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孙广远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84 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42 例.常规组、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血压、生活质量及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7.62%,高于常规组的 80.95%,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脑钠肽水平(210.11±25.13)pg/ml低于常规组的(246.53±22.87)pg/ml,左室射血分数(56.92±2.93)%及每搏量(52.48±3.37)ml大于常规组的(52.55±2.44)%、(47.43±2.76)ml,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3.65±2.17)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9.61±3.74)mm小于常规组的(38.98±2.13)、(54.97±3.52)mm,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 6 min步行距离(195.98±36.41)m大于常规组的(165.84±33.65)m,收缩压(115.05±12.11)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84.05±7.21)mm Hg均低于常规组的(126.74±12.31)、(90.56±8.78)mm Hg,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422.60±34.01)pg/ml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30.46±9.71)ng/ml均低于常规组的(501.39±34.29)pg/ml、(40.25±10.12)ng/ml,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及总分分别为(95.67±4.21)、(91.45±7.38)、(95.45±2.56)、(90.64±7.37)、(373.21±4.85)分,均高于常规组的(75.58±7.24)、(78.03±7.31)、(76.70±6.29)、(70.50±6.76)、(300.81±6.85)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能够增强患者运动耐量,降低血压水平,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冠心病心力衰竭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高宗鹏张艺铭辛林泽许耀...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CHD)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 115 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血浆Hcy水平不同分为正常Hcy组(Hcy≤15 μmol/L,66 例)和高Hcy组(Hcy>15 μmol/L,49 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浆Hcy与血压[中心动脉收缩压(CASP)、中心动脉舒张压(CADP)、中心动脉脉压(CAPP)、肱动脉收缩压(SBP)、肱动脉舒张压(DBP)及肱动脉脉压(PP)]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CHD患者的生存预后;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CHD患者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Hcy组高血压占比、2 支及以上病变占比、血尿酸、Hcy、CASP、CADP、CAPP、SBP及DBP分 别 为 71.43%、71.43%、(345.10±95.22)μmol/L、(20.37±3.72)μmol/L、(140.08±20.17)mm Hg(1 mm Hg=0.133 kPa)、(83.22±11.83)mm Hg、(56.86±14.17)mm Hg、(137.18±20.41)mm Hg、(84.14±13.19)mm Hg,均高于正常Hcy组的 43.94%、45.45%、(307.79±77.36)μmol/L、(10.69±2.76)μmol/L、(123.83±18.01)mm Hg、(77.61±9.51)mm Hg、(46.23±14.72)mm Hg、(127.67±17.45)mm Hg、(77.47±10.84)mm Hg(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与CASP(r=0.331,P=0.000<0.001)、CADP(r=0.291,P=0.002<0.05)、CAPP(r=0.237,P=0.011<0.05)、SBP(r=0.259,P=0.005<0.05)、DBP(r=0.324,P=0.000<0.001)呈正相关;血浆Hcy与PP无相关性(r=0.100,P=0.290>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Hcy水平、CAPP≥50 mm Hg及PP≥52 mm Hg患者MACCE发生风险增加(χ2=6.714、8.741、4.594,P=0.010、0.003、0.032<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及CAPP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浆Hcy与CAP水平关系密切,CAPP和糖尿病是CHD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中心动脉压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介入治疗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刘树燊李晓伟蔺晓龙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70 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对照组(未破裂)和观察组(破裂),每组 35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后半年动脉瘤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0.05±1.16)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25±0.50)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50±0.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73±1.07)、(4.00±0.25)、(1.75±0.25)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机能评分(88.32±3.57)分、躯体疼痛评分(90.26±3.17)分、精神健康评分(89.21±3.25)分、社会功能评分(89.85±2.5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1.63±3.61)、(82.69±2.24)、(83.55±3.58)、(83.44±3.67)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半年动脉瘤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介入治疗破裂小型颅内动脉瘤低分子肝素盐水安全性

    探讨头孢他啶联合盐酸溴己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

    刘淑岚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头孢他啶联合盐酸溴己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肺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7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用信封抽签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治疗组给予头孢他啶联合盐酸溴己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症状(咳嗽、发热、肺部啰音)改善时间、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CT(0.47±0.19)ng/ml、hs-CRP(9.28±1.17)mg/L、TNF-α(5.15±1.86)pg/ml、IL-6(22.16±2.19)pg/ml,与对照组的(0.70±0.26)ng/ml、(13.04±1.36)mg/L、(8.28±2.11)pg/ml、(29.32±3.7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5、12.575、6.677、9.834,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咳嗽改善时间(3.94±1.45)d、发热改善时间(3.08±0.79)d、肺部啰音改善时间(5.34±1.46)d,与对照组的(6.18±2.24)、(6.18±1.72)、(7.82±2.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7、9.827、5.68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OI(293.49±20.04)mm Hg(1 mm Hg=0.133 kPa)、PaO2(86.36±7.72)mm Hg较对照组的(267.25±15.92)、(78.52±5.57)mm Hg更高,PaCO2(30.12±3.23)mm Hg较对照组的(35.49±4.35)mm Hg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EF(5.94±0.58)L/s、FVC(2.91±0.34)L、FEV1(2.31±0.27)L,均高于对照组的(5.09±0.54)L/s、(2.44±0.31)L、(1.70±0.23)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6、6.129、10.319,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94.44%高于对照组的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5).结论 头孢他啶联合盐酸溴己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可以促进患者的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显著改善,提高临床疗效,是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头孢他啶盐酸溴己新炎性因子

    免插管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大广张捷陈庆亭李耿华...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免插管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新思路、新策略.方法 40 例择期行肺大疱、肺活检和手汗症等胸腔镜短小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实验组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静脉麻醉+完善的区域阻滞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于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条件下接受胸腔镜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术中手术视野暴露满意情况、麻醉效果、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手术视野暴露满意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进食时间(0.34±0.16)d、下地活动时间(0.69±0.22)d、住院时间(2.17±1.54)d均短于对照组的(0.62±0.37)、(1.18±0.65)、(5.85±2.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 24 h的WBC、NEUT%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4 h,实验组WBC(5.17±2.25)×109/L、NEUT%(60.31±7.20)%均低于对照组的(7.24±3.16)×109/L、(67.42±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症状、声嘶、咽痛发生率分别为 10.00%、5.00%、5.00%,均低于对照组的 40.00%、50.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插管自主呼吸麻醉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获取满意的手术视野暴露和麻醉效果,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使患者尽早进食和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免插管自主呼吸麻醉技术胸腔镜快速康复胸科麻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分析

    魏玉存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全麻)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喉罩全麻,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喉罩(T1)、切皮时(T2)、拔喉罩时(T3)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苏醒质量(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 时,两组HR、RR、MAP、SpO2 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1 时,观察组RR(21.16±1.83)次/min比对照组的(24.64±2.05)次/min低,差异明显(P<0.05),但HR、MAP、SpO2 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2 时,观察组的HR(72.18±7.65)次/min、RR(22.30±2.10)次/min、MAP(78.82±11.23)mm Hg(1 mm Hg=0.133 kPa)均比对照组的(96.57±8.93)次/min、(26.53±3.14)次/min、(104.74±10.39)mm Hg低,SpO2(98.45±1.26)%则比对照组的(97.65±1.32)%高,差异明显(P<0.05);T3时,观察组HR(88.25±8.76)次/min、RR(18.79±1.63)次/min、MAP(93.16±10.87)mm Hg均比对照组的(111.66±12.34)次/min、(22.50±2.41)次/min、(111.83±11.53)mm Hg低,差异明显(P<0.05),但SpO2 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拔管前 10 min的NRS评分、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给药前,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麻醉给药前,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拔管前 10 min的NRS评分更低,Ramsay镇静评分、MMSE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5.09±1.01)min、喉罩拔除时间(10.36±2.20)min、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40.75±6.52)min短于对照组的(6.86±1.33)、(20.94±3.72)、(51.43±10.16)min,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21.05%)相比,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63%)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能够减小对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的影响,发挥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可提升苏醒质量以及安全性.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喉罩全身麻醉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UBE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连续臭氧椎管内注射的疗效观察

    王凤林刘圣莲李再宝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连续臭氧椎管内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6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所有患者均行UBE内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术后连续臭氧椎管内注射治疗,对照组常规切口缝合、覆盖无菌辅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腿痛评分及术后切口肿胀和渗出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前 1 d及术后 1、5、12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6.65±1.59)、(5.13±1.18)、(3.92±1.15)、(2.28±1.18)分,观察组分别为(6.62±1.15)、(3.87±1.27)、(2.31±1.10)、(1.11±0.92)分;两组术前 1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5、12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 1 d,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 1、5、12 d的肿胀评分和渗出评分分别为(2.16±0.58)、(1.33±0.79)、(0.42±0.12)分和(2.31±0.63)、(1.60±0.27)、(0.91±0.29)分,观察组分别为(1.82±0.47)、(0.89±0.83)、(0.15±0.16)分和(1.95±0.58)、(1.32±0.21)、(0.43±0.21)分;术后 5、12 d,两组肿胀评分和渗出评分均低于术后 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 d,两组肿胀评分和渗出评分均低于术后 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1、5、12 d肿胀评分和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UBE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后连续臭氧椎管内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且切口肿胀和渗出情况较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椎管臭氧

    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韩婷婷蒋尚融张志杰文明明...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的效果.方法 57 例PD-M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 例)和对照组(29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帕金森病(PD)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rTMS+认知训练,对照组仅接受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Ⅰ、d2 注意力测试评分及改良Hoehn-Yahr分级.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27.57±1.26)分高于对照组的(24.07±1.00)分(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oCA评分(26.32±1.16)分高于对照组的(20.10±2.06)分(P<0.05).治疗后,两组定向能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2 注意力测试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d2 注意力测试评分(91.29±2.27)分高于对照组的(82.83±1.26)分(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Ⅰ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UPDRS-Ⅰ评分(4.64±0.83)分低于对照组的(6.72±0.80)分(P<0.05).治疗前后,两组改良Hoehn-Yahr分级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认知训练联合rTMS、单纯认知训练均能明显改善PD-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两者联合效果较单一治疗效果更佳.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认知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功能

    口服敌草快和百草枯中毒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分析

    田贺岚吉春玲朱加应任亦频...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敌草快和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 88 例单纯经口服敌草快中毒患者(敌草快组)和 80 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百草枯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中毒剂量、中毒到入院时间、中毒催吐导泻情况、中毒到洗胃时间、临床表现、中毒到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血液灌流次数、住院天数、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肺损伤指标[氧合指数(PO2/FiO2)]、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乳酸(Lac)、pH值及最终预后等指标.比较敌草快组和百草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及不同中毒剂量死亡率与存活率及总体存活率;比较敌草快组和百草枯组死亡患者靶器官功能受损情况;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敌草快和和百草枯的中毒剂量.结果 敌草快组年龄最大73岁,最小15岁;百草枯组年龄最大 59 岁,最小 14 岁;敌草快组男性 34 例(38.64%),女性 54 例(61.36%);百草枯组男37 例(46.25%),女 43 例(53.75%);两组中毒后均以咽喉部疼痛、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部分中毒剂量少的患者可没有任何症状;百草枯组中毒剂量>50 ml的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症状,敌草快组中毒剂量>50 ml的患者出现意识烦躁、嗜睡、谵妄甚至抽搐、昏迷等症状.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中毒剂量、平均中毒到入院时间、中毒催吐导泻率、平均中毒到洗胃时间、平均中毒到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平均血液灌流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敌草快组的平均住院天数(4.86±1.81)d明显短于百草枯组的(7.85±1.13)d(P<0.05).中毒剂量 21~50 ml和 51~100 ml时,敌草快组存活率均高于百草枯组(P<0.05);敌草快组总体存活率 78.41%明显高于百草枯组的 37.50%(P<0.05).入院后第 3 天,敌草快组死亡患者ALT(109.26±63.88)U/L、TBIL(40.29±10.39)μmol/L、PT(12.24±1.56)s、Lac(1.54±1.09)mmol/L及WBC(13.24±3.43)×109/L均低于百草枯组死亡患者的(327.12±127.86)U/L、(68.38±48.55)μmol/L、(17.39±2.73)s、(4.53±1.54)mmol/L、(23.32±4.56)×109/L,Cr(308.44±156.87)μmol/L、PO2/FiO2(207.32±76.10)mm Hg(1 mm Hg=0.133 kPa)、CK(456.56±101.39)U/L、CK-MB(63.29±21.39)U/L、cTnI(11.56±1.31)ng/ml均高于百草枯组死亡患者的(201.93±87.01)μmol/L、(153.25±64.25)mm Hg、(50.29±21.39)U/L、(47.21±12.22)U/L、(4.29±4.21)ng/ml(P<0.05).死亡患者敌草快和百草枯中毒剂量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患者敌草快中毒剂量大于百草枯(P<0.05);存活患者敌草快和百草枯中毒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敌草快和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年龄以 40 岁以下中青年女性多见,所有口服中毒患者均出现咽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敌草快口服中毒剂量大者会出现意识改变,包括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而百草枯中毒剂量大者会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服用同等剂量除草剂,敌草快存活率高于百草枯;敌草快以肾、心肌及神经系统损伤最为显著,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百草枯中毒以肺、肝和肾脏损伤为主;敌草快中毒患者总体死亡率低于百草枯中毒死亡率.

    敌草快百草枯中毒靶器官损害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周逸帆何泰吉魏艳花李全伟...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63 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1 例)及实验组(32 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造影术,其中传统组行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实验组行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 96.88%(31/32)高于传统组的 96.77%(30/31),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 93.75%(30/32)高于传统组的 93.55%(29/31),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造影剂用量、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卧床时间(2.27±0.12)h及术后恢复时间(6.21±1.23)h短于传统组的(12.18±2.27)、(23.12±4.34)h(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9.38%(3/32)低于传统组的29.03%(9/31)(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应用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桡动脉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