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苏永吕建平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2023 年 6 月青岛市中心血站采集的 680 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管理办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0)与对照组(n=3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质量管理流程。观察组采用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流程,对比 2 组的血液质量指标,包括血液采集量、血液成分分离率、血液合格率、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血液采集量(200。13±4。82)mL、血液成分分离率[(88。62±2。79)%、(76。52±3。68)%、(94。35±2。23)%]、血液合格率(99。41%)均高于对照组[(197。57±5。35)mL、(85。36±3。24)%、(72。37±4。11)%、(91。12±2。56)%、9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0。59%)低于对照组(2。94%)(P=0。020)。结论 实施精细化关键控制点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血液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对保障血液安全和供应具有积极意义。

    精细化关键控制点血站血液质量不良反应无偿献血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林淡珠陈奕春黄少曼王巧洪...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2020年7月—2021 年 6 月住院患儿 1 150 例为对照组,2021 年 7 月—2022年 6 月住院患儿 1 353 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感染防控管理模式,观察组应用HFMEA管理模式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工作人员(医护、保洁)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 3。92%,低于对照组的 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为 93。25%、90。25%、88。98%,高于对照组的 51。84%、80。64%、7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为 91。15%、76。71%、75。71%,高于对照组的 65。31%、60。65%、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FMEA对新生儿中心进行科学管理,可有效指导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手卫生知晓率效果评价

    维持性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病原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峰赵伟张圆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内科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1 月—2022 年 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透析的21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5)和未感染组(n=190)。统计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并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分离培养出 40 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ICC、低蛋白血症、贫血、年龄、透析充分性、心功能、透析时间是患者感染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β=1。471,OR=4。352,95%CI 1。520~12。462)、低蛋白血症(β=1。328,OR=3。772,95%CI 1。339~10。630)、贫血(β=1。876,OR=6。527,95%CI 2。149~19。826)、年龄≥60岁(β=0。193,OR=1。213,95%CI 0。405~3。628)、透析充分性低(β=1。311,OR=0。270,95%CI 0。095~0。764)、合并心衰(β=1。365,OR=1。255,95%CI 0。087~1。750)、透析时间长(β=1。286,OR=3。619,95%CI 1。246~10。514)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肾内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其中病原菌特点表现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危险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无PICC、透析充分性低、贫血、透析时间长、合并心衰、高龄。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院内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革兰阴性菌

    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朱岩刘肖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风险评估联合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multiple 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2023 年 6 月菏泽市中医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患者 360 例,按照干预时间将 2021 年 7 月—2022 年 6 月的 18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 年 7 月—2023 年 6 月的 180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防控MDRO,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联合PDCA循环法进行MDRO防控。比较 2 组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与MDRO的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的危急值报告、规范隔离、开具隔离医嘱、诊疗用品专用、诊疗时个人防护、手卫生、终末消毒的执行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RO检出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 12。22%(P<0。05)。结论 风险评估与PDCA循环法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MDRO防控工作的执行情况,降低MDRO发生风险。

    风险评估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法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医院感染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荧光探针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最新进展

    王一婷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推动生物学知识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为疾病诊断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还为医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工具。这种技术的无创性、实时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和投入,进一步提升了疾病早期诊断的水平。本综述详细介绍了近 5 年来用于人体疾病诊断的荧光探针,总结了其在疾病生物标志物选择和应用策略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从生物成像和诊断的角度展望,探讨了荧光探针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灵感,为下一代疾病诊断策略提供新的思路,也为推动荧光探针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指南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疾病诊断荧光探针荧光探针诊断和治疗细胞成像生物监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