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陶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

李川

月刊

1001-9642

China_ceramics@vip.163.com

0798-8439006;8439093;8439008

333000

江西景德镇市新厂西路556号

中国陶瓷/Journal China Ceram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碳及其添加量对钙质日用瓷性能影响研究

    成振宇苗立锋杨月王晓荣...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岭土、方解石、氧化铝为主要原料,使用长石和骨碳为助熔剂制备得到钙质日用瓷。研究了骨碳及其添加量对钙质日用瓷物相组成、烧结性能以及透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碳可有效促进试样烧结,提高试样抗弯强度,增加试样透光性。当骨碳添加量为4 wt% 时,试样综合性能最优。试样主晶相为钙长石,同时含有少量β-磷酸三钙,试样抗弯强度为103 MPa,吸水率为0。18%,体积密度为2。24 g/cm3,透光性能良好。

    骨碳钙长石日用瓷抗弯强度透光性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的分期特点及年代

    钟燕娣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明成化御窑瓷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御窑遗址下的生产与分布进行了详细梳理,从胎、釉、造型、纹饰、款识、装烧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成化御窑瓷器的分期特点,爬梳历史文献,对各期的年代进行了探讨。成化早期御窑瓷器为成化四年以后至七年(1468—1471)产品,中期器物为成化八年以后至十六年(1472—1480)产品,晚期器物则烧造于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1481—1487)。

    成化御窑瓷器分期年代

    前驱体制备方法对Ba2+掺杂γ-Ce2S3色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李恺刘一军闫振华黄玲艳...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Ba2+掺杂γ-Ce2S3色料的前驱体。系统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γ-Ce2S3色料前驱体的物相组成、孔径、微观形貌及γ-Ce2S3硫化温度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共沉淀法相比,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的前驱体具有三维网络多孔结构,前驱体颗粒粒径更细,表现出较高的比表面积(27。05 m2/g);同时,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的γ-Ce2S3色料前驱体的硫化温度从900℃降至850℃,得到的色料颗粒平均粒径从14。07μm降至3。89μm。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的γ-Ce2S3色料在保持a*值稳定的情况下,其b*和L*值比共沉淀法制备的色料更高,色料整体呈色更明亮。

    γ-Ce2S3前驱体合成低温燃烧共沉淀法颗粒尺寸

    SiO2/Al2O3对吉州窑黑釉"梨皮纹"影响机制研究

    杨晶周瑜刘溧徐和良...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梨皮纹"是吉州窑黑釉的典型特征之一。以吉州窑黑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岭土、狼萁草灰和滑石等为主要原料仿制吉州窑"梨皮纹"黑釉。实验通过探究SiO2/Al2O3对吉州窑黑釉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独特"梨皮纹"釉面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当SiO2含量在4。0~5。0 mol,Al2O3含量在0。55~0。60 mol(SiO2/Al2O3:6。6~9。1),釉面形成类似吉州窑黑釉瓷独特的"梨皮纹"褶皱纹理。这主要是由于釉层在高温烧制与冷却过程中,高SiO2与Al2O3含量增大釉熔体黏度。同时,釉层氧化铁分解产生分相,生成少量赤铁矿和钙长石,以及残留石英晶体,从而使釉面形成了"梨皮纹"特征的褶皱状黑色调纹理。

    吉州窑黑釉梨皮纹SiO2/Al2O3形成机理

    作品选

    104页

    从织锦"紫曲水"到陶瓷"落花流水"——明成化斗彩"落花流水"纹劝杯装饰研究

    雷鑫朱昱
    10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明成化斗彩"落花流水"纹劝杯装饰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日用属性与"落花流水"图像,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功能性与视觉表达的互动关系;进一步考究"落花流水"母题由图像向"材质"转化的规律,揭示陶瓷艺术性与实用性、程式化与创造性如何促成"落花流水"图像核心意象的模仿与再造。通过对比分析法研究织锦"紫曲水"与斗彩"落花流水"纹在线条、形状和色彩上的差异,探究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图像母题诠释的异质之因。研究揭示,明代斗彩瓷"落花流水"纹不仅继承了宋代织锦的装饰特色,还融入了当时的绘画艺术、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识,发展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

    紫曲水"落花流水"纹明成化斗彩瓷日用品性图像转化

    地域元素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李乐韵吴楚仪吴筱荣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各地域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地域资源。地域元素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审美价值。本研究采用例证法,结合各地现代陶艺实践创作实例,探讨地域元素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方式。得出结论认为,地域元素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本土材料与工艺的运用、地域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的展现和当地大众审美的表达等。

    地域现代陶艺应用价值方式

    东风西渐——明清外销瓷绘锦纹在英国斯波特陶瓷边饰中的介入与重构

    张新克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中后期英国陶瓷工业异军突起,诞生了伍斯特、威奇伍德、斯波特等研发与生产陶瓷为主的企业。为占有英国陶瓷市场份额,纷纷模仿中国外销瓷样式,其中瓷绘锦纹对斯波特陶瓷产业发展影响较大,文中通过梳理中国外销瓷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分析明清外销瓷绘锦纹的装饰类型、结构组织及设计特征,探讨斯波特陶瓷装饰设计特征,阐释浪漫主义装饰纹样与锦纹的组合类型与构成方法,论证明清外销瓷绘艺术对英国斯波特陶瓷创新发展的影响。

    锦纹斯波特陶瓷边饰设计浪漫主义风格介入与重构

    基于视觉表达的釉上彩瓷画材料肌理语言优化研究

    丁佳青赵强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肌理语言是釉上彩瓷画表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不断变革发展。基于视觉表达,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索基于视觉表达的釉上彩瓷画材料肌理语言。釉上彩瓷画材料肌理语言在视觉表达上存在着不足,研究认为,通过本体性、民族性、情感性的视觉表达方式以优化视觉表达。

    视觉表达釉上彩瓷画材料肌理语言不足优化

    釉下五彩瓷画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创新应用研究——以釉下五彩走兽题材瓷画创作为例

    盛志江赵昕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久以来,釉下五彩瓷画在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展现上显得相对薄弱。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走兽题材作为例证,深入探讨釉下五彩写实性表现技法创新应用的可能性。在釉下五彩瓷画的发展过程中,工艺材料、传统技法以及艺术潮流等因素,对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研究釉下五彩瓷画在材料、色彩以及留白应用等方面探索其创新发展的方向,通过研究找到克服现有难题的有效途径,进而实现在釉下五彩瓷画中对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创新应用。

    釉下五彩走兽写实性表现技法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