶的学校作为干预组,1所没有推广学生奶的学校作为对照组。每日向干预组学生发放200 mL的预包装纯牛奶,同时发放纸质宣传材料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讲座;对照组学校学生不实施任何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调查对象均为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结果:对于营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学龄儿童每天的饮奶量""纯牛奶的作用""酸奶不可以代替牛奶"的知晓率差值高于对照组。对于营养相关态度情况,干预组在干预前后"愿意了解奶类相关的营养知识""愿意听从书本、老师和家长的饮食指导""食物喜好纯牛奶""会坚持喝奶""食物的营养重要"的百分比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对于营养相关行为情况,干预组在干预前后"每周饮奶5天及以上""会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标签""经常选择奶或者奶制品作为零食""会主动向家长或者学校索要奶""会主动向家长或老师提出营养健康问题"的百分比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运用营养健康指南,从饮奶知识和行为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宣教和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知信行,促进科学健康的饮奶行为。

    小学生饮奶干预知信行

    中国三省份小学生饮用奶干预前后食物摄入状况研究

    代港陈慕磊成雪朴玮...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并评价饮用奶干预前后小学生食物摄入状况,为改善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东、中、西各1个省份的各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共6个调查点,选取小学3~5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推广学生奶的学校学生作为干预组、未推广学生奶的学校学生作为对照组。基线调查后,对干预组学生进行以发放预包装纯牛奶和营养健康宣教为主的膳食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营养健康宣教。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谷类食物、坚果、蔬菜、水果、畜禽肉、零食、液态奶、乳饮料8类食物干预前后的摄入量差值有统计学差异;城市儿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坚果、蔬菜、水果、零食、乳饮料共5类食物干预前后的摄入量差值有统计学差异;农村儿童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谷类、蔬菜、水果、畜禽肉、液态奶、含糖饮料共6类食物干预前后的摄入量差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营养教育及膳食干预可有效改善学龄儿童饮奶及膳食摄入状况。

    食物摄入状况干预前后营养教育小学生

    饮奶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及体质指数的影响

    杨博于冬梅杨雪锋张帆...
    13-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增加饮奶量对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及体质指数的影响,为学龄儿童精准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研究依据。方法:采用人群干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期间,为干预组在校期间每日提供200 mL牛奶,并配合营养相关健康教育。在研究结束时,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体格发育、体质指数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变化差异。结果:从总体上看,与基线相比,干预组对照组的身高均值的变化分别为0。08、0。06 m,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均值的变化分别为4。80、3。58 kg,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消瘦率分别下降4。8%和1。4%,超重和肥胖率干预组与对照变化相当且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增加饮奶量在促进学龄儿童体格发育和改善体质指数的同时,不会造成超重肥胖的发生。

    学龄儿童饮奶体格发育体质指数

    儿童奶粉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艳美周杨郭林啸杨博...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儿童奶粉干预对学龄前儿童体格生长及体成分发育的影响。方法:2023年3月在湖北省黄梅县1所幼儿园内招募10个班级内5~6岁学龄前儿童,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分组为2组,干预组儿童停用每日下午1次、每次125 mL学生奶,替换为儿童奶粉。儿童奶粉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25 g,温水冲调为200 mL,为期2个月,对照组儿童继续保持日常学生奶饮用。在干预前和干预结束时调查其基本特征、膳食、身体活动及健康状况,并测量其身高、体重及体成分数据。t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体格及体成分差值的差异,多重线性回归调整可能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经过2个月儿童奶粉干预,干预组儿童的身高增长比对照组高0。31 cm(P<0。01),年龄别身高Z评分增加比对照组多0。06(P<0。01),身体蛋白质含量增加比对照组多0。03 kg(P<0。05);而2组儿童的体重、体质指数、体脂、瘦体重、身体矿物质含量及身体总水量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奶粉干预2个月可能改善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增长,但其对学龄前儿童体格及体成分的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儿童奶粉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体成分

    加拿大农业和食品科学战略分析

    张莉张珺慧
    23-2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探析加拿大农业和食物系统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加拿大农业和食品科学战略的重点,为我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采用现实—政策—目标的逻辑框架,分析加拿大的农业和粮食系统挑战、国家食物政策和行动以及科学战略的目标和重点。结果:加拿大农业和食品科学战略计划为未来农业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愿景规划,重点是向可持续农业转变,食物系统转型主要基于使命驱动的科学战略。结论:科学战略计划将指导加拿大未来十年的农业科学议程,并帮助加拿大保持其世界领先的安全和可持续食品生产国地位。加拿大以使命驱动的科学战略引领食物系统的转型,对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加拿大农业食物系统政策科学战略

    中国地域特色食物资源道地性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刘娇张丹丹刘虹杨林东...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我国地域特色食物资源是实践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下的多元化食物供给系统的物质基础,因此构建其道地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食物资源的道地品种、道地产区特征、道地营养物质及风味物质三个维度,基于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等学科,对地域性特色食物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每个层面生物特征内容的构成、定量手段、相关信息库的建立,以及所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归纳。结果:从品种、种植条件及营养和风味三个维度构建了特色食物资源道地性评价体系,基于该体系可以从种植品种、种植条件、以及产品的营养和风味特征共三方面保证食物资源的道地性品质的真实性。结论:本研究所提出的道地性评价体系为中国地域特色食物的产业发展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为新时代下立足于大食物观、大农业观的中国特色食物资源发掘与科学利用,以及实现健康产业中的我国特色食物资源的开发与绿色制造奠定了基础。

    原种原地原味道地性特色食物资源

    我国市售水果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

    闫琳彭子欣李莹杨舒然...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市售水果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在全国采集市售水果3 492份,其中未经加工的鲜水果3 062份,去皮或预切的水果430份。按照国标规定方法检测水果中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果:水果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平均不满意率为2。32%(81/3 492),其中去皮或预切的水果中不满意率为4。88%(21/430),高于未经加工的鲜水果的结果1。96%(60/3 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果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和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0。40%(14/3 492)、0。29%(10/3 492)、0。52%(18/3 492),去皮或预切的水果和未经加工的鲜水果中3种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种未经加工水果中,哈密瓜微生物污染相对较严重。结论:市售水果中大肠埃希氏菌的不满意率和致病菌的检出率较低。

    水果微生物污染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超高压物理改性处理提高甜菜红的热稳定性及应用

    郑敦锦祝顺敬思群谭艳仪...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甜菜红易在碱性、高温等条件下发生褪色,分别采用超高压技术(UHP)、脉冲电场(PEF)、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技术对甜菜红进行物理改性,以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确定合适的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物理改性技术。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揭示了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的机制;以未经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作对照组、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为原料制作曲奇饼干,验证超高压处理提高甜菜红热稳定性作用。结果:在400 MPa、保压时间30 min、室温的处理条件下,甜菜红的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条件下的样品;超高压处理提高了甜菜红的热稳定性,对甜菜红的特征官能团没有显著影响,但使其组分比例发生了改变;以超高压处理的甜菜红色素制作的饼干与未处理的相比,烘烤前后饼干色差变化幅度小。结论:超高压处理是提高甜菜红色素热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甜菜红稳定性超高压处理表征饼干色差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乳及乳制品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含量研究

    黄雨晴赵勇林毅侃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测定乳粉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的含量。方法:样品经提取和沉淀蛋白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该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0~200。0 µg/L,线性相关系数≥0。999,方法检出限为50。0 µg/kg,在加标浓度为50。0 µg/kg~5。0 g/100 g条件下的回收率为78。4%~97。9%,精密度为1。58%~10。68%。结论:该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乳及乳制品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含量的方法,检测效率高,前处理提取效率好,方法能够满足检测需要。

    乳及乳制品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预防作用研究

    刘希鹏孙娟赵安达刘喆...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岩藻多糖[100 mg/(kg·d)]处理组,每组6只。对照组喂食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岩藻多糖处理组给予岩藻多糖100 m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42 d。给药期间记录动物体重和摄食量;给药结束后计算小鼠脂体比,测定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结果:经岩藻多糖处理后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P<0。01)和脂体比(P<0。05)。岩藻多糖灌胃后,对小鼠的摄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脂饮食组能量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岩藻多糖处理组小鼠摄食量和能量摄入量略低于高脂饮食组,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岩藻多糖灌胃处理后,小鼠血清TG、TC、LDL-C和FFA水平较高脂饮食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岩藻多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具有较强的预防作用,此外,还能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

    岩藻多糖高脂饮食肥胖血脂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