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殷宏

月刊

1673-4696

zgsykx@zgsykx.com

0931-8342195

730046

甘肃省兰州盐场堡徐家坪1号

中国兽医科学/Journal 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兽医科学》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流行病学、药物学、中兽医学、普通病学、基础兽医学、综述专论、研究简报等。适于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热忱欢迎广大兽医科研、教学及其他学科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取双盲审稿,即将严格筛选的稿件送有关专家评审,作者不知审稿专家,审稿专家不知作者,以公平、公正地择优录用。经评审录用的文稿本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出。投稿者请登陆本刊网站参阅本刊投稿指南,投稿电子信箱:zgsykx@zgsykx.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洲马瘟病毒VP5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范亚亚王轩莹户鑫兵田占成...
    357-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非洲马瘟病毒(AHSV)VP5蛋白的免疫学特性,通过人工合成非洲马瘟病毒VP5蛋白的S6全长基因序列,经PCR扩增后克隆到转座质粒载体pFastBac HTb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试验筛选出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AHSVS6,转染Sf9昆虫细胞;构建了重组质粒pFastBac-AHSVS6,拯救获得含有AHSV S6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表明,在Sf9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分子质量大小为60 ku的AHSV VP5重组蛋白.采用组氨酸标签纯化树脂对重组VP5蛋白进行纯化,将其与弗氏佐剂乳化后3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收集血清,获得了针对AHSV VP5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了该抗体的特异性.本试验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 AHSV全长VP5重组蛋白,成功制备出特异的VP5蛋白多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AHSV VP5蛋白的功能及研制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非洲马瘟病毒VP5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多克隆抗体免疫荧光

    猫IL-1β阻断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猫源化改造

    王定一王阅张晨曦李秋燕...
    364-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猫的炎症性疾病治疗提供具有与猫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将表达后纯化的重组猫IL-1β蛋白接种小鼠后制备单克隆抗体,经验证单抗对猫IL-1β蛋白的阻断效果并分析其靶向位点后,将小鼠单克隆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连接到表达猫抗体的真核质粒中,转染真核细胞后检测猫源化改造抗体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扩增了猫IL-1β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a-IL-1β并表达猫IL-1β重组蛋白;在使用猫IL-1β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以及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后,成功得到2株分别能够与猫IL-1β重组蛋白第二、第三结构域反应的小鼠源单克隆抗体C4C、H10E;将单克隆抗体C4C、H10E猫源化基因改造后的重组抗体仍具有阻断效果.本试验研究结果为开发针对猫IL-1β的阻断单克隆抗体药物奠定了基础,也为猫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白介素1β单克隆抗体阻断效果猫源化抗体改造

    伪狂犬病病毒UL3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陈玲超王兴娅李俊波李佳佳...
    373-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伪狂犬病病毒UL36基因编码的皮层蛋白VP1/2在病毒粒子组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以UL36基因为研究对象,将截短的UL36基因克隆入载体pColdI,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UL36.经诱导表达,将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经过变性、亲和层析及复性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1株能稳定分泌针对UL3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被命名为UL36-6,抗体亚型鉴定结果为IgG1和κ,制备的腹水抗体中和效价及纯度高,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出1株针对PRV UL3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UL3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伪狂犬病病毒UL36基因VP1/2单克隆抗体

    日本脑炎病毒复制及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周飘汤德元曾智勇王彬...
    379-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还能感染人类.日本脑炎简称"乙脑",其病原为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动物疫病防控中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防控JEV的有效措施为生物预防及疫苗免疫.然而,由于JEV存在猪-蚊-人的传播途径,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严峻挑战,现有的JE商品疫苗只能对动物机体提供部分保护.目前也无有效的抗JEV的药物,抗JEV的有效药物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对影响JEV复制与感染的各类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高效防制JE的新型药品提供参考依据.

    日本脑炎病毒病毒复制疫苗免疫

    长角血蜱Ykt6蛋白抗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应

    罗金赵帅阳车丽妍严若锋...
    386-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Ykt6基因在蜱体中影响东方泰勒虫感染的生物学效果,通过长角血蜱实验室培养株和野外株,评估Ykt6蛋白对东方泰勒虫侵染长角血蜱过程中蜱的存活率、繁殖率以及对东方泰勒虫感染率等指标的生物学效果.结果显示,Ykt6基因参与了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Ykt6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密切相关,当该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时,东方泰勒虫的存活率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野外长角血蜱个体具有Ykt6基因的突变,导致东方泰勒虫在长角血蜱体内的存活和繁殖能力显著下降.这一发现提示,Ykt6基因的变异可能是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的一个关键因素.总之,Ykt6基因对东方泰勒虫入侵长角血蜱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Ykt6基因的功能和变异,可以深入了解东方泰勒虫与长角血蜱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控制东方泰勒虫入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将有助于保护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长角血蜱东方泰勒虫Ykt6蛋白感染生物学效果

    细粒棘球绦虫MDH基因的克隆表达结构功能预测及蛋白定位

    普娜赵文卿张玉霞陈旭珂...
    393-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初步评价MDH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EgM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的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MDH基因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DH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构建重组质粒pET28a-MDH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利用SDS-PAGE检测蛋白的表达,随后纯化、复性蛋白,并通过Western-blot对蛋白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原头蚴中目的蛋白的定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EgMDH基因mRNA在原头蚴及成虫中的相对转录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EgMDH基因长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1639H2599N445O475S16,相对分子质量为36651.32,理论等电点为8.11,且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含有40个磷酸化位点,3个N连接型糖基化位点,9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由α-螺旋(46.69%)、无规则卷曲(31.93%)、延伸链结构(16.87%)和β-转角(4.52%)构成.克隆的基因长975 bp,预测分子质量为35.7 ku;Western-blotting显示,重组蛋白可以被抗His标签的家兔多克隆抗体和原头蚴可溶性全蛋白小鼠多克隆抗体识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EgMDH蛋白定位在原头蚴的囊壁;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EgMDH基因在成虫及原头蚴中均有表达,且原头蚴阶段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成虫(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EgMDH具有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以期为后续细粒棘球绦虫疫苗研发提供候选抗原;同时也为后续细粒棘球绦虫MDH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细粒棘球绦虫苹果酸脱氢酶生物信息学原核表达间接免疫荧光

    树鼩感染HEV致中枢神经损伤与IL-4和IL-5表达相关性研究

    朱培英杨国琴宋春莲付忠海...
    403-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人可引起神经系统等肝外损伤,其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经腹腔注射建立HEV树鼩实验感染模型后,采用RT-PCR法检测粪便、肝和脑等组织中HEV负链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树鼩脑、粪便、小肠以及肝中病毒的消长,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各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炎症因子IL-4、IL-5在不同感染时间段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第7天全部组织均能检测到病毒负链RNA的复制;AST、AL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脑膜扩张充血,胶质细胞浸润,小脑出现大量空泡样结构、白质充血,脊髓内各类神经元形状大小不一,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胞核崩解固缩,伴有胶质细胞增生.IL-4和IL-5 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均有明显的升高.结果表明,HEV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和脊髓等实质组织,并引起脑和脊髓的病理损伤,感染早期IL-4和IL-5在不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HEV感染引起的脑和脊髓等组织的损伤有关联.

    戊型肝炎树鼩中枢神经损伤IL-4IL-5

    艾纳香提取物颗粒剂质量的评价

    何佳丽龙利齐维金王鲁...
    410-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艾纳香提取物颗粒剂的质量,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的方法对自制艾纳香提取物颗粒剂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进行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颗粒剂稳定性试验及包装条件下的加速试验.结果显示,颗粒剂粒度均匀,呈棕黄色,粒度、溶化性均符合药典规定,水分未符合药典规定;总黄酮、L-龙脑、β-石竹烯、L-樟脑、芳樟醇含量分别为29.31 mg/g、20.52 mg/g、10.41 mg/g、10.02 mg/g、2.18 mg/g;挥发成分在高温下明显下降,而高湿、强光条件下外观性状及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包装条件下常温的加速试验结果显示颗粒外观性状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室温下颗粒剂有包装情况下稳定性好,为颗粒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数据.

    艾纳香提取物颗粒剂质量

    袖状胃切除术对大鼠糖代谢及脏器Ghrelin和IGF-I的影响

    顾伟芳蔡鹏朱江刘璐...
    418-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袖状胃切除术,又称缩胃手术,主要用于减重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为了探究袖状胃切除术对大鼠糖代谢及生长调控相关激素Ghrelin、IGF-Ⅰ的影响.本研究将试验组SD大鼠行袖状胃切除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第7天,检测血浆中Ghrelin、IGF-Ⅰ、葡萄糖含量及脏器组织样本中的IGF-Ⅰ、IGFBP-3、GHS-R及GH-R的mRNA表达量.试验组术后血浆中Ghrelin、IGF-Ⅰ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肾脏及肺脏的IGF-Ⅰ和GH-R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的IGFBP-3和肾脏的GHS-R的mRNA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试验组术后血糖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水平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袖状胃切除后大鼠Ghrelin、IGF-Ⅰ等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同时伴随着血糖显著下降,提示袖状胃切除导致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介导调控机体糖代谢.

    大鼠袖状胃切除术生长激素释放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糖

    未成熟单核细胞:非洲猪瘟病毒体内延长感染进程的主要场所

    4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