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张绍武

月刊

1004-8685

wsjyzz@126.com

010-84030401

100007

北京市100007-9号信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舟山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聚类分析

    陈位王晔恺于倩
    1576-1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本地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寻找指标之间内在的依赖关系.方法 2019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骨科或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14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5例,检测血清心肝酶谱、特定蛋白、抗核抗体、抗自身可溶性抗原抗体等指标,用R程序中的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并分类.结果 在Height 750距离上对患者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4类:A组的ESR、IgA、IgM高于其他组(P<0.05);B组的ANA阳性率和CCP低于其他组(P<0.01).C组的CCP高于其他组(P<0.01);D组的ANA滴度和肌酐高于其他组(P<0.05);D组的C3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聚类结果为临床的诊疗分类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抗核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聚类分析

    BCAT1在肝癌中的表达、预后及免疫浸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岳明强周艳彩卓亚王昕红...
    1580-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CA1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TCGA数据库分析多种肿瘤组织中BCAT1 mRNA的表达水平;GEPIA2数据库、HPA数据、TIMER数据库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别分析BCA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生存状态的关系、BCAT1表达定位、BCAT1与肝癌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及共表达基因,对共表达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鉴定肝癌中与BCAT1共表达基因的Hub基因.结果 BCAT1 mRNA在乳腺浸润癌、胆管癌、肝癌等均高表达(P<0.05).BCAT1在肝癌组织细胞核呈现中等及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弱表达或无表达.BCAT1 mRNA表达(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CAT1高表达的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降低(P=0.001).肝癌组织中BCAT1 mRNA表达水平与B细胞、CD4+T细胞等浸润程度成正相关性(P<0.001).共表达基因包括 APOH、CD86、SYK、AMBP、C3AR1、CYBB、MSR1、FTCD、SERPINC1和PROC.结论 BCAT1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BCAT1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浸润及代谢途径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

    肝癌BCAT1预后富集分析信号通路代谢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BPC、凝血指标以及ERI、EDI指数的影响

    张晶程南王志云郑卫国...
    1585-1587,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非小细胞肺癌(NCLC)手术中对血小板(BPC)、凝血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数(ERI、EDI)的影响.方法 收纳本院2017年3月—2022年6月148例NCLC患者,分为2个组,一组为对照组,以异丙酚诱导麻醉,另一组为实验组,以芬太尼和异丙酚诱导麻醉,比较2组手术前后BPC、凝血指标以及ERI和EDI.结果 手术前,2组PLT,MPV和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进行30 min及手术后,2组PLT均增加,MPV、PDW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进行30 min以及术后PLT均降低,MPV、PDW增加(P<0.05);手术前后,2组的APTT、PT、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进行30 min及手术后,2组FIB增加,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手术前,2组的红细胞ERI、E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进行30 min以及术后,2组的EDI均上升,ERI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DI明显较低,ERI则与之相反(P<0.05).结论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NCLC手术中,对患者BPC,凝血指标以及ERI、EDI有更好的改观,更适合临床推广.

    芬太尼异丙酚非小细胞肺癌血小板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

    HPV不同亚型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与胃癌病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卢冬冬程小河戴梦姗王鹏...
    1588-1591,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状况及各基因分型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切除的246例胃癌患者的组织及临床资料,采用HPV基因分型PCR检测试剂盒进行定性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胃癌患者预后与HPV18、HPV16阳性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46例胃癌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为73.98%,共检测到8种高危型(HR)-HPV基因亚型和5种低危型(LR)-HPV基因亚型.HR-HPV基因亚型中HPV18(39.84%)和HPV16(19.51%)的阳性率最高,LR-HPV基因亚型中HPV42(3.25%)的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性别、Lauren分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8及HPV16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HPV18及HPV16阳性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HPV18阴性组5年内生存率高于HPV18阳性组(x2=20.361,P<0.05),HPV16阴性组5年内生存率高于HPV16阳性组(x2=11.648,P<0.05).TNM分期、HPV18阳性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V18是胃癌患者中最常见的HPV基因亚型,且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胃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预后

    血清尿酸、碱性磷酸酶、胱抑素C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价值研究

    王进华段婷婷杨铭邵菲菲...
    1592-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碱性磷酸酶(ALP)、胱抑素C(Cys-C)预测缺血性脑卒中(AIS)复发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79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2例和未复发组23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学指标预测脑卒中复发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清学指标水平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复发组年龄、LDL-C、UA、Hcy、Cys-C、ALP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比例、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低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UA、Cys-C、ALP是AIS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LDL-C、Hcy与AIS复发无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UA、Cys-C、ALP 预测 AIS 复发的 AUC 分别为 0.740、0.814、0.717;UA>321.43 μmol/L 组、Cys-C>3.13 mg/L组、ALP>81.27 U/L 组患者卒中复发率高于 UA≤321.43 μmol/L 组、Cys-C ≤3.13 mg/L 组、ALP≤81.27 U/L组(P<0.05).结论 血清UA、Cys-C、ALP水平升高是AIS复发的风险因素,可用于早期预测AIS复发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尿酸胱抑素C碱性磷酸酶

    基于GeneXpert MTB/RIF技术的结核病检测策略效果分析

    车洋柳正卫李娜桑国鑫...
    1597-1599,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GeneXpert MTB/RIF技术(简称Xpert)的结核病检测策略,对提高结核病(MTB)病原学阳性检出率及缩短MTB检测周期、确诊周期方面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2020年宁波地区10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登记的20 78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病案、实验室检测等信息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宁波地区Xpert策略开展前后时间段的MTB病原学阳性检出情况、检测周期及确诊周期差异.结果 采用基于Xpert技术检测策略的2018年—2020年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的病原学检测总阳性率(53.44%)高于未开展该策略的2015年—2017年病原学检测总阳性率(3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149,P<0.05).2018年—2020年,Xpert在肺结核病原学阳性病例检出中的贡献率从46.94%(322/686)提升至 66.29%(875/1 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98,P<0.05).2018 年—2020年Xpert用于肺结核病原学检测的总阳性检出率为59.82%(1 968/3 290),高于单独采用涂片法的24.34%(3 952/16 237)及培养法的 47.87%(4 333/9 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值分别为 1 629.954、137.888,P<0.05).基于Xpert检测策略的开展可将MTB的检测周期和确诊周期由[4(1,22)]d和[5(1,12)]d缩短至[2(1,16)]d和[4(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202、-9.643,P<0.05).结论 采用基于Xpert技术的MTB检测策略能有效提升MTB病原学阳性率并能缩短MTB的检测周期和确诊周期,在MTB的早期发现、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结核诊断核酸扩增技术

    耳积液MMP-2、IL-8、TGF-β1预测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向颅内扩散的临床研究

    李栋钟江涛王林刘绍胜...
    1600-1603,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耳积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预测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向颅内扩散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46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感染是否扩散至颅内范围扩散组、未扩散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入院时、确诊时外周血常规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耳积液MMP-2、IL-8、TGF-β1水平,Pearson分析耳积液MMP-2、IL-8、TGF-β1与常规炎症标志物关系,Spearman分析耳积液各指标与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外周血常规炎症标志物、耳积液各指标预测感染向颅内扩散的价值.结果 扩散组确诊时CRP、WBC、PCT高于入院时,且入院时、确诊时CRP、WBC、PCT均高于未扩散组(P<0.05);扩散组确诊时MMP-2、IL-8、TGF-β1高于入院时,且入院时、确诊时MMP-2、IL-8、TGF-β1均高于未扩散组(P<0.05);入院时耳积液 MMP-2、IL-8、TGF-β1与入院时 CRP、WBC、PCT 成正相关(P<0.05);耳积液 MMP-2、IL-8、TGF-β1与血脑屏障破坏程度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5、0.787、0.716,P<0.001);常规标志物中CRP、WBC、PCT联合预测感染向颅内扩散的 AUC(0.875)大于 CRP(0.729)、WBC(0.672)、PCT(0.730);耳积液 MMP-2、IL-8、TGF-β1 联合预测感染向颅内扩散的 AUC(0.914)均大于 MMP-2(0.810)、IL-8(0.760)、TGF-β1(0.735).结论 耳积液MMP-2、IL-8、TGF-β1可反映化脓性中耳炎感染严重程度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感染向颅内扩散的一个有效方案,为临床干预、治疗等提供决策支持.

    耳积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白介素-8转化生长因子-β1化脓性中耳炎感染扩散颅内

    绝经后妇女激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吴正青徐美芳
    1604-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甲状腺激素(TH)和性激素(S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175例绝经后MS妇女和80例正常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血清TH和SH的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绝经后MS妇女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体质量指数(BMI)增高、胰岛素抵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血脂代谢紊乱是绝经后MS妇女的危险因素.血清TH水平是血清FT3和FT4 降低,血清TSH增高;血清SH水平是血清E2、FSH和P降低,血清LH、T增高,并随绝经后MS妇女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或增高.ROC曲线显示,血清FT3、FT4、TSH、E2、FS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931、0.947、0.923、0.751和0.942.结论 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糖增高和血脂代谢紊乱是绝经后MS妇女的危险因素.血清FT3、FT4、TSH、E2、FSH和T水平是评价绝经后MS妇女早期诊断的有价值指标.

    代谢综合征受试者工作曲线体质量指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术后第1天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结肠癌术后短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何君君
    1609-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第1天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s-CRP/ALB,HCAR)对结肠癌术后短期并发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9月在湖州市中医院及湖州市中心医院住院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 209例患者病历资料和实验数据,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用于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CAR对结肠癌术后短期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有31例(14.8%)患者出现术后短期并发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1天HCAR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95%CI:1.45~4.79,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术后第1天HCAR的截断值为0.96,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33、0.813、0.859.与HCAR<0.96的患者比较,HCAR>0.96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23.6%vs8.3%),术后住院时间更长(13.6d±4.2dvs11.0d±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后第1天HCAR>0.96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第1天HCAR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术后短期并发症风险的有效指标.

    结肠癌并发症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动脉硬化指数与血清Smad1水平与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的相关性

    朱丹南娜佳陈槐槐
    1613-1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mad同源物1(Smad1)、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与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400例.依据是否合并肾损伤,分为肾损伤组(242例)、单纯组(158例).肾损伤组患者根据治疗后肾小球的滤过率(GFR)分为预后良好组(n=180,GFR>90)及预后不佳组(n=62,GFR ≤90).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及Smad1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AAS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ASI、Smad1对高血压肾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单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佳组患者血清Scr、BUN、SUA、Smad1水平、GFR及AASI升高(P<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佳组患者血清Scr、BUN、SUA、Smad1水平、GFR及AASI升高(P<0.01).Smad1 与 Scr、BUN、SUA、GFR 均成正相关(P<0.01),AASI 与 Scr、BUN、SUA、GFR 均成正相关(P<0.01).Smad1、AASI及两项联合预测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不良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74及0.85.血清Scr、BUN、SUA、Smad1水平、GFR及AASI升高是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不良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Smad1水平、AASI与高血压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转归有关,是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不良转归的高危因素.

    Smad同源物1动脉硬化指数高血压肾损伤转归