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张安华王业友王忠芳张金杰...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腹膜重建对直肠癌患者微创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MILAR)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128 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盆底腹膜重建的MILAR.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二次手术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 1、3、5 天的血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 3 天的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第 1、5 天,术后第 5 天的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后第 1 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 5 天的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术后第 1、3 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二次手术,而对照组有 6 例(9.38%)进行二次手术,两组二次手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腹膜重建在MILAR手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将进一步推动MILAR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盆底腹膜重建直肠癌微创低位前切除手术效果

    趋化因子MCP-1和RANTES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

    陈慧廖扬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危险因素,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与URSA的关系.方法 选择 70 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 70 例作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产次、家族遗传史、吸烟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从事职业、受教育程度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的RANTES以及MCP-1 水平.分析URSA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MCP-1、RANTES水平,URSA组中不同胎龄、流产次数患者血清MCP-1、RANTES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URSA组中年龄≥35 岁、BMI≥24 kg/m2、有吸烟史、有饮酒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占比分别为 62.9%、67.1%、61.4%、57.1%、65.7%,较正常妊娠组的 30.0%、27.1%、18.6%、17.1%、37.1%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BMI≥24 kg/m2、年龄≥35 岁、有吸烟及饮酒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是导致URSA的危险因素(OR>1,P<0.05).URSA组患者血清MCP-1、RANTES水平分别为(127.31±70.12)、(220.98±69.51)ng/L,低于正常妊娠组的(239.20±75.64)、(412.34±82.47)ng/L(P<0.05).URSA组中,随流产次数增加,血清MCP-1、RANTES水平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中,不同胎龄患者的血清MCP-1、RANT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偏高、年龄偏大以及有吸烟及饮酒史、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是导致URSA的危险因素,血清RANTES以及MCP-1 异常表达与URSA的发生关系密切.对于URSA患者,妊娠早期及时检测血清中RANTES和MCP-1 水平,可能成为URSA胚胎丢失及免疫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指标.

    流产习惯性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颌骨发育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钟冠忠吴莉黄翠仪黄斌...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颌骨发育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 98 例OSAHS患儿,根据是否发生颌骨发育异常分为观察组(49 例)和对照组(49 例).所有患儿均以医用数字化X线摄影术(DR)行头影测量和颌骨DR影像测量:X线头影测量后气道间隙(PAS),反映上颌突度的SNA角和反映下颌突度的SNB角,上颌骨宽度以及下颌骨长度、宽度、高度.比较两组患儿颌面部测量指标,分析患儿SNA、SNB、PAS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儿上颌骨宽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宽度、下颌骨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儿SNA(81.31±2.52)°、SNB(82.53±2.34)°、PAS(6.35±2.12)mm相比,观察组患儿的(82.34±2.45)°、(83.83±3.17)°、(11.13±2.35)mm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独立样本t检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分别与AHI、LSaO2 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SNA与AHI呈负相关,SNA与LSaO2 以及SNB、PAS与AHI、LSaO2 均呈正相关,SNB、PAS与LSaO2 呈负相关(P<0.05).结论 对于OSAHS患儿SNA、SNB、PAS水平均与AHI、LSaO2 显著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早期颌骨发育,应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颌骨发育异常影响因素对策

    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对MHD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

    黄禄海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治疗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 135 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 45 例.A组为每 4 周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12 次治疗;B组为每 4 周行LFHD 10 次、HDF 1 次、LFHD+HP 1 次治疗;C组为每 4 周行LFHD 8 次、HDF 2 次、LFHD+HP 2 次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及营养状态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结果 治疗前,A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水平分别为(357.79±235.00)pg/ml、(2.01±0.72)mmol/L、(1.82±0.28)mmol/L,B组分别为(343.44±225.90)pg/ml、(2.11±0.77)mmol/L、(1.87±0.27)mmol/L,C组分别为(395.10±267.41)pg/ml、(2.32±0.80)mmol/L、(1.95±0.26)mmol/L;治疗后,A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水平分别为(380.51±307.68)pg/ml、(2.22±0.86)mmol/L、(1.86±0.26)mmol/L,B组分别为(264.58±131.71)pg/ml、(1.85±0.58)mmol/L、(1.99±0.20)mmol/L,C组分别为(304.38±191.63)pg/ml、(1.93±0.50)mmol/L、(2.02±0.23)mmol/L.三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及血钙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及血钙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组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血钙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但B组与C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及血钙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ALB、Hb水平分别为(36.44±5.25)、(75.89±18.52)g/L,B组分别为(35.10±5.76)、(80.02±18.61)g/L,C组分别为(37.12±5.77)、(79.90±18.17)g/L;治疗后,A组ALB、Hb水平分别为(37.45±4.89)、(84.93±23.54)g/L,B组分别为(39.87±4.70)、(100.16±19.48)g/L,C组分别为(40.03±4.62)、(100.02±21.08)g/L.治疗前,三组ALB、Hb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H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ALB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后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与C组治疗后AL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HD患者单纯采取LFHD治疗未能有效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结合HDF和HP治疗能更好清除血磷、甲状旁腺素及升高血钙.增加HDF和HP的频率,不会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但对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进一步疗效.

    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维持性血液透析甲状旁腺激素营养状态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探讨

    刘新波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 86 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 43 例.常规组进行传统手术,微创组进行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黏膜恢复所需时间、嗅觉障碍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 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99.14±5.18)ml少于常规组的(195.42±5.32)ml,黏膜恢复所需时间(32.16±0.84)d短于常规组的(55.43±1.32)d,嗅觉障碍评分(3.02±0.95)分、疼痛评分(2.86±0.62)分低于常规组的(6.08±1.03)、(6.15±0.87)分,数值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

    肇庆市青少年近视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姚倩杨业洲夏鸿慧范卫...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肇庆市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近视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纳入肇庆市青少年 2052 例,收集信息行数据分析,并对近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052 例肇庆市端州区青少年,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其中一年级 154 例,二年级 156 例,三年级 161 例,四年级 159 例,五年级 155 例,六年级 157 例,初一 154 例,初二 153 例,初三 131 例,高一143例,高二144例,高三145例,职高一77例,职高二77例,职高三86例;男生1183例,女生869例.近视的总患病率为 37.1%(762/2052),其中小学 21.1%(199/942),初中 39.7%(174/438),高中 58.6%(253/432),职高 56.7%(136/240);男生的近视患病率为 33.0%(390/1183),女生的近视患病率为 42.8%(372/869).视力不良的总患病率为 66.3%(1360/2052),其中小学 58.3%(549/942),初中 69.2%(303/438),高中83.8%(362/432),职高 60.8%(146/240);近视占视力不良的比例为 56.0%(762/1360).每天做作业时间、每周参加补习班时间、读写时胸口离桌子边沿超过一拳、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超过一尺、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天用电脑的时间、在阳光直射下看书或电子屏幕、天黑后看电子屏幕时关灯、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走路或乘车时看书或电子屏幕、天黑后在家读书写字用什么灯光、用电脑时眼睛距离电脑显示屏的距离>66 cm、看电视玩电视游戏时眼睛距离电视显示屏的距离>3 m、在近距离用眼时眼睛多长时间休息一次、父母是否近视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做作业时间 1~2 h、无补习班、胸口离桌子边沿经常超过一拳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55、0.304、0.632,P<0.05),眼睛距离书本偶尔超过一尺、每天看电视时间 0~1 h、总是走路或乘车时看书或电子屏幕、父母都近视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67、2.316、2.722、1.489,P<0.05).结论 肇庆市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高,应在校园及生活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用眼习惯,提高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

    近视流行病学肇庆市影响因素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谢莉郁飞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治疗中应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 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 例,分期治疗)和研究组(30 例,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排便功能、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90.00%高于对照组的 66.67%,组间比较结果呈现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排便功能正常率 83.33%较对照组的 50.00%高,组间比较结果呈现差异性(P<0.05).研究组:生理功能评分(80.24±0.35)分、心理情况评分(89.35±0.24)分、情感功能评分(90.25±0.75)分、社会情况评分(90.64±0.75)分;对照组:生理功能评分(70.23±0.32)分、心理情况评分(80.24±0.15)分、情感功能评分(80.63±0.70)分、社会情况评分(82.45±0.35)分;研究组的生理功能、心理情况、情感功能、社会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呈现差异性(t=115.6112、176.3042、51.3600、54.2000,P=0.0000、0.0000、0.0000、0.0000<0.05).结论 在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应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适合广泛应用.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肛周脓肿临床效果

    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疼痛度、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蒋磊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对临床疗效、疼痛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80 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取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疼痛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52.55±8.38)min、骨折愈合时间(3.52±0.29)个月与住院时间(10.14±2.41)d明显比对照组的(64.39±8.22)min、(7.00±0.11)个月、(15.18±4.75)d短,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度评分(0.90±0.29)分比对照组的(2.37±0.66)分低,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5.00%,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评分(92.40±20.72)分明显比对照组的(79.28±17.90)分高,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物质生活、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不仅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疼痛度及术后不良事件,还能提高其运动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钢板螺钉内固定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临床疗效疼痛度运动功能

    对比股骨骨折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李海红黄河鹏蒋泽龙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比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 例股骨骨折患者,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愈合优良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96.61±17.72)min、骨折愈合时间(34.41±8.72)周、开始负重时间(20.42±3.81)d、术后住院时间(14.72±1.53)d相比,观察组的(64.72±12.12)min、(21.12±7.72)周、(15.41±2.92)d、(10.02±1.93)d均显著较短(P<0.05);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54.32±25.12)ml、术后引流量(97.72±8.12)ml相比,观察组的(141.43±11.12)、(60.72±6.93)ml显著较少(P<0.05).与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84.00%)相比,观察组(96.00%)显著较高(P<0.05).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00%)相比,观察组(4.00%)显著较低(P<0.05).与对照组的社会功能评分(83.11±2.42)分、生理功能评分(80.98±5.21)分、情感职能评分(83.21±4.01)分、生理职能评分(83.33±4.43)分、精神健康评分(84.19±2.76)分、活力评分(76.34±2.58)分、总体健康评分(82.12±2.67)分、躯体疼痛评分(77.19±3.04)分相比,观察组的(86.22±3.34)、(86.19±4.55)、(89.33±3.23)、(88.11±5.21)、(90.64±1.87)、(83.19±3.23)、(87.43±3.22)、(83.15±2.98)分显著较高(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在股骨骨折患者治疗期间均可发挥显著效果,但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更优,其骨折愈合优良率更高,利于患者病情康复,且安全性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

    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

    徐丽辉高磊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修复中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口腔修复的患者10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预成纤维桩)和对照组(可塑纤维桩),各 54 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治疗后 3 个月(T1)、治疗后 6 个月(T2)]牙周情况[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咀嚼效率、咬合力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0 时,两组PD、BI、PL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 时,观察组PD、BI、PLI分别为(3.21±0.35)mm、(1.11±0.23)分、(1.78±0.12)分,对照组分别为(3.41±0.43)mm、(1.76±0.22)分、(2.01±0.16)分;T2 时,观察组PD、BI、PLI分别为(2.45±0.41)mm、(0.77±0.24)分、(0.73±0.13)分,对照组分别为(2.85±0.22)mm、(1.45±0.25)分、(1.55±0.21)分;T1、T2 时,观察组PD、BI、PLI均低于对照组(P<0.05).T0 时:观察组咀嚼效率为(56.14±4.04)%、咬合力为(84.14±5.58)lbs,对照组分别为(56.44±4.12)%、(84.63±5.12)lb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382、0.475,P>0.05).T1 时:观察组咀嚼效率为(73.25±5.11)%、咬合力为(111.41±7.04)lbs,均高于对照组的(65.25±4.86)%、(94.24±7.36)lbs(t=8.336、12.388,P<0.05).T2 时:观察组咀嚼效率为(88.96±7.43)%、咬合力为(133.25±10.11)lbs,均高于对照组的(77.13±8.12)%、(114.43±18.36)lbs(t=7.898、6.598,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56%(3/54),低于对照组的 18.52%(10/54)(x2=4.285,P<0.05).结论 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应用于口腔修复中均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但前者效果更加理想,值得应用.

    口腔修复预成纤维桩可塑纤维桩咬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