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采用PDCA循环法改善境外船员就医体验的研究

    刘思言杨红波马建新姜立学...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法明确影响境外船员就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科学制定改善就医满意度的实施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2023 年 1-6 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开展境外船员满意度调查,运用PDCA循环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执行措施、检查效果、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并进入下一循环。对比实施前后就医满意度。结果 就医前各流程衔接情况满意度较实施前提升 32。13%;门诊入院及检查、检验手续办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提升 27。20%;病房内环境满意度较实施前提升10。93%;就诊过程沟通满意度较实施前提升 7。33%;日常生活饮食满意度较实施前提升 5。67%。结论 医院发热门诊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高;PDCA循环法适用于医院各个环节以提升管理成效;进行PDCA循环法是医院改善境外船员就医体验的重要手段,分析结果可优化各环节满意度,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DCA境外船员满意度涉外医院发热门诊

    卫生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运行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朱小红王蓉王晓张可扬...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卫生领域检验检测机构运行过程中,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保障检验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前提。文章通过分析卫生检测机构管理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根据 2023 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的规定,利用升级智能信息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手段解决相关常见问题。通过多种创新管理手段和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体系运行全过程赋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以此为卫生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这些改进措施,以期为公众提供更准确可信的检验检测数据,也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质量管理体系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公共卫生检测计量认证检验检测机构

    风险管理在防范急诊医疗纠纷和投诉中的效果

    姜冲褚振海黄卓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防范急诊医疗纠纷和投诉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 2019 年风险管理实施前接诊的 49 656 例患者资料以及 2021 年风险管理实施后接诊的50 323 例患者资料。分析急诊医疗纠纷与投诉情况,总结其发生的原因以及管理措施。结果 2019 年与 2021 年共发生医疗纠纷与投诉 220 例,其中 111 例医疗纠纷,109 例医疗投诉。2019 年共发生医疗纠纷与投诉 210 例,其中医疗纠纷 108 例,医疗投诉102例;2021年,共发生医疗纠纷与投诉10例,其中医疗纠纷3例,医疗投诉7例;2021年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医疗投诉率均低于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年科室管理、环境管理、物资管理、医疗安全、消毒隔离、急救管理评分分别为(13。73±1。56)分、(13。76±1。23)分、(18。06±1。84)分、(18。78±1。23)分、(8。86±1。35)分、(18。65±1。42)分,均高于2019年的(10。03±1。24)分、(10。07±1。32)分、(14。34±1。04)分、(14。44±1。78)分、(6。54±1。77)分、(14。54±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防范急诊医疗纠纷和投诉中应用风险管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与投诉的发生,提高急诊管理质量。

    风险管理急诊医疗纠纷投诉防范效果

    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流程管理的措施研究

    白静静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流程管理的措施。方法 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 44 名管理健康体检中心的人员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22 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流程管理,试验组给予优化流程管理。比较 2 组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评分及管理质量。结果 实施后,试验组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DP)评分为(8。05±1。07)分、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评分为(22。17±1。7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9。54±1。26)分、(26。64±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评分为(37。78±1。38)分,高于对照组的(32。15±2。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服务意识、健康教育、服务礼仪、沟通能力评分分别为(8。85±0。83)分、(8。33±1。38)分、(9。09±0。62)分、(9。03±0。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1±1。02)分、(6。38±1。27)分、(7。52±1。04)分、(7。77±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管理中应用优化流程管理其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体检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提高体检中心的管理质量。

    管理质量健康体检中心流程管理措施MBI-GS评分

    目标管理在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曾静亚蒋容霞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目标管理在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1-12 月在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医院工作的 98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9 名。对照组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护士分层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比 2 组护士干预前后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专科护理、技能操作、病区管理、消毒隔离 4 个维度;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评价护士干预前后综合素质,根据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改善情况评价护士管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2 组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操作、病区管理、消毒隔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操作、病区管理、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操作、病区管理、消毒隔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 组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管理思路、沟通能力、科教能力综合素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 组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管理思路、沟通能力、科教能力综合素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管理思路、沟通能力、科教能力综合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总有效率为 91。84%,高于对照组的 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在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管理效果,对于以后护理管理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目标管理护士分层管理管理质量管理效果护理

    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江世芳孙琴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医院管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相比公立医院,医院文化建立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阶段,它既是维系医院内部稳定和推动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医院形象提升的重要因素,更是实现医院管理手段的关键举措。所以,提高医院管理的高度,必须加强医院文化建立。文章分析了医院文化建立的深层次内容,着重从职工凝聚力的增强、医院内部文化建设、外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提升医院外界热度和提高院内管理等方面讲述了多层次医院文化建立的增强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论证优秀的医院文化建设可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对增加职工凝聚力和医院执行力有明显作用,从而树立医院品牌,造就一流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文化医院管理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医德医风作用

    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黎彩仪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解决公立医院在奖励性绩效工资领域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策略,以确保公立医院奖励性工资分配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文章提出了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基本原则,为后续具体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具体策略部分涵盖了精确绩效分配方案、医院宏观指导与监管、多层次激励机制、成本控制与效益挂钩以及综合薪酬管理机制。采取精确的绩效分配方案和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公立医院在员工激励和绩效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通过实施成本控制与效益挂钩,医院成功鼓励了医疗人员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动力。设计与实施科学合理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对于公立医院的绩效提升和医疗人才吸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设计与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绩效薪酬

    连续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

    姜玉凤林立建林仁杰徐先锋...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10 月福州市长乐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CBP治疗。对比炎症因子水平、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吸入氧浓度(inhalation oxygen concentration,FiO2)、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48 h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为(36。25±10。12)pg/mL、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为(115。22±20。46)ng/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56。78±12。58)ng/L,低于对照组的(59。42±11。33)pg/mL、(131。72±21。38)ng/L、(65。89±13。63)ng/L(P<0。05)。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为(2。11±0。17)mmoI/L、APACHE Ⅱ为(17。05±2。09)分、SOFA 为(5。06±0。64)分,低于对照组的(2。53±0。27)mmoI/L、(21。95±2。15)分、(7。32±0。78)分(P<0。05)。观察组 MAP、PaO2/FiO2、CD4 阳性淋巴细胞(CD4-positive T lymphocytes,CD4+)、CD8 阳性淋巴细胞(CD8-positive T lymphocytes,CD8+)及CD4+/CD8+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 48 h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P治疗重症脓毒症者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并可能改善患者结局。

    重症脓毒症连续血液净化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疗效并发症

    正中神经主干联合返支松解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刘子文刘文辉韩海李良华...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主干松解联合返支探查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2023 年 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诊断为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 35 例 42 侧,采用改良传统切口行正中神经主干松解同时对正中神经返支进行探查松解,对返支压迫及易形成卡压的因素彻底松解,术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手术前后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正中神经功能评分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 8 周肌电图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96±1。03)ms、(44。84±3。00)m/s,优于术前的(8。47±1。61)ms、(32。98±2。0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8 周正中神经评分的优良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中,正中神经返支大多存在压迫或较多易卡因素,行腕管综合征切开减压手术时,不应拘泥于手术切口大小,应予以彻底松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正中神经返支松解术正中神经双卡征临床研究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庞宗东向永红张钦哲郑菲...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recombinant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水平、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与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 159 例患者为对象。其中肺癌未合并肺部感染者 95 例作为对照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者 64 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将其分为轻度组(n=22)、中度组(n=21)、重度组(n=21)。分析肺癌合并肺部感染者病原菌分布,比较 2 组炎症因子水平、通气功能,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通气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64 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者痰液标本共检出 69 株病原菌,其中有 18 株革兰阳性菌、42 株革兰阴性菌、9 株真菌;观察组CRP、PCT、HMGB1、WBC、气道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呼吸做功(work of breath,WOB)、响应频率(frequency response,Fres)高于对照组,动态顺应性(dynamic pulmonary compliance,Cdy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RP、PCT、HMGB1、WBC、PIP、WOB、Fres呈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Cdyn呈依次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WBC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0。363、0。382,P<0。05)。结论 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肺癌患者相比,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更高,通气功能指标较差,且其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临床上可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为临床诊治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肺癌肺部感染炎症因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