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尿素气管内滴注促进肺脏炎症及肠道特定微生物群变化诱导肉鸡肺动脉高压

    叶璐婕刘睿周淳桢谭勋...
    793-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18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9只.气管滴注尿素100 μL/只(1.2 g/L),每3 d滴注1次,共滴注3次,对照组肉鸡滴注等量的PBS溶液.在最后1次气管滴注后3 d,采集肺脏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Ⅱ型精氨酸酶(arginase 2,ARG2)的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采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检测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MDA水平;采用体内基质胶试验观察尿素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无菌收集空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测序鉴定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气管内滴注尿素显著促进肺血管重构和丛样病变形成,上调肺血管内皮ARG2的表达,抑制eNOS生成,促进MDA和炎症因子生成;尿素处理显著抑制EPCs血管生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尿素处理组肉鸡肠道中与促炎反应和氧化应激相关的菌属(Tyzzerella_3)丰度升高,与抗炎有关的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Virvallis,Papillibacter和Barnesiella)丰度降低.结果表明,肺脏局部尿素生成增多可诱导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引起肺血管内皮和EPCs功能障碍,促进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形成;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可能在PAH进程中发挥作用.

    尿素肉鸡肺动脉高压肠道菌群炎症氧化应激

    基于HPLC-MS/MS技术的酮病奶牛血清脂质代谢物分析

    李卓常仁旭孙旭东徐闯...
    802-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5头荷斯坦奶牛进行初次筛选,包含13头疑似酮病和12头疑似健康奶牛.依据临床症状和血液酮体浓度将其分为临床型酮病组(血液中BHBA≥ 3.0 mmol/L,NEFA>0.5 mmol/L,且表现消瘦、食欲减退)及健康组(血液中BHBA<1.2 mmol/L,NEFA<0.4 mmol/L,临床检查无异常表现).选取胎次相近、产奶量和体况相似的临床型酮病奶牛、健康奶牛各5头.采集奶牛全血到促凝管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酮病奶牛血清中的异常脂质分子.选取 P<0.05,VIP>1的脂质分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8个与酮病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与健康组相比,酮病组其中有5种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4 种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s,CE)、2 种鞘磷脂(sphingomyelin,SM)、2 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 choline,LPC)、2 种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降低;有 3 种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升高.结果表明,这些异常的脂质可能是酮病奶牛的新型标志物.

    奶牛围产期酮病脂质组学HPLC-MS/MS

    绿原酸影响酮病奶牛乳腺细胞的CPT1A和SOCE的表达

    王晶晶李巳晨李雨坤吴狄...
    808-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荧光定量PCR和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健康、酮病奶牛乳腺组织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及储存操作 Ca2+通道(store-operated Ca2+entry,SOCE)通路相关分子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表达水平;在体外乳腺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处理分为对照组、BHBA组、CGA组、CGA+BHBA 组.使用 20 mg/L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刺 激细胞 12 h 后用 1.2 mmol/L BHBA 刺 激细胞24 h,运用荧光定量PCR和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细胞中CPT1A及SOCE通路相关分子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健康奶牛相比,酮病奶牛乳腺组织中CPT1A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BH-BA刺激降低了 CPT1A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P<0.01),升高了 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GA组CPT1A、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BHBA组相比,使用CGA和BHBA共同刺激使CPT1A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升高(P<0.05),Orai1、Orai3、STIM1和STIM2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果表明,绿原酸增加酮病奶牛乳腺细胞的CPT1A的表达并降低SOCE的表达.

    SOCE绿原酸氧化酮病奶牛

    猪DUXA基因克隆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吕美云张云川齐赟佳佘柳...
    815-822,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猪体外受精(IVF)和体细胞核移植(SCNT)的2-细胞、4-细胞、8-细胞和16-细胞时期的胚胎,对各细胞阶段DUXA基因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提取猪卵巢的RNA后通过RT-PCR克隆得到DUXA目的基因,对DUXA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至pCDNA3.1-EGFP载体中,再将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中.结果显示,与IVF胚胎相比,DUXA基因在SCNT胚胎中的表达滞后;克隆的DUXA基因编码区全长678 bp,与预期相符;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猪DUXA和马DUXA基因同源性最高;各物种间DUXA蛋白氨基酸保守性较高;进化树结果显示,猪DUXA基因与骆驼相应序列聚为一支,与山羊、水牛、长江江豚等哺乳动物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近;利用在线分析工具对猪DUXA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猪DUXA的化学分子式C1 082H1 732N344O354S7,相对分子质量为25 448.17,理论等电点为9.4;猪DUXA二级结构预测包含11个α-螺旋、3个β-折叠、19个T-转角和20个无规则卷曲,具有2个HOX结构域,预测其为细胞膜外蛋白,其三级结构和黄牛、山羊、人相似.构建的pCD-NA3.1-EGF-DUXA质粒载体长度为6 797 bp,转染结果显示构建的过表达载体可以在293T细胞中表达.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猪DUXA基因,并成功构建了过表达载体pCDNA3.1-EGFP-DUXA.

    DUXA基因基因克隆序列比对分析载体构建

    非洲猪瘟病毒消毒策略及活病毒鉴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樊高成高晓薇杨玉莹罗玉子...
    823-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目前我国尚无针对ASF的有效疫苗,猪场仍以生物安全防控为主,消毒则是生物安全防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当前,猪场的消毒方式众多,但对消毒效果的评价技术甚少,无法辨别消毒后病毒是否具有感染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灭活病毒的方式、常见的活病毒鉴别方法及局限性进行综述,并探讨光敏核酸染料结合分子检测技术运用到ASFV灭活效果评价中的可行性,以期对ASF的防制提供帮助.

    非洲猪瘟病毒活病毒鉴别消毒

    非洲猪瘟病毒毒力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蓝靖陆战豪罗瑞宋鑫...
    834-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2018年ASF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流行了 5年多,病毒已经演化出了低毒力的基因Ⅱ型和基因Ⅰ型弱毒株,以及基因Ⅱ型和Ⅰ型重组毒株,这为该病的防制和疫苗研发带来了巨大挑战.ASF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LAVs)能够诱导良好的免疫保护,具备商品化疫苗的潜力.鉴定和研究毒力相关基因(virulence-associated genes,V AGs)对于LA Vs的研发至关重要,也是ASFV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对已鉴定的ASFV VAGs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总结VAGs编码蛋白的作用机制,同时展望如何全面鉴定ASFV VAGs及其编码蛋白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已知的VAGs科学设计安全高效的LAVs,以期为ASFV的致病机制及LAVs研发提供参考.

    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毒力相关基因减毒活疫苗致病机制

    牛轮状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白和平张洪伟刘旭郭建军...
    847-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世界范围内腹泻样本中BRV感染率为20%~60%,该病的发生对全球的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尚无BRV特效抗病毒药物和高效的疫苗,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国内外已建立了 PCR、等温扩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在BRV防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现有BRV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以期为BRV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防控提供参考.

    牛轮状病毒犊牛腹泻检测方法

    二元信号转导系统在无乳链球菌毒力和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

    高姣姣马晓姣郑楠邵伟...
    853-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属链球菌革兰阳性B群(GB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孕妇生殖道感染以及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同时,也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和鱼类感染的首要致病菌.S.agalactiae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其多种毒力因子.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S.agalactiae耐药性及多重耐药逐渐增强.二元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是病原菌感知和响应细胞外信号的主要机制,在细菌的生长代谢、毒力调控、抗菌药物耐药、生物膜形成及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侵袭等多个方面发挥调控作用.细菌毒力与耐药受复杂的二元信号转导系统调控.因此,通过对TCS系统在S.agalactiae毒力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S.agalactiae主要毒力因子的种类及功能、S.agalactiae耐药机制,重点阐述TCS对毒力基因的调控作用及致病机制,并分析了 TCS与S.agalactiae耐药性产生的关系,以期为了解S.agalactiae致病机理、耐药产生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无乳链球菌二元信号转导系统毒力耐药机制

    微(纳米)塑料单独及联合重金属暴露所致动物毒性研究进展

    李玖芝付红玉许琬雪陈雪微...
    863-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塑料产品的需求和使用量持续增加.废弃塑料分解过程可以产生粒径大小不一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并进一步 分解为纳米塑料(nanoplastics,NPs).由于难以彻底降解,MPs/NPs污染已成为威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MPs/NPs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容易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结合并富集于动物体内.重金属是广泛存在且长期滞留的环境污染物,MPs/NPs与重金属吸附结合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通过对MPs/NPs的污染现状、暴露途径和动物毒性的综述,讨论MPs/NPs与重金属联合暴露导致的毒性作用,以期对MPs/NPs的动物毒性机制与解毒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微塑料纳米塑料重金属联合暴露毒性效应

    日粮纤维调节猪营养物质代谢和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周成宇宗敏悦朱俊玮孙志洪...
    871-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粮纤维包括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是猪饲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猪的肠道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纤维类型由于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的不同,其发酵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发酵特性影响了肠道中营养物质代谢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因此,对不同日粮纤维类型的来源和在猪肠道内的发酵特性进行重点综述,总结不同纤维类型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调节及其对猪肠道健康的调控作用,可为提高日粮纤维的利用效率及猪的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日粮纤维营养物质代谢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