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2022年川渝部分地区PRRSV分子流行病学及ORF5遗传特征分析

    赵自亮左妤祺赵康燕方思颖...
    437-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川渝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本试验以RT-PCR方法对2021-2022年间收集的来自川渝地区的临床样本进行PRRSV检测,并进一步对阳性样本的ORF5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探究其流行现状以及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川渝两地PRRSV阳性率为20.5%(40/195),其中四川PRRSV阳性率为18.1%(15/83),重庆为22.3%(25/112).对其中23份阳性样本的ORF5基因分析显示,所获PRRSV均为基因Ⅱ型,包含谱系1、3、5和8,以NADC30类毒株为主;其中四川地区毒株与上海、辽宁、湖南等地区毒株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重庆地区与当地毒株的同源性较高;与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疫苗毒株比较,发现23株临床样本ORF5序列中有3个B细胞表位和1个T细胞表位与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本试验结果表明PRRSV感染在川渝部分地区仍较为严重,美洲型NADC30类毒株是当前流行的优势毒株,且与疫苗株存在一定的变异,该结果对川渝地区PRRSV的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非洲猪瘟病毒CP312R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颜世君赵少若郝丽影白露露...
    445-449,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CP312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真核表达ASFV的CP312R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反应性鉴定.结果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BES)构建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OET3-CP312R,与杆状病毒基因组flashBAC™ ULTR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MNPV-CP312R,且该病毒以胞内可溶形式表达出重组ASFV CP312R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印迹法鉴定显示重组CP312R蛋白可以与AS-FV 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此外,筛选获得2株针对重组CP312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间接ELISA方法鉴定抗体滴度不低于1∶1 024 000.IFA试验检测表明,单克隆抗体与非洲猪瘟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为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发及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物质储备.

    非洲猪瘟CP312R蛋白重组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

    猪源E.coli HPI通过NLRP3/ASC/Caspase-1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机制

    沈珏邓静王浩肖金龙...
    450-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猪源E.coli高致病性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HPI)对巨噬细胞焦亡的影响,以内毒素(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建立焦亡阳性对照,使用E.coli WT株(E.coli HPI+)和前期构建的E.coli HPI敲除株(E.coliΔHPI)感染巨噬细胞,在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运用PI染色观察细胞膜损伤情况;RT-qPCR测定NLRP3/ASC/Caspase-1焦亡通路中关键因子的mRNA水平;共聚焦观察NLRP3和Caspase-1的炎性复合体的组装;West-ern blot技术测定GSDMD和cleaved-GSDMD的表达.结果显示,与E.coli ΔHPI组相比,E.coli HPI+焦亡通路关键因子 NLRP3、ASC、Caspase-1、GSDMD 及炎症因子 IL-18、IL-1β 的 mRNA 水平均升高;NLRP3 和 Caspase-1 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共聚焦观察到共定位;E.coli HPI+组的GSDMD及其活性形式cleaved-GSDMD的表达水平高于E.coli ΔHPI组.E.coli HPI感染巨噬细胞后,通过上调NLRP3/ASC/Caspase-1通路中关键因子mRNA的水平,诱导NLRP3和Caspase-1炎性复合体的组装,促进cleaved-GSDMD的表达,从而加剧细胞膜损伤,最终诱导巨噬细胞发生焦亡.

    大肠杆菌高致病性毒力岛巨噬细胞细胞焦亡NLRP3/ASC/Caspase-1通路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转铁结合蛋白B F190A突变及免疫原性

    时间朱玉红甘玲黄与何...
    458-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造成猪肺炎和胸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病死率高达80%~100%.为了寻找APP转铁结合蛋白B(transferrin binding protein B,TbpB)与猪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以达到为APP铁摄取机制研究及相关疫苗开发奠定基础的 目的,本研究在对野生型TbpB进行序列分析、三维结构建模、克隆的基础上,通过GRAMM-X分子对接软件在线预测APP TbpB与猪Tf结合的关键氨基酸,利用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构建突变质粒,ZYM-5052半乳糖自诱导培养基诱导大肠杆菌表达该突变蛋白后与猪Tf进行斑点结合试验,野生型TbpB、突变TbpB以及PBS分别免疫小鼠,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不同阶段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预测的关键氨基酸为第190位苯丙氨酸,质粒测序结果显示,已成功将编码190位苯丙氨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编码丙氨酸的密码子;斑点结合试验结果显示,突变TbpB与猪Tf不再发生结合反应;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与野生型TbpB相比,突变TbpB可诱导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APP TbpB 190位苯丙氨酸在与猪Tf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突变Tbp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TbpB的功能、结构以及开发相关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转铁结合蛋白B定点突变斑点结合试验免疫原性

    昆明地区某奶牛场致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杨静吴玉斯那白木刘凇昊...
    465-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昆明地区某奶牛场致犊牛腹泻细菌性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对腹泻犊牛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以鉴定细菌种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种群分型鉴定.结果显示,从腹泻犊牛粪便中共分离鉴定4株强致病性的大肠杆菌,O3、O4、O103为优势血清型;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均表现强耐药性,而对丁胺卡拉表现为中度敏感;分离菌株携带blaOXA、blaTEM、aac(6')-Ib、oqxAB、aadA1共5种耐药基因及fimH、Crl、iu-cD、astA、hlyE、ompA、ompC、K88、papC等9种毒力基因,且4株致病菌均为B2型大肠杆菌.结果表明,导致昆明地区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原为B2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临床上常见的抗生素表现较强的耐药性,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本研究为该奶牛场犊牛腹泻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犊牛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种群分型

    鸭腺病毒3型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赵自亮庄鸿琨黄忍朱桓奕...
    472-476,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鸭腺病毒3型(duck adenovirus 3,DAdV-3)一种基于SYBR Green Ⅰ染料的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本试验根据DAdV-3基因组序列中相对保守的Fiber-2基因,通过普通PCR扩增,构建pMD19-Fiber2重组质粒为阳性标准品,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针对DAdV-3的Fiber-2基因建立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8 9;检测DAdV-3的灵敏度为3.6 × 102copies/μL,敏感性比普通PCR检测方法高100倍;该方法对鸭腺病毒1型、鸭疫里默杆菌等其他常见病原均无交叉扩增反应,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临床样本检测与普通PCR符合率100%.以上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该方法可为DAdV-3的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鸭腺病毒病毒3型Fiber-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冀北地区养殖场奶/肉犊牛腹泻中志贺菌的分离鉴定及特征分析

    张召兴赵允清王珍珊张妍...
    47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引起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奶/肉犊牛腹泻的病原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本研究于2022-2023年采集冀北地区养殖场患腹泻病奶/肉犊牛腹泻的肛拭子、粪便及病料组织273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PCR方法对志贺菌(Shigella)进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玻板凝集试验、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志贺菌的致病性、血清型、毒力基因,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和改良寇氏法测定其优势血清型代表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 RT-PCR 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诺瓦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和牛纽布病毒(bovine nebovirus,BNeV)5 种病原检测.结果表明,5种病毒性病原检测为阴性;从采集的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94株志贺菌,其中52株志贺菌引起小白鼠发病与致死,为致病性志贺菌,对小鼠致死率在40%以上;52株致病性志贺菌中以福氏志贺菌F2a型(21.2%)、F1b型(25.0%),宋内志贺菌Ⅰ相(19.2%)和痢疾志贺菌(13.5%)为优势流行血清型;52株致病性志贺菌毒力基因ipaH、ipa BCD、ial、Set1A、Set1B、sen、Sat、sigA的检出率在51.9%~100.0%之间;52株致病性志贺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土霉素、多西环素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1.9%以上,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5.8%~34.6%之间,分离的菌株呈现MDR且至少耐4类药物,4株优势血清型代表株HS-1(福氏志贺菌F2a型)、HS-2(福氏志贺菌F1b型)、HS-3(宋内志贺菌 Ⅰ 相)、HS-4(痢疾志贺菌)的 LD50 分别为 2.51 × 106、5.01 × 106、6.68× 106 和 2.11×107CFU/mL.本研究为冀北地区养殖场中奶/肉犊牛源志贺菌病的流行病调查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犊牛志贺菌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LD50

    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产蛋期蛋鸡的致病性分析

    周雯王彦红鞠辉明
    484-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产蛋期蛋鸡致病特点,采集2022年2-11月感染产蛋期蛋鸡的肝脏等组织开展研究.对病鸡的肝脏、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多重PCR鉴定和血清型检测;取病变的肝脏等组织制备病理切片以观察其病理变化;通过qRT-PCR分析肝脏、脾脏组织中鸡白痢沙门菌毒力基因和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从送检的蛋鸡中分离出18株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无色小菌落,多重PCR鉴定和血清型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理切片可见心肌、肝脏及肺脏炎性细胞群浸润和细胞坏死;qRT-PCR检测显示感染鸡白痢沙门菌的病鸡诱导生物被膜相关基因(CsgB、RpoS、bcsA和PagC)、SPI-1基因(HilA、InvA、PrgH和SipC)和SPI-2基因(SteE、RcsC、SseL和SpiC)等毒力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感染产蛋鸡的肝脏中IL-1β、IL-6、IL-4和IL-13的表达水平上调,IL-18和IFN-γ表达水平降低;脾脏中IL-6高度表达,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中感染病鸡组织中鸡白痢沙门菌使生物被膜、SPI-1、SPI-2相关毒力基因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表达上调,表明鸡白痢沙门菌感染宿主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大量增殖和扩散,引起病理变化和自身免疫反应.

    鸡白痢沙门菌蛋鸡产蛋期毒力基因细胞因子

    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杨婉张家莉陈世雄武绍碧...
    49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并检测其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LD50毒力.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oppCDF基因缺失株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变化;op-pCDF基因缺失株可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oppC与oppF基因缺失后可提高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oppC基因缺失可降低在RAW267.4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oppF基因缺失可显著增强在RAW267.4内的存活能力和对小鼠毒力的影响,而oppD基因缺失后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和RAW267.4内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oppCDF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鼠伤寒沙门菌致病作用中的复杂调控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鼠伤寒沙门菌λ-Red同源重组oppCDF基因生物学特性

    Pal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性

    赵桂新王亚男张鹿段文龙...
    499-503,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肽聚糖相关脂蛋白(peptidoglycan-associated lipoprotein,Pal)在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肠炎沙门菌的pal缺失株,对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同时检测Curli菌毛和纤维素形成,以及检测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al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Curli菌毛分泌量降低,但纤维素形成无显著降低,生物被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为进一步分析pal基因在肠炎沙门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本研究测试了多黏菌素B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pal基因缺失株对多黏菌素B的MIC降低了 75%.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pal基因影响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肠炎沙门菌Pal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肠炎沙门菌pal基因基因缺失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