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体育科技

田野

双月刊

1002-9826

bjb@ciss.cn

010-87182588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

中国体育科技/Journal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眼-脑交互视角下排球运动员接发球知觉预测认知加工特征研究

    张文阚超郭丽敏刘知和...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水平排球运动员接发球知觉预测过程中的视觉-运动认知加工特征。方法:选取21名国家一级及以上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专家组)和21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新手组),运用眼动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同步考察不同水平排球运动员在知觉预测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大脑神经机制。结果:1)专家组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P<0。05),反应时显著低于新手组(P<0。05);2)专家组瞳孔直径和眼跳幅度均显著低于新手组(P<0。01);3)专家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额极区和左侧腹外侧前额叶激活均显著低于新手组(P<0。01);4)专家组正确率与瞳孔直径和眼跳幅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专家组正确率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激活水平和左侧腹外侧前额叶激活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专家组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激活水平与瞳孔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左侧腹外侧前额叶激活水平与瞳孔直径和眼跳幅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专家组排球运动员在知觉预测过程中表现出专项认知优势。其视觉搜索模式更为精简、明确;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额极区和左侧腹外侧前额叶表现出较低的激活水平;视觉信息捕捉与前额叶加工和处理具有耦合性,知觉预测快速且有效,表现出认知加工自动化的特征。

    排球接发球知觉预测眼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

    赛艇运动员肋骨应力损伤机制、风险因素及防治研究

    梁艺炜杨海晨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肋骨应力损伤(rib stress injury,RSI)是赛艇运动员报道最多、训练时间损失较长的伤病类型。围绕病因机制、风险因素及防治措施3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发现RSI与运动员躯干、四肢和肌肉骨骼的划桨生物力学存在关联,并提出涉及前锯肌、腹外斜肌和肩关节牵开器作用的可能损伤机制。致伤病因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内在因素(低骨密度、性别)、外在因素(训练负荷和运动水平、划桨技术、设备类型等)和其他可能性成因。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及管理策略,并对已有损伤症状进行诊断决策和治疗康复。

    赛艇肋骨应力损伤防治措施

    足球科技创新的技术发展与政策创新

    刘大超王子朴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足球国别竞争日趋激烈,足球科技创新成为影响足球事业发展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足球科技创新政策演变、驱动要素及其关系,以及技术发展与政策创新的协同演化机制,基于技术与政策的现实制约,提出实践策略。研究发现,足球科技创新在技术层面存在基础性科学研究支撑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技术发展不均衡;在政策层面存在针对性、前瞻性及支撑力有限,政策执行系统不完善,政策创新与技术发展协同不足等问题。亟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改善政策环境,提高政策创新效能;推动领域、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推进技术与政策的协同发展,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足球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足球科技创新技术发展政策创新

    国家级训练基地高水平综合科技服务保障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赵慧敏李赞陈笑然李鑫...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国家级训练基地高水平综合科技服务保障的内涵及功能特征进行深度剖析,梳理高水平综合科技服务保障的实践探索过程,并总结经验启示。研究认为,国家级训练基地高水平综合科技服务保障的内涵是以助力国家队备战参赛为目标导向,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一站式的高质量服务保障,其具有竞技性、综合性及多元性的功能特征。以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为典型案例,通过打造"四位一体"综合体化发展模式、创建高水平科学训练中心、加强特色创新与应用推广、深化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助力高水平综合科技服务保障取得显著成效。启示:深入探索基地综合体化发展模式,加强多主体间协同联动;持续完善高水平科学训练中心,实现全流程科技服务保障;全面提升科研意识与科研协作,推动全要素体育科技融合;切实打造高水平科技服务团队,提供全方位科技人才支撑;完善高水平科技服务制度保障,助力高质量训练基地建设。

    高水平科技服务保障协同创新训练基地运动员

    认知参与运动对儿童抑制控制功能和前额叶脑区激活的影响:情绪的遮掩效应

    梁煜卿王欢徐玲玲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认知参与的急性跑步对儿童抑制控制功能、情绪及前额叶激活的影响,以及情绪在运动干预对抑制控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90名小学四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认知跑步组(n=30),传统跑步组(n=30)及对照组(n=30),分别进行20 min中等强度认知参与跑步、传统跑步或休息。采用Go/No-go范式认知任务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考察运动干预前、后15 min儿童抑制控制功能和前额叶脑区激活的变化;采用二维情绪量表(Two-Dimensional Mood Scale,TDMS)测量儿童在运动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1)在传统跑步和认知参与跑步后,儿童在Go/No-go认知任务中go trail的反应时均显著缩短(P<0。01),而认知参与跑显著提高了nogo trail的正确率(P<0。01);2)与传统跑步相比,认知参与跑步更有效地提升了儿童情绪的愉悦水平和唤醒水平(P<0。05),并显著提高了左背外侧前额叶的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P<0。01);3)左背外侧前额叶Oxy-Hb浓度的增加量与唤醒水平的增加量显著正相关(r=0。31,P<0。01),与反应时的增加量显著负相关(r=-0。22,P<0。05);4)情绪的唤醒水平在运动干预与抑制控制反应时之间起遮掩效应。结论:认知参与运动可以更有效改善儿童情绪,增强抑制控制功能,其神经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与情绪反应相关的左背外侧前额叶,进而增强儿童的抑制控制功能,而运动诱发的情绪唤醒水平在运动干预对抑制控制影响中表现为遮掩效应。

    抑制控制情绪认知参与运动儿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基于ML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双任务下老年肌少症人群步态姿势特征

    王岑依梁计陵王国栋陆阿明...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3层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神经网络算法,评估双任务范式下老年肌少症步态姿势。方法:选取老年肌少症与健康老年人群受试者各30名。两组受试者被要求分别在单任务、认知-动作双任务、动作-动作双任务3种模式下进行步行动作测试,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采用双因素方差法筛选老年肌少症人群步态姿势特征指标,并运用ML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权值分析以度量各特征指标。结果:1)相比健康老年组,老年肌少症组在同任务步行下步速、步长、步宽、步态周期、步态变异性指数等25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相比单任务步行,老年肌少症组在双任务下步频、步态周期、支撑期、支撑期百分比变异指数等18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共计14个步态姿势指标存在组间与任务间显著性差异(P<0。05),并纳入老年肌少症步态姿势特征权值分析,显示数据集特征权值的排序前五位分别为步长、步频、右双支撑百分比、步长变异性和左双支撑百分比。结论:老年肌少症人群相比健康老年人在双任务步行中表现出更高的步态变异性,姿势控制能力下降。老年人群健康管理人员可通过关注老年肌少症人群双任务下的步态姿势控制特征表现,优化肌少症人群姿势控制调整策略,降低老年人群跌倒风险。

    老年肌少症神经网络双任务步态

    双重任务对身体姿势调节的影响

    王静陈亮马驰程付婉华...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纳双重任务下姿势调节的相关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并总结双重任务训练在临床和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围绕认知负荷对姿势调节的影响,将双重任务理论从容量共享、信息处理瓶颈以及串扰等3种不同理论角度进行了阐述。针对姿势调节的诸多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多感觉在姿势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年龄对姿势调节的影响,并重点探讨双重任务下运动对姿势调节的作用,展望双重任务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双重任务主要应用于对脑卒中、帕金森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双重任务姿势调节年龄运动训练

    心率变异阈作为无创运动生理阈值识别手段的研究进展

    邓雨潇汤春雪曾显湘张严焱...
    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率变异阈(heart rate variability thresholds,HRVTs)是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随运动强度变化而出现的生理拐点,是一种无创、便捷的阈值判定方法。研究通过整理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针对HRVTs生理机制、与传统阈值的一致性及识别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综述。研究表明,HRVTs与传统运动生理阈值一样存在2个生理拐点——HRVT1和HRVT2,基于HRV参数其判定方法可分为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3种。在选择适宜分析方法的前提下,HRVTs与传统阈值具有一致性,即存在可替代性:时域分析参数可能更适合判断HRVT1;频域分析参数需经适宜处理后,方可应用于判断HRVTs;非线性分析中的去趋势波动分析法是对2个HRVTs生理阈值均具有判断潜能的新方法,且可能对判断HRVT2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对HRVT1的精确判断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当前HRVTs存在研究异质性、HRV参数较多及人群研究差异等问题,建议未来应围绕HRV参数开展标准化分类研究,以确保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阈自主神经系统递增负荷运动无氧阈

    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体育场馆空间活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陈元欣任涛姬庆刘恒...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体育场馆是供给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其空间活力是衡量场馆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湖北省160个公共体育场馆的空间活力进行测量评价和空间特征分析;对不同类型、级别、运营主体的场馆空间活力进行比较分析;引入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别从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探究周边建成环境和场馆内部因素对场馆空间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湖北省公共体育场馆空间活力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场馆资源与空间活力之间存在错位现象;2)场馆空间活力呈现出省级高于市级、县级,体育馆、游泳馆高于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事业单位运营场馆高于公司企业运营场馆的特征;3)场馆空间活力受到建成环境因素中人口密度、路网密度的正向影响,受经济密度负向影响,与场馆的固定座位数、场地面积、接待人次、体育赛事数量存在显著相关。研究建议:优化场馆空间布局,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加强硬件条件建设,提升场馆服务环境;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助推场馆高效利用;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平衡、共赢发展。

    公共体育场馆空间活力运营管理提升策略

    体育文化赋能农民身体素养的逻辑关联与路径探索

    宋杰高奎亭
    90-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良好的身体素养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解析体育文化赋能农民身体素养结构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体育文化与农民身体素养建设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和逻辑关联性。运用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农民认知、情感、行为、能力方面的调查,分析揭示农村长期形成的制度依赖使农民体育认知固化,农民体育自主性缺失,主动性削弱;体育文化变迁的张力拉伸出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环境逐渐式微,农村失去提升农民身体素养的良好环境;家庭、学校忽视对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设施供给保障力、教育育人创新力、政策落实执行力、传统体育精神传播力"四力"的体育文化赋能农民身体素养的提升路径。

    体育文化农村体育身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