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亨德拉病毒N和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朱盈名王迎平冯之航陈翔...
    947-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抗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试验用原核表达纯化的HeV-N和HeV-G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和3次亚克隆,获得5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其中针对HeV-N蛋白的有3株,命名为2H6、3C2、3G6;针对HeV-G蛋白的有2株,命名为5B8、2A4;利用ELISA方法检测单抗效价2H6与2A4均≥1∶512 000,3G6和5B8效价≥1∶256 000,3C2效价≥1∶128 000;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5株单抗均能与对应抗原发生结合反应;稳定性试验显示细胞传至15代时仍能稳定分泌抗体,稳定性良好;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2H6、3C2、3G6均为IgG2b,5B8和2A4均为IgG1.本试验HeV-N和HeV-G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为HeV新型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前期基础.

    亨德拉病毒单克隆抗体N蛋白G蛋白

    猪δ冠状病毒RBD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小鼠抗血清制备

    崔春梅张爽张国庆蒋嵘...
    953-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猪δ冠状病毒(PDCoV)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的可溶性蛋白及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血清,本研究将PDCoV流行株S蛋白(GenBank:QAA06990.1)的RBD序列添加信号肽、纯化标签与酶切位点,命名为PDCoV-RBD(简称PDR),对其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合成并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DR.将重组质粒转染至Expi293F细胞进行表达,并利用SDS-PAGE与 Western blot进行鉴定;通过Strep-Tactin XT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薄层扫描分析蛋白纯度,并以纯化后的PDR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PDR蛋白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血清,通过间接ELISA测定效价,PDCoV病毒感染细胞后,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S蛋白与血清的特异性结合效果.结果显示,PDR在Expi293F细胞中获得可溶性表达,纯化得到的目的蛋白大小正确,纯度大于98%;用其免疫小鼠制备的抗血清能特异性结合病毒中天然的S蛋白.本研究获得的PDR蛋白及其小鼠抗血清可为PDCoV的诊断检测与疫苗研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猪δ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区蛋白表达纯化抗血清制备

    稳定表达PDCoV-S和RBD蛋白的293T细胞系构建与免疫原性评价

    肖丽赵淑庆袁雪松范丽原...
    959-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稳定表达猪δ冠状病毒(PDCoV)S和RBD蛋白的293T细胞系,获得PDCoV S和RBD蛋白.本研究将优化合成的PDCoV S蛋白全长基因及其RBD的表达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pLV-S-Puro、pLV-RBD-Puro、psPRX2、pMD2.G同时转染293T细胞中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上清感染293T细胞,经嘌呤霉素初筛得到的多细胞克隆,进一步通过终点稀释法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DCoV S和RBD蛋白的单克隆293T细胞系,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用纯化的PDCoV S和RBD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对重组蛋白进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表明,稳定表达PDCoV S和RBD蛋白的293T细胞系构建成功,获得了重组慢病毒,纯化PDCoV S和RBD重组蛋白均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IgG抗体(S:1.2;RBD:0.9),中和抗体水平分别达1∶128和1∶64.本研究构建的293T细胞系能稳定表达PDCoV S和RBD蛋白,为进一步研制PDCoV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293T细胞系PDCoV慢病毒稳定表达

    猪链球菌2型通过诱导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PSA蛋白发生相分离促进菌体对细胞的黏附

    孙毅刘嘉楠姜合祥李扬...
    96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是诱发细菌性脑膜炎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宿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是构成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主要细胞,也是病原攻击的重要靶细胞.近年发现宿主细胞核糖体蛋白SA(ribosomal protein SA,RPSA)参与SS2诱发的脑膜炎发病过程,但相关机制仍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ortical microvessels endothelial cells/D3,HCMEC/D3)RPSA 蛋白进行序列分析、相分离能力测定,初步研究了 RPSA在SS2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显示,HCMEC/D3 RPSA具有典型的内部无序区(IDRs)结构域;SS2感染能够诱导RPSA发生相分离,相分离显著增强了细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SS2毒力因子ENO既能够促进RPSA发生相分离,也介导了细菌与细胞的黏附.另外,SS2感染后胞内Ca2+水平升高是促进相分离的关键因素.综上,本研究证实SS2通过提升胞内Ca2+水平,促进RPSA发生相分离,从而增强SS2(ENO)与RPSA的相互作用,导致黏附并进一步引起细胞损伤造成宿主感染.本研究为SS2诱发脑膜炎的认知提供了新思路.

    猪链球菌2型核糖体蛋白SA相分离烯醇化酶Ca2+

    猪源污蝇杆菌GZPA426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田红利徐松平曾智勇汤德元...
    974-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蝇杆菌(Wohlfahrtiimonas chitiniclastica)是一类新出现的罕见人畜共患致病菌,可侵袭动物机体并引起化脓性病症.2018年贵州某猪场送检了 2只患病仔猪,呈典型的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混合感染病症.无菌采集病猪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通过16S rRNA测序检测到污蝇杆菌.为了解该病原特性,对该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从培养特性、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电镜观察等方面对该菌进行系统鉴定;采用药敏试验测定其药物敏感性;通过人工感染小鼠确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与污蝇杆菌参考株核苷酸相似性介于95.9%~97.6%,与参考株KBL006(NR_133893.1)遗传距离最近;分离株在血平板、LB固体培养基等的生长良好,在高盐培养基上不生长;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与污蝇杆菌符合;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该菌菌体长宽为1.30μm×0.53μ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菌素类、多黏菌素B及部分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较为敏感,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等药物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致死能力.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猪源污蝇杆菌并对其病原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为污蝇杆菌病的病原检测和防控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污蝇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

    cpe+产气荚膜梭菌cpe定位分析

    姜艳芬钟建辉张凯悦尹婧夷...
    980-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许多非食源性人类胃肠道(GI)疾病.编码其肠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enterotoxin,CPE)的基因cpe若位于染色体的菌易引起食物中毒,cpe位于质粒的菌与非食源性GI疾病相关,因此本研究应用PCR检测、单位点序列分型分析(SLST)、耐热性测定,综合分析cpe+菌的cpe定位.结果显示,双重PCR检测29株cpe+菌仅扩增出600 bp的cpe目的条带,未检测出IS1470、IS1470-like、IS1151序列;通过sod、sod FPF PCR检测及SLST分析推测所有检测菌的cpe可能均位于染色体上;7-1和21-3的活菌及芽胞耐热性均高于42-2,推测两者cpe可能位于染色体,而42-2 cpe可能位于质粒上.结果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和非食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控以及cpe的位置与所致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提供材料和科学依据.

    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单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芽胞耐热性

    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羊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特征分析

    袁媛吴克张雯崔生玲...
    987-993,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20-2022年分离自我国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30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进行毒素基因鉴定、耐药性检测、消毒剂敏感性测试和菌株遗传特征分析.毒素基因鉴定显示分离菌株均携带毒素基因cpa和etx,不携带其他分型相关毒素基因.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和复方新诺明抗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30.00%和63.33%;对青霉素、利奈唑胺、克林霉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MIC值集中于1 mg/L以下.分离菌株经推荐使用浓度的新洁尔灭、乙醇、84消毒液和浓戊二醛处理10 min后,均可被完全杀灭.经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30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共发现7种不同的管家基因组合;同场区和同省(区)来源的菌株间有相同的管家基因组合和更近的进化关系,并且陕西省和甘肃省的部分菌株间也有相同管家基因组合,揭示了 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场内部和不同省份之间的传播.综上,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在基因水平揭示了 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地域性流行和传播,提示在生产中应加强对消毒剂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减少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传播.

    D型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消毒剂抗性遗传特征

    β-谷甾醇对TGF-β1诱导的小鼠乳腺纤维化的影响

    徐平阚兴池黄雅萍付守鹏...
    994-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纤维化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β-谷甾醇(BSS)对TGF-β1诱导的小鼠乳腺纤维化是否具有缓解作用.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药物处理组,以乳腺灌注TGF-β1的方式构建小鼠乳腺纤维化模型,待模型构建完24 h收集小鼠乳腺组织.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乳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情况;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乳腺组织中collagen Ⅰ、α-SMA、vimentin(VIM)等纤维化相关蛋白的mRNA水平变化;应用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ollagen Ⅱ、E-cadherin(E-cad)和α-SMA用于评价乳腺组织中纤维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SS预处理后可以显著缓解TGF-β1诱导的小鼠乳腺病理损伤,显著抑制collagenⅠ、α-SMA、VIM mRNA水平的升高,显著抑制collagenⅡ、α-SMA蛋白水平的升高和E-cad蛋白水平的降低.BSS通过抑制纤维化表型指标的升高有效缓解纤维化病变的发生发展.

    β-谷甾醇乳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Sirt1在氧化应激所致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张宇飞周博文程薪同付守鹏...
    1000-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初步阐明Sirt1在奶牛乳腺氧化应激中对紧密连接的影响及机制.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为研究对象,使用H2O2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构建细胞模型,添加Sirt1激动剂SRT 2104,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通过 RT-PCR 检测 Sirt1 基因的转录水平;用 Western blot 检测 Sirt1、ZO-1、Occludin、Cludin 3、p38MAPK、JNK、MLCK、MLC2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ZO-1、Occludin、Cludin 3的表达;同时使用试剂盒检测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H2O2刺激会显著抑制MAC-T细胞活性并抑制Sirt1基因的表达以及Sirt1、ZO-1、Occludin和Cludin 3的蛋白表达;SRT 2104可以有效改善H2O2刺激导致的ZO-1、Occludin和Cludin 3的蛋白表达下降;同时SRT 2104会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抑制p38MAPK、JNK、MLCK蛋白的表达和MLC2的磷酸化.以上结果表明Sirt1通过抑制p38MAPK/JNK信号传导途径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Sirt1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紧密连接p38MAPKJNK

    精氨酸对热应激诱导奶牛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超姜尚李心慰宋玉祥...
    1008-1013,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牛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granulocyte,PMN)凋亡的影响,并探究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否对热应激诱导下的奶牛PMN具有保护作用.利用从健康奶牛分离培养的PMN构建体外试验模型,分为对照组(Con组,37 ℃)和热应激组(HS组,42 ℃培养0.0、0.5、1.0、1.5、2.0、2.5、3.0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确定最适热处理时间为2.5 h;将从健康奶牛分离得到的PMN与不同浓度(2、4、6、8、10 mmol/L)L-Arg预孵育30 min后,再置于42 ℃下培养2.5 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最终筛选出L-Arg的最佳使用浓度为4 mmol/L.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凋亡关键蛋白c-CASP 3的蛋白丰度,流式细胞术检测PMN凋亡率.结果显示,相对于Con组,HS组PMN HSP70蛋白的丰度显著升高(P<0.01),c-CASP 3与CASP 3的蛋白丰度比显著升高(P<0.01),同时PMN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而4 mmol/L的L-Arg预孵育可显著缓解热应激对奶牛PMN的c-CASP 3与CASP 3的蛋白丰度(P<0.01)和凋亡(P<0.05)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热应激能引起奶牛PMN凋亡,而L-Arg能缓解热应激对奶牛PMN的促凋亡作用.

    精氨酸奶牛热应激中性粒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