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糖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糖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
中国糖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

陈连江

季刊

1007-2624

sugarcrop@163.com

0451-86609497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中国糖料/Journal Sugar Crops of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糖料科技期刊。办刊宗旨始终为繁荣我国糖料作物科学研究,促进我国制糖工业和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甜高粱等)的育种、良种繁育、耕作栽培、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生理生化、土壤肥料等方面的科研成果、高产栽培技术及国内外糖料作物科研、生产动态等。读者对象为糖料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糖厂的技术人员及糖料作物种植户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甘蔗新品系的DTOPSIS法综合评价

    苏小茴杨业彬邓思韦荣维...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方法]以广西8 个甘蔗新品系为材料,'新台糖22 号'为对照品种,通过一新两宿的比较试验,对蔗茎产量、蔗糖分、产糖量等 12 项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DTOPSIS法评价。[结果]在 8 个材料中筛选出 3 个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系,Ci的排序为'柳糖10-17'(0。679)>'桂糖12-1764'(0。650)>'桂糖12-422'(0。634)。'柳糖 10-17'的蔗茎产量与产糖量均最高,蔗糖分较高,宿根性强,黑穗病发生率较低,可考虑延长宿根种植年限。'桂糖12-1764'的出苗率高、宿根发株能力强,有效茎数多,蔗糖分和产糖量较高。'桂糖12-422'的分蘖能力强,有效茎数最多,黑穗病和梢腐病发病率较低,蔗茎产量高和产糖量较高。[结论]'柳糖10-17'、'桂糖12-422'、'桂糖 12-1764'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广西柳州蔗区及气候条件相似蔗区推广种植。

    甘蔗DTOPSIS法新品系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 3006A及保持系NM 3006B的选育

    付增娟张自强鄂圆圆赵尚敏...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给甜菜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和基础材料。[方法]通过对引进及自育甜菜种质资源材料杂交后代进行育性、胚数性、产量、含糖率、配合力、细胞质类型、细胞核基因型、花粉粒细胞形态等性状鉴定选择,历经 9 年 5 个世代,选育出了优良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结果]单胚雄性不育系'NM 3006A'的不育率为 100%,单胚株率为 100%,花药发育形状不规则且干瘪,花粉粒表面黏稠且不光滑,细胞质类型为S型,细胞核基因型为xxzz。单胚雄性不育保持系'NM 3006B'的可育株率为100%,单胚株率为 100%,花药发育形状规则且药室饱满,花粉粒为圆球形且表面光滑,细胞质类型为 N1 型,细胞核基因型为 xxzz。[结论]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 3006A'及保持系'NM 3006B'为糖用型二倍体单胚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2023 年 7 月通过国家甜菜专家鉴定组鉴定,达到成系标准并命名,该不育系属于偏高糖型、配合力较高的不育系。

    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NM3006ANM3006B选育

    桂糖55号的亲本来源、抗性及适应性分析

    贤武邓宇驰周会经艳...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黑穗病为当前甘蔗的主要病害,通过解析抗黑穗病甘蔗品种'桂糖 55 号'品种特性的遗传机制,为合理推广利用'桂糖55 号'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甘蔗品种'桂糖55 号'的亲本背景,及其多点多年抗黑穗病抗性测试和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总结其抗性和适应性特点。[结果]'桂糖55 号'为台湾割手密的F4、爪哇割手密的F4 和印度割手密的F5,血缘异质性较大。'桂糖55 号'继承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抗黑穗病,耐寒性、耐旱性、耐贮性、宿根性和丰产性均较好,经农业农村部甘蔗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测试'桂糖55 号'黑穗病抗性等级达 2 级,发病率6。1%;2019 年自然干旱条件下,其株高与'新台糖 22 号'相当或略高,产量比'新台糖 22 号'增产4。91%~20。07%;'桂糖55 号'在蔗种放置1 个月后,出苗率仍高达62。00%;2015-2021 多年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55 号'比'新台糖22 号'增产增糖,产量和蔗糖分与当前主栽品种'桂糖42 号'、'桂柳05-136'相当。2015-2017 年10 点次宿根试验结果表明,'桂糖 55 号'宿根产量全部增产。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第 2 年宿根产量明显高于第 1 年,宿根年限可达 3 年或 3 年以上。[结论]'桂糖55 号'具有较丰富的野生血缘,遗传基础较宽,血缘异质性较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宿根性强、丰产性好,在生产上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甘蔗桂糖55号亲本黑穗病抗性适应性

    植物瞬时表达系统及其在糖料作物中的应用

    王希荆凯赵春雷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瞬时表达系统是一种检验蛋白质在真核生物中表达的高效方法,该系统为研究启动子活性、基因功能以及基因产物亚细胞定位等方面提供了新途径。瞬时表达系统的出现为糖料作物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方法,可有效促进糖料作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瞬时表达系统的建立方法,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糖料作物中瞬时表达系统的应用情况,并对瞬时表达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作出展望。

    瞬时表达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甜菊红茶加工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毛吉翔陈剑坤罗庆云姚文强...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升甜菊茶口感,降低甜菊叶寒凉性,更好地发挥甜菊叶保健价值。[方法]以茶用甜菊品种'甜侬6 号'叶片为原料,对萎蔫、发酵、干燥等甜菊红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发酵时长对甜菊红茶所含甜菊糖苷类、绿原酸类、异绿原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室温萎蔫失水27%左右时,揉捻汁液渗出少、成型好;揉捻后室温保湿发酵 4 h,阴干,所得甜菊红茶茶汤寒凉性降低、口感醇厚;在甜菊红茶发酵中,(异)绿原酸类化合物降解,瑞鲍迪苷(Rebaudioside,R)系列中 RD、RN、RM、RI、RB,甜茶苷(Rubusoside,Rub)和双糖苷(Steviolbioside,SB)含量逐渐增大,RA和RF含量相对稳定,甜菊苷(Stevioside,STV)含量逐渐下降,咖啡酸、阿魏酸、槲皮苷检出量增高;相比晒干叶(甜菊绿茶),甜菊红茶抗氧化性变化不明显。[结论]通过发酵将甜菊叶制备为红茶,降低了其寒凉性。当其被制成红茶时,不仅有甜菊叶清香,入口回甘、温润醇厚,还能提高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相关化合物含量,有效提升甜菊叶保健价值。

    甜菊红茶加工工艺抗氧化甜菊糖苷绿原酸

    外源水杨酸对阿特拉津胁迫下甜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姜炳杉佟盟露庞彩卫王子辰...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讨外源水杨酸对阿特拉津胁迫下甜菜幼苗毒性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将甜菜幼苗移栽至阿特拉津浓度为 0。06 mg/kg的土壤中,3 d后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15 d后取样测定甜菜幼苗长势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喷施0。50 mmol/L水杨酸对甜菜幼苗毒性缓解效果最为显著,株高和根长分别增加了 90。0%、70。4%,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6。2%,丙二醛和电解质渗透率分别下降了 18。7%、49。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降低59。1%、39。6%、69。3%。[结论]水杨酸能够有效缓解阿特拉津对甜菜幼苗的胁迫作用。

    甜菜阿特拉津水杨酸生理特性

    甜菜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阿勒合斯·加尔得木拉提曹禹玛力帕提·努尔太彭云承...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阐明不同甜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对产糖量的影响程度,并从中筛选出适宜伊犁河谷推广种植的甜菜品种。[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 27个甜菜品种(系)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JTD202'产量最高(93 976 kg/hm2),'HI0064'的产量较低(93 950 kg/hm2),产量前五名的品种依次为'JTD202'>'HJTD201'>'BTS6870'>'BTS5940'>'BTS4880';'MA3023'含糖率最高为 15。78%,'KUHN4092'含糖率较低为12。09%,含糖率前五名的品种依次为'MA3023'>'BTS6870'>'XJT9923'>'HI0064'>'KWS0023'。各性状对产糖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含糖率>叶片数>株高>根周长>根头直径>根长>单株叶面积>块根产量,即影响甜菜产糖量的主要因素是含糖率。[结论]甜菜品种'JTD202'、'HJTD201'、'BTS6870'在伊犁河谷种植表现为丰产型,甜菜品种'MA3023'、'BTS6870'、'XJT9923'在伊犁河谷种植表现为高糖型,以上品种均适宜在伊犁河谷进行示范推广。

    甜菜伊犁河谷农艺性状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玉米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组学研究进展

    高甲申钱创建倪洪涛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但其产量和品质经常受到各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组学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在逆境中对分子机制响应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系统、全面地解析玉米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总体机制,选育出高产、多抗、广适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方面,对近十年来玉米对温度、干旱、光照等非生物胁迫响应的组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建议今后将多组学技术相关联,系统、全面地分析玉米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的总体机制;同时,大力发展更加有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加深对玉米响应和适应联合胁迫的认识。

    玉米非生物胁迫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土壤压实与甜菜生长研究进展

    周艳丽孙群英於丽华刘娜...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土壤压实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壤压实可导致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增加、孔隙度降低、渗透率下降,恶化了土壤结构,抑制了甜菜生长,导致甜菜产量和含糖率降低,但却很少有人将甜菜减产与土壤压实联系在一起。土壤压实具有累积效应,压实积累区的垂直范围存在明显差异,表层0~10 cm土壤压实最显著,深层土壤变化幅度较小,拐点在 10 cm处,影响深度可达到 70 cm。土壤的压实程度与土壤类型、含水量、拖拉机轴载荷、轮胎类型、胎压以及作业速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甜菜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高湿作业,使用低压胎,减少拖拉机机组进地次数,采取农机与农艺技术措施,减轻机械作业对土壤的压实,保护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

    甜菜作物农业机械化土壤压实

    有机无机配施对新植甘蔗生产影响的Meta分析

    周健平韦慧明杨业彬邓思...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整合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为甘蔗绿色施肥及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甘蔗""产量"和"有机肥"等为关键词相互组合后进行文献检索,并提取相应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选择反应比作为效应值,整合分析有机无机配施对新植甘蔗生产的综合影响,及影响甘蔗产量效应的因素。[结果]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提高新植甘蔗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蔗糖分,其中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增长率(Z)分别为 10。72%和 2。33%。2003-2023 年,有机无机配施对甘蔗的增产效应显著;除了云南蔗区,其余4 省(自治区)蔗区甘蔗增产效应显著;有机无机配施在 5 种常见蔗田土壤中均对甘蔗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应,且土壤pH和肥力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在 5 个中国大陆主栽甘蔗品种中,有机无机配施对'云蔗 08-1609'的增产效应最高(Z=22。94%),对'新台糖 22 号'的增产效应最低(Z=7。99%);动物源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甘蔗的增产效应(Z=13。13%)要优于植物源有机肥与化肥配施(Z=11。48%);有机无机配施对甘蔗的增产效应随种植行距和无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当种植行距>1。15 m,无机氮肥施用量>300 kg/hm2 时甘蔗的增产效应达到最高,分别为Z=15。79%、Z=13。62%。[结论]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显著提高新植甘蔗的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是一种高效的施肥技术。同时,有机无机配施对新植甘蔗的增产效应受种植年份、种植区域、土壤类型和理化性质、种植品种和栽培措施的显著影响,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管理策略。

    甘蔗有机无机配施Meta分析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