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陶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

李川

月刊

1001-9642

China_ceramics@vip.163.com

0798-8439006;8439093;8439008

333000

江西景德镇市新厂西路556号

中国陶瓷/Journal China Ceram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备氮化硅陶瓷研究进展

    楚玮赵杰毕鲁南王营营...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化硅陶瓷(Si3N4)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因此通过增材制造手段制备复杂形状的Si3N4陶瓷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通过数字光处理成型技术(DLP)可以快速制备传统手段难以制备的复杂形状陶瓷,成型精度高、成型效率快且极具个性化。分别从Si3N4陶瓷浆料的制备、光固化特性以及素坯的烧结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 DLP光固化制备Si3N4陶瓷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数字光处理成型氮化硅陶瓷光固化

    专利视角下VR技术应用于陶瓷领域发展研究综述

    童薇羽吴绍金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 VR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进展。首先分析VR技术在陶瓷领域的专利技术分布情况,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加盖显示器等技术,探讨VR技术在陶瓷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3D模型与图像操作、教学训练模拟器技术方面的创新趋势。其次关注了主要创新主体的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相关专利的主要申请人和发明人,其积极探索VR技术的应用以提高陶瓷制造的效率和质量,为陶瓷领域的创新带来新的机会。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一些技术领域建议,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VR技术陶瓷综述

    WO2/Ag3VO4 Z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

    叶红勇杜佳刘月王弈帆...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水热法和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 Z型异质结WO2/Ag3VO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盐酸四环素(TCH)为降解对象考察了 WO2/Ag3VO4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简单斜方的WO2负载在单斜相的Ag3VO4表面,形成Z型异质结结构,这种结构以及Ag3VO4光腐蚀产生的Ag0,能加速无效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促进有效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升WO2/Ag3VO4复合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WO2/Ag3VO4复合催化剂对TCH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纯WO2和Ag3VO4,其中5 wt%WO2/Ag3VO4的效果最好,可见光下3 h对TCH的降解率可达85。8%,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Ag3VO4WO2异质结光催化盐酸四环素

    烧结温度对SiC-Al2O3-Y2O3-MgO陶瓷性能影响的研究

    孔维静鹿桂花周恒为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硬度计研究了烧结助剂在最佳烧结温度下对SiC陶瓷的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合成SiC复合陶瓷,样品颗粒较为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质量损失,气孔率和线收缩率均增加,而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1850 ℃时,陶瓷的硬度最高为30。4 GPa,热膨胀系数为3。68×10-6/℃(室温至500 ℃温区范围内),最接近单晶硅的热膨胀系数(3。5 ×106/℃),介电常数约为24。63,介电损耗最低,tanδ约为0。006,是一种致密性好,硬度高的碳化硅复合陶瓷材料。

    碳化硅复合陶瓷烧结温度热膨胀

    基于氧化和烧结的涡轮导向叶片热障涂层区域失效分析

    余鋆张涛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氧化与烧结共同作用下对涡轮导向叶片热障涂层区域失效情况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使用UG构建三维叶片流场模型并采用Fluent对其进行温度场分析,观察各区域下的热生长氧化物生长行为和烧结情况对涂层物性参数和氧化层厚度重新标定,利用ANSYS获得各区域涂层应力分布与大小,分析了区域热障涂层失效原因。结果表明不均匀温度场导致的氧化与烧结行为差异性,是造成涡轮导向叶片热障涂层损伤程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在叶盆区域涂层出现高应力集中现象,最大拉应力可达+299 MPa,这一分析为部件寿命评估提供借鉴。

    涡轮导向叶片热障涂层温度场TGO层应力大小与分布

    非醇盐法制备铌酸钾钠薄膜的工艺及性能研究

    朱海勇张伟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利用低成本的Nb2O5为原料在传统硅衬底上制备高质量的K0。5Na0。5NbO3(KNN)薄膜,利用溶胶-凝胶法非醇盐法制备KNN薄膜,对比了典型和改良的两种工艺流程,并利用表征工具分析两种工艺制备薄膜结构和性能。同时,通过改良的工艺制备不同层数的薄膜,利用表征工具和理论计算分析层数对KNN薄膜的晶体结构、应变、表面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工艺可以在硅衬底上制备出(100)高度择优取向的KNN薄膜,薄膜的最佳热解温度从500 ℃降低为150 ℃,并且薄膜的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都得到改善。利用Scherrer和SSP公式计算表明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薄膜的晶粒尺寸随之增加,晶相由四方相向立方相转变。当层数为14层时,观察到这种转变,此时薄膜应变达到最低值。SEM再次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薄膜的晶粒尺寸随之增加,薄膜表面缺陷也得到改善。在层数为18时,1kHz下薄膜的介电常数值达到最大值622。9。

    Nb2O5K0.5Na0.5NbO3薄膜层数非醇盐法

    利用硅灰石尾矿制备建筑陶瓷瓷质砖的研究

    查越汪永清王永强黄弘...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硅灰石尾矿为主要原料,探究高钙固废制备建筑陶瓷瓷质砖的可行性。借助TG-DTA、XRD、S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硅灰石尾矿含量、烧成温度对于坯体力学性能、物相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尾矿添加量为35 wt%时,在1150 ℃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吸水率为0。45%,抗折强度为53。9 MPa的瓷质砖试样。对坯体的烧结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温度低于900 ℃时,首先发生高岭土和方解石的脱水与分解过程;而在1050~1150 ℃时,硅灰石由1A型转变为2M型,并且与坯体中的硅铝酸盐反应形成钙长石,最终在低黏度液相的作用下完成坯体的致密化过程。

    高钙固废硅灰石尾矿瓷质砖力学性能烧结过程

    烧成制度对高铝粉煤灰发泡陶瓷孔结构的影响

    范建成郭振宇华培宇吕宝伟...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准格尔地区的高铝粉煤灰、准格尔周边地区钾长石为主要原料制备发泡陶瓷,探究了不同烧成制度(最高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发泡陶瓷样品孔结构(孔均匀度、孔径、表观孔壁厚度)以及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最高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粉煤灰基发泡陶瓷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影响较大,在烧成范围内,升高烧成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会使烧成样品孔径增大,孔均匀度提升,孔壁变薄,体积密度降低,抗压强度降低,吸水率增大。

    高铝粉煤灰发泡陶瓷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孔结构

    陶瓷釉层透明度的色差法测量研究

    邓绮萍彭诚王硕黄慧婷...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陶瓷釉层的透明度难以量化测量,对利用色差测量陶瓷釉层透明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在透明釉中添加莫来石、硅酸锆和二氧化锡等晶体,在坯体上施釉、干燥并烧成,制备了不同透明度的陶瓷釉样品。分别研究了晶体种类和添加量、釉层厚度、坯体底色和釉面状况对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色差与晶体添加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如果晶体折射率越大,色差也越大,原因是晶体对光的散射;釉层厚度增大,色差快速增加,原因是厚度增加引起了大气泡的增多。坯体底色对色差几乎没有影响,釉面被腐蚀后表面粗糙对色差有一定的影响。该方法简单,适应性好,可以作为陶瓷釉层透明度的评价方法。

    色差法陶瓷釉透明度测量晶体

    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水青白瓷仕女枕研究

    王亚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所绘服饰与宋元时期绘画中女性着装进行对比,可知前者所饰并非为袍,而是对襟长衫,也就是褙子。此种服饰在宋元时期皆有使用,其并不能作为判定这件青白瓷仕女枕年代依据。结合新近刊布资料,辅以其他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可证新安沉船打捞出水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烧造年代并非元代或南宋中晚期,而是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此外,根据新安沉船组织关系及14世纪初期中日文化交流方式,尤其是镰仓幕府时期武士阶层对待宋元文化态度差异,我们推断新安沉船打捞出水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很可能是入元日僧替武士阶层收集的"唐物"珍玩。

    新安沉船景德镇窑青白瓷仕女枕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