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输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王憬惺

月刊

1004-549X

cjbt@cjbt.cn

028-61648584

610052

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彩路26号

中国输血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主管,中国输血协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输血医学专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文临床、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报道有关输血的临床实践、基础研究、献血与健康,以及血液制品的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观反映国内输血医学及输血科学的进展与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4种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卡意外抗体筛查结果比对分析

    宋轲马春娅付丽辉肖潘...
    1405-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种进口和3种国产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卡在意外抗体筛查试验中的检测能力。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7—9月抗体筛查试验阳性标本104例,通过微柱凝集抗球蛋白试验,同时对1种进口卡(A卡)和3种国产卡(B、C、D卡)完成抗体筛查平行对比试验,分析其灵敏度、特异性、凝集强度积分等差异。结果 4种抗人球蛋白卡灵敏度D卡88。51%(131/148)>C卡83。22%(124/149)>B卡81。63%(120/147)>A卡80。54%(120/149);特异性A卡97。79%(133/136)>B卡95。65%(132/138)>D卡95。62%(131/137)>C卡93。38%(127/136);凝集强度积分秩平均值D卡214。57分>C卡191。90分>A卡179。69分>B卡175。83分,Kruskal-Wallis检验H值为7。221,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卡易出现假阳性,占3。16%(9/285),A卡易出现假阴性,占10。18%(29/285)。结论 不同厂家抗人球蛋白卡的检测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国产卡检测性能高于进口卡。建议临床常规使用两种厂家的抗人球蛋白卡,即使用检测灵敏度高的卡进行抗体筛查试验,尽可能避免抗体漏检,使用特异性高的卡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避免因为假阳性导致延迟输血,耽误输血治疗。

    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卡抗体筛查意外抗体

    一种补体C3d致敏血小板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宏洋遇红梅王常敏刘铁梅...
    1412-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补体C3d致敏血小板的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微柱凝胶免疫凝集抑制试验技术,对于同一血小板标本在补体C3d致敏以及未致敏的情况下进行平行检测。抗-C3d单克隆抗体与血小板标本反应后的上清液,再与C3d致敏的红细胞进行反应,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随后利用本方法检测22例患者标本,判断其血小板是否被补体C3d致敏。结果 同一血小板标本,在经补体C3d致敏后凝集为阴性或减弱,判定为阳性结果;而未经补体C3d致敏的血小板则呈现凝集现象,判定为阴性结果。22例临床患者标本,其中16例为阴性,6例为阳性。结论 建立了以微柱凝胶免疫凝集抑制试验技术检测血小板是否被补体C3d致敏的方法,有助于血小板补体相关的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微柱凝胶免疫凝集抑制试验补体C3d血小板

    采供血机构国家重点专项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的研究

    侯卫
    1417-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采供血机构国家重点专项绩效评价的指标,为采供血机构的重点专项绩效评价提供科学可靠的方法。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采供血机构国家重点专项绩效的评价指标。通过向专家发送指标调查问卷,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 共建立3项一级评定指标,12项二级评定指标。预算编制、项目管理和项目产出3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01,0。267和0。432。结论 通过构建采供血机构国家重点专项绩效指标,可对该过程进行可量化的科学评价。

    采供血机构国家重点专项绩效评价/指标

    由RHAG基因p.R191G变异导致血清学弱D表型的遗传学分析

    章旭李晓丰李剑平
    1422-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例RHAG基因变异导致血清学弱D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1例血清学弱D表型标本进行RHD、RHCE和RHAG基因的全编码区直接测序,并对变异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该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为弱D和正常Rh Ccee表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RHD和RHCE基因序列正常,RHAG基因检测到1个纯合子变异c。572G>A(p。R191Q)。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算法分别预测c。572G>A变异对蛋白结构"可能有害"、"有害"和"有影响"。突变后的蛋白质稳定性自由能变化(△△G)值预测其可能影响蛋白的稳定性。三维蛋白模拟模型提示p。R191Q可造成RhAG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结论 由RHAG基因p。R191Q纯合子变异导致血清学弱D表达,但不影响RhCE抗原的表达。

    血清学弱D表型RHD基因RHAG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RHD新等位基因c.801+2T>G的鉴定及对RhD表型影响的体外功能探究

    贾双双温机智魏玲张润青...
    1427-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于在1例血清学初筛为RhD阴性表型标本中鉴定出的RHD新等位基因c。801+2T>G,通过体外微基因剪接系统(minigene splicing assay)分析其对于RhD表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RhD血清学检测,并使用单克隆抗-D进行吸收放散试验。采用Sanger测序法对RHD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对鉴定出的RHD基因剪接位点新突变,构建pSplicePOLR2G微基因表达质粒,通过体外微基因剪接系统,采用琼脂糖及毛细管电泳对mRNA剪接结果进行检测和分析,预测其对RhD表型的影响。结果 血清学检测显示患者血型为RhD阴性,抗-D吸收放散试验为阳性,表明其为Del表型。基因分型检测显示该个体为罕见基因型(RHD∗1227A/801+2G)个体。其中c。801+2T>G为内含子5的5'-端剪接位点新突变。体外微基因剪接分析试验显示该突变导致RHD基因外显子5在mRNA剪接过程中被完全切除,形成不包含外显子5的转录本。结论 发现1例携带RHD基因新突变c。801+2T>G的个体,其虽表现为Del表型,但同时携带c。1227G>A的"亚洲型"Del表型特异性突变,所以基于体外微基因剪接试验结果,我们推测c。801+2T>G突变导致RhD抗原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可能表现为D阴性或Del表型。

    RhD表型RHD新等位基因c.801+2T>G突变体外微基因剪接系统

    生物传感器在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陈思忆廖德宇赵琳高斐然...
    1432-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血是1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为了降低这些风险,确保输血安全,对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便携性等优点,在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针对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测的生物传感方法尚未被系统分类或充分讨论过。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及其重要性。随后,重点讨论了生物传感器在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检测中实际应用,并就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生物传感器输血传播疾病标志物输血

    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研究进展

    陈诚夏荣
    1445-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细胞是体内运输氧气的主要媒介,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循环的红细胞寿命大约是120 d。然而在献血后,储存过程中的红细胞由于代谢物的积累或消耗,最终会诱导储存损伤的发生。现将近年来针对红细胞储存损伤发生机制、导致的潜在临床影响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红细胞储存损伤红细胞输注输血相关免疫调节

    少白细胞血小板单采相关淋巴细胞减少——从关切、淡化到再度关切

    郭永建王丽梅曾嘉
    1450-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单采血小板技术应用初期,曾关切高频次血小板单采可能导致献血者体内淋巴细胞损失过度的潜在风险。随着单采血小板技术的进步和采集纯度与效率的提高,对这一问题的关切逐步被淡化。近年来,随着单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技术的广泛应用,该问题再度成为国际输血界的关切和研究热点。本文在对这一关切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近年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和研究建议。

    淋巴细胞减少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