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尿酸血症与支架内再狭窄及再次介入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江尕学朱友琦徐吉喆张博...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及支架内狭窄再介入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2 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PCI且术后 1 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 48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按照尿酸水平分为 2 组,高尿酸血症组(n=91)和非高尿酸血症组(n=389)。对比 2组基线资料及首次造影结果,对比 1 年随访复查造影时ISR发生率及ISR需再次血运重建率。采用多因素分析ISR及ISR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男性比例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年龄大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且血清肌酐水平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冠脉病变多为三支病变,随访 1 年时ISR发生率为 21。98%,ISR需再次PCI发生率为17。58%,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的10。28%、7。4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不能独立预测ISR发生。结论 ACS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冠脉病变较重,高尿酸血症可增加ISR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但无法独立预测ISR发生。

    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支病变支架内再狭窄血运重建

    超声内镜及ESD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意义

    林丽萍刘剑雄林楠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R-NET)的诊治意义。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2023 年 7 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 33 例经电子结肠镜和EUS检查且经ESD治疗的R-NET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33 例患者中位于低位和中位的R-NET病灶分别占 45。5%(15/33)和 39。4%(13/33),66。7%(22/33)病灶最大直径<5 mm,54。5%(18/33)位于黏膜下层,经ESD术后病灶完全切除率达 81。8%(27/33),余紧邻切缘占 18。2%(6/33)。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分级均为G1,术后 3 个月和 6 个月行电子结肠镜复查未见复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CD56 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阳性率较高,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A,CgA)反而较低。结论 R-NET病灶小且隐匿,EUS可助其全面评估;ESD对R-NET患者的诊治效果好、安全性高。

    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电子结肠镜诊治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占晓洁蒋媛媛黄小川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以 2021年 7 月—2023 年 6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80 例临床诊断为Stanford A型A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于床旁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回顾性调研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床旁TTE表现,评价床旁TTE诊断Stanford A型AD准确率。另外,对比观察床旁TTE检出的Stanford A型AD中发生院内死亡与生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统计学分析床旁TTE表现与Stanford A型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评价床旁TTE评估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床旁TTE检出Stanford A型AD 78 例,漏诊 2例,诊断准确率为 97。50%。Stanford A型AD生存与死亡患者的心包积液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占比、主动脉窦部扩张率、主动脉总反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直径大于生存患者,主动脉瓣受累与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占比高于生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根部直径、主动脉瓣受累、升主动脉直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 4 项是Stanford A型AD患者院内死亡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 4 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0。7,可用于预测Stanford A型AD患者院内死亡且联合预测价值最高(AUC=0。815)。结论 床旁TTE诊断Stanford A型AD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临床急救提供依据,主动脉根部直径增大、主动脉瓣受累、升主动脉直径增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是Stanford A型AD院内死亡危险因素,以床旁TTE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预后临床效能

    不同吻合术在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孙启强陈永安吴思懿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术在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distal radical gastrectomy,LDR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福鼎市医院行LDRG的58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29 例与对照组 29例。对照组术后接受Roux-en-Y吻合术,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比较 2 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 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6 个月ROUX淤滞综合征(ROUX stasis syndrome,RSS)发生率为 3。45%,低于对照组的 27。59%(P<0。05);2 组吻合口出血、胃食管反流、吻合口溃疡、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2 组患者各项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高于术前,且术后观察组各项SF-36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LDRG患者术后采用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可降低患者排气时间,降低RSS的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吻合术非离断Roux-en-Y吻合术手术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诊断效能的比较

    刘文清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邵武市立医院输血科 2022 年 1-12月检测HIV抗体的 140 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test,WB)检测HIV。以WB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140 例检测HIV抗体的患者,经WB结果确证,56 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84 例患者检测为阴性;经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的检出率为 94。64%(53/56);经胶体层析法检测,HIV抗体的检出率为 78。57%(44/56),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HIV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胶体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与WB确证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25),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与WB确证结果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742)。以WB确证结果为"金标准",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敏感度为 94。64%(53/56),准确度为 96。43%(135/140),阴性预测值为 96。47%(82/85),高于胶体层析法的 78。57%(44/56)、87。86%(123/140)、86。81%(7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HIV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的诊断效能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胶体层析法,整体诊断效能优于胶体层析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胶体层析法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

    微创手术和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赵海军何帅易罗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湘乡市人民医院 80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对比 2 组临床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血小板反应蛋白 2(thrombospondin2,TSP2)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DNF指标高于对照组,MMP-9 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IL-1β、TSP2 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的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手术时,微创手术可改善BDNF、MMP-9 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神经功能。

    微创手术开颅手术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双表型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效果的研究

    刘腾曾建兴吕嘉晖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表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2022 年 3 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诊治的 1 151 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分型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非双表型原发性肝细胞癌,共 575 例)与研究组(双表型原发性肝细胞癌,共 576 例),2 组均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或开放手术治疗。对比 2 组的生存情况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研究组生存时间为(2。14±0。23)年,短于对照组的(3。96±1。02)年;研究组 1、3、5 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对照组,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小板(platelet,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非双表型原发性肝细胞癌,双表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恶性度更高,生存时间更短,预后效果更差。

    双表型原发性肝细胞癌外科手术治疗血清生化指标生存时间生存率预后

    早期抗阻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张燕王佳胡文环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抗阻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的 80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的 40 例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的 40 例患者进行早期抗阻训练。比较 2 组的关节功能总优良率,术前、术后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周围骨密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 6、12 个月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分别为 95。00%、100%,高于对照组的 77。50%、87。50%(P<0。05);术前,2 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周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6、12个月后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周围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抗阻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假体周围骨密度,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早期抗阻训练髋关节置换术优良率关节功能假体周围骨密度

    长春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现状及分析

    张冬青唐文娟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长春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2023 年 3 月于长春市多家医院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1 021例,收集患者个人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结果,分析长春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现状。结果 利尿剂、静脉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是长春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药物,其中静脉血管扩张药使用率最高,为 92。95%,利尿剂的使用率亦较高,为 89。91%;其次是ACEI/ARB,使用率为 75。91%,还有部分患者使用了正性肌力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分别为37。90%和11。95%。此外,患者还存在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等。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了因心功能不全再入院、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死亡的情况。结论 加强医生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生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急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治疗现状现状分析长春市

    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血凝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苏永群刘颖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凝酶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2020 年 5 月—2023年 5 月收治的 86 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2 组,将院前急救使用氨甲环酸的 42 例设为对照组,院前急救使用血凝酶的 44 例设为观察组。比较 2 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ICU住院时间、炎症水平。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及血凝块形成时间(kinetics,K)短于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GOS评分为(3。78±0。43)分,高于对照组的(3。15±0。41)分,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3。42±0。38)d,短于对照组的(5。14±1。02)d(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凝酶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GOS评分。

    严重创伤院前急救血凝酶氨甲环酸凝血功能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