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

    邓金川李济万家丽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的 126 例消化内镜检查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3 例。2 组均接受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为PDCA循环护理。比较 2 组护理投诉、护理差错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差错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96。8%,高于对照组的 79。4%(P<0。05)。结论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及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消化内镜护理风险评估PDCA循环生理指标护理质量满意度

    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王佳张燕鞠晓明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2023 年 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 80 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 40 例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的40 例患者则进行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比较 2 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康复效果[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指导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 组的GSES、BBS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3 个月后,观察组的GSES量表及BBS量表构成优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2 组FM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指导模式的总满意度分别为 100%、100%,高于对照组的 82。50%、87。50%(P<0。05)。结论 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康复效果,更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视频互动远程康复指导脑梗死偏瘫自我效能感康复效果

    口腔科门诊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与预防措施研究

    章梅上官海琴黄丹花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健康管理对口腔门诊患者的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龙岩市中医院口腔科 2022 年 3 月—2023年3月收治的160例慢性龈炎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 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调查 2 组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组昨日刷牙占比为95。0%,每天刷牙次数为(2。5±0。6)次,口腔保护产品使用占比为 80。0%,均高于对照组的 80。0%、(1。8±0。7)次、60。0%(P<0。05),干预组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增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功能牙数高于对照组,舌苔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是口腔科门诊患者口腔健康管理的有用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龈炎疾病如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增生等。此文的研究结果为口腔健康管理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口腔科门诊患者口腔健康管理预防措施

    急诊非创伤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的价值分析

    徐银凤郑晓含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9 月—2021 年 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急诊接诊的 100 例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 2021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 100 例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比较 2 组患者预检分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开放静脉通路时间、口服给药时间、床旁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等各项急救策略实施时间差异,对2 组患者实施随访,比较 2 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率以及ST段降低率差异,比较 2 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开放静脉通路时间、口服给药时间以及床旁POCT+检验报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MI复发率、二次PCI手术率以及ST段降低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00%(1/100),低于对照组的 6。00%(6/100)(P<0。05)。结论 将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应用于急诊中效果肯定,对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且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并不会降低预检分诊准确率,还有助于降低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非创伤性胸痛不良反应抢救效果抢救效率

    骨密度联合骨代谢指标在胸腰椎PVP后再骨折中的应用进展

    张爱军颜欢欢崔照晨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腰椎骨折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需及时治疗。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PVP)是临床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常见技术,具有疗效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部分患者于术后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再骨折等情况,不仅影响远期预后,严重时可加重病情,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因此,如何评估胸腰椎PVP后再骨折风险与治疗效果,分析影响胸腰椎PVP后再骨折的主要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预防胸腰椎PVP再骨折发生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主要将骨密度、骨代谢相关指标作为预测胸腰椎PVP后再骨折的主要观察指标,能够有效预测再骨折发生率,同时还能用于疾病治疗后临床效果的评估,应用价值较高。文章主要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在胸腰椎PVP后再骨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分析了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在胸腰椎PVP后再骨折中的应用进展,此文的研究结果为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胸腰椎PVP骨密度骨代谢再骨折预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