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黄光志

双月刊

1674-6422

bianjibu@shvri.ac.cn

021-34293142

200241

上海市闵行区紫月路518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主办,农业部农业预防办公室协办的全国唯一的兽医寄生虫学专业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卵形巴贝斯虫与中华泰勒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田万年迟雪袁世超郭小雨...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能快速对卵形巴贝斯虫(Babesia ovata)和中华泰勒虫(Theileria sinensis)同时进行检测的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卵形巴贝斯虫AMA1基因和中华泰勒虫MPSP基因设计合成了 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双重PCR可特异扩增出卵形巴贝斯虫和中华泰勒虫目的条带,片段大小分别为500 bp和986 bp。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卵形巴贝斯虫和中华泰勒虫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6 fg/μL。对采集的90份牛血液样本进行双重PCR检测,卵形巴贝斯虫阳性率为30%(27/90),中华泰勒虫阳性率为16。67%(15/90),混合感染率为10%(9/90)。结果表明,双重PCR方法可用于卵形巴贝斯虫和中华泰勒虫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双重PCR卵形巴贝斯虫中华泰勒虫AMA1MPSP

    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双重TaqMan MGB探针FQ-PCR检测方法研究

    赵雪丽闫若潜王华俊王淑娟...
    16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一种快速、特异鉴别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双重TaqMan MGB探针FQ-PCR方法,本研究以PCV2的Rep蛋白和PCV3的Cap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 MGB探针,经优化各反应条件和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干扰性试验,建立鉴别检测PCV2/PCV3的双重FQ-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PCV2、PCV3核酸,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等8种病原及阴性对照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对PCV2和PCV3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10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PCV2/PCV3批内/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值均在3%以下,表明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较好;干扰性试验表明在两种病毒阳性质粒起始模板相差较大时该方法不会影响对其中任一病毒核酸的检出和准确定量。对42份临床疑似PCV感染样品检测结果与PCV2、PCV3基因测序结果符合率100%。本研究建立的双重FQ-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达10copies/μL、特异性强、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快速鉴别检测PCV2、PCV3等优点,可用于临床PCV2/PCV3感染的快速鉴别检测。

    猪圆环病毒2型rep基因猪圆环病毒3型cap基因双重TaqManMGBFQ-PCR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董苏洁孔宁秦文珍翟焕杰...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高效、灵敏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测方法,本研究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PEDV N基因序列,扩增出PEDVN基因标准质粒,并在N基因的保守区域内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荧光定量引物,成功建立了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经过一系列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值为0。99;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最低可检测至2。23 copies/μL,比普通PCR灵敏约100倍;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25%~0。43%,组间变异系数为0。67%~0。97%;对于各地区96份临床样品检测出PEDV阳性率为25%。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PEDV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定量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SYBRGreen荧光定量PCR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邱永辉周建卫王潇宇周琳怡...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全基因组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PEDVS基因的亲水区,将其克隆至pMAl-c2E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MAl-c2E-PEDV-S。经EcoR Ⅰ/Sal Ⅰ双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菌,经IPTG诱导,成功表达了约74kDa的重组蛋白MBP-PEDV-S,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3只健康的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SP2/0瘤细胞融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PEDV S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B11、1B10、1C8、3L3,其腹水效价都高于1∶100 000。获得的4株单克隆抗体与PEDV经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而且3株单克隆抗体重链为IgG2a,1株重链为IgG2b;3株轻链为Kappa,1株轻链为Lambda。本研究表达了PEDVS蛋白并制备了单克隆抗体,为研究S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条件,为揭示PEDV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

    非洲猪瘟病毒pE248R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杜楠楠陈金霞曹云雷张宽...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从非洲猪瘟病毒的灭活样品中扩增出747 bp的E248R基因全长序列,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old Ⅰ-pE248R,经1 mmol/L的IPTG诱导1h后,利用SDS-PAGE对重组蛋白进行表达鉴定和反应原性分析,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2 kDa,利用纯化后得到pE248R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经过4次免疫后制备鼠源抗pE248R多克隆抗体。利用该多克隆抗体检测实验室构建并拯救的已证明能够稳定表达ASFV pE248R蛋白的重组病毒rPRRSV-E248R,结果显示制备的抗pE248R的多克隆抗体能够与rPRRSV-E248R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证明利用本试验中原核表达的pE248R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抗pE248R蛋白的特异性,为进一步针对ASFV E248R基因建立快速,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也为针对pE248R蛋白的功能性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非洲猪瘟病毒E248R基因pE248R蛋白多克隆抗体

    A型塞内卡病毒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秦文珍李挺赵欣董苏洁...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一种新兴的猪病原体,可引起母猪水泡样病变和仔猪急性死亡。本研究将SVA的VP1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和pCold-TF,并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VP1-pCold-Ⅰ、VP1-pCold-TF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显示:VP1-pCold-Ⅰ表达的目的蛋白在沉淀(包涵体)中,VP1-pCold-TF表达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分别纯化上述表达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经四次免疫后得到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Western blot效价和IFA效价,为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工具。

    A型塞内卡病毒VP1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E0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戴爱玲张鑫杰林楚云尹会方...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收集福建省不同地区临床发病猪的血液和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样本1464份,采用RT-nPCR的方法对样品进行CSFV检测,对部分CSFV阳性样品E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CSFV总体阳性率为1。9%(29/1464),并获得13株CSFV E0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所得13株CSFV E0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在82。2%-99。7%,其中11株CSFVE0基因与1。1亚型代表毒株HCL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0%~99。9%,与Shimen株的核苷酸同源性94。1%~95。0%;1株与2。1c型参考毒株HNSD-2012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株与2。1d亚型毒株CSFV/JPN/2018核苷酸同源性为99。6%。遗传进化分析发现,10株CSFV与HCLV、C-ZJ-2008、Shimen和Brescia处于同一分支,属于1。1亚型;1株CSFV与HNSD-2012等位于同一分支,属于2。1c亚亚型;1株与CSFV/JPN/2018等位于同一分支,属于2。1d亚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13株毒株与HCLV等代表毒株在重要的Rnase活性位点高度保守,其中2株2。1亚型毒株与HCLV毒株相比,其在第35位非关键氨基酸残基上发生由G→E的突变。结果表明福建地区CSFV流行情况趋向多样化,提示仍需加强对CSFV流行及遗传变异的持续监测,为猪瘟的诊断及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猪瘟病毒RT-nPCRE0基因遗传变异

    2019-2021年华东地区6株禽源H3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

    赵婉宸李扬才天宇葛志闯...
    208-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H3亚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感染人、猪、马、犬、禽等众多宿主并能发生跨种间传播,危害不容忽视。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华东地区活禽市场采集表观健康的家禽喉头与泄殖腔棉拭,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筛选出6株代表性水禽源H3亚型流感病毒,并经RT-PCR试验确定5株为H3N2亚型、1株为H3N1亚型。进一步对6株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蛋白裂解位点处均为PEKQTR/GLF,不存在连续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处均为禽源特征性的226Q和228S,提示其跨种传播至哺乳动物的潜能较低;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多样化,与H3N8、H4N6、H5N8、H6N1、H7N7、H0N3等众多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亲缘关系密切;除JS1018/19和JS1094/19的NS基因属于北美谱系以外,其余均属于欧亚谱系的禽源分支,与犬、马、猪、人等哺乳动物源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提示虽然可能存在不同进化谱系间的基因重组但并未发生从禽到哺乳动物宿主的基因交换。该研究结果丰富了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数据,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禽流感病毒H3N1H3N2基因组分析遗传进化

    硝唑尼特的多重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黄振苏钰江雪佳朱梦晗...
    218-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硝唑尼特(NTZ)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发的一个抗寄生虫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隐孢子虫或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腹泻,被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用于治疗犬绦虫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硝唑尼特不仅能抗多种寄生虫,而且对多种危害严重的人或动物病原菌、病毒也具有很好的活性,但是研究发现硝唑尼特对各种病原体的活性作用机制却各不相同。本文主要综述了硝唑尼特对多种病原体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硝唑尼特的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硝唑尼特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菌作用机制

    中国鸽毛滴虫病的流行规律及中西医防治措施

    梁冰冰尉啸涵李复煌李秋明...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鸽子是中国四大家禽产品之一,家鸽、肉鸽和观赏鸽等鸽养殖行业在中国各地区繁育广泛,然而由鸽源禽毛滴虫引起的一种导致鸽子消瘦、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的寄生性单细胞原虫病的鸽毛滴虫病,阻碍兽医临床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中国鸽毛滴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毛滴虫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中西医防治毛滴虫病的策略,为防治临床鸽毛滴虫病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毛滴虫流行规律中西医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